
期刊简介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于2002年12月正式创刊,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学会主管,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天津市中西医结合皮肤病研究所主办的皮肤性病学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学术期刊,是全国唯一的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期刊。 我们的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和政策,宣传党的中医政策。发扬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的特色,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和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相结合的方针,促进国内外皮肤病学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学术交流,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体系架桥铺路。主要报道皮肤性病学在中医、中西医结合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治疗进展,同时报道现代医学在皮肤性病学科的新进展、新技术。主要面向高中级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医学以及西医学皮肤性病学科医师、科研、教学人员及基层皮肤科医师。本刊现开设:专家论坛、名医经验、论著、研究报告、性病、临床经验、皮肤外科、药物与临床、病例报告、学术探讨、综述,讲座等栏目。 本刊自创刊发行以来,得到了皮肤科领域广大医生的高度重视。虽刚刚创刊,但已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网”、中国科技信息所“万方数据网络系统”、“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及“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俄罗斯《文摘杂志》”等检索期刊或数据库收录。 为了能及时反映本学科学术水平的发展新动向,及时报道皮肤性病科重大科研成果及研究进展,代表学科发展前沿,使本刊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我刊以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及委员为基础,又广泛吸收本领域的院士、全国知名皮肤科专家及有关边缘学科专家、教授,组成具有一流水平、权威性的编委会。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刊登的内容均为本学科领域较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反映了本学科的重大科研成果(含阶段性成果)和科技进展。发表的论文中,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资助课题及省市科研基金等。内容上有创新,立论科学、正确、充分,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本杂志是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领域唯一的杂志,其特色是中西医结合研究诊疗皮肤病。中国医药学是个伟大的宝库,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研究和提高是我国皮肤性病医学领域的一件大事,本杂志可以说是为中西医结合研究、诊疗皮肤病的理论研究者和临床人员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从发行以来,其论著方面90%为中西医研究的成果,在临床经验栏内90%为中西医结合的治疗经验。其论文水平得到了国内专家的认可。本刊以中西医结合的思路作为研究皮肤病切入点,使这本杂志具有了鲜明的自身特色,而迅速跻身于同领域杂志行列。 正是因该杂志的高起点,使本杂志办出了高水平。为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让更多领域去认识和使用其成果,达到资源共享。
吃动平衡:破解减重困境的能量天平法则
时间:2025-05-30 16:46:01
在追求健康体重的道路上,许多人陷入了一个看似无解的困境:明明付出了大量努力,体重秤上的数字却始终纹丝不动。这种现象背后,往往隐藏着一个被低估的生理学原理——吃动平衡。它如同一台精密的能量天平,任何一方细微的偏差都可能让减重工程事倍功半。
失衡的天平:运动与饮食的博弈误区
运动端的常见偏差
当健身新手在跑步机上挥汗如雨却收效甚微时,问题可能出在运动模式的单一性。科学研究证实,连续三个月规律运动后,人体脂肪呈现的是全局性减少而非局部消耗。那些执着于卷腹瘦腰、深蹲瘦腿的尝试,本质上与摇晃可乐瓶试图分离气泡无异——全身脂肪库如同连通器中的液体,减脂必然呈现系统性特征。
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与传统耐力训练的对比研究更具启示性:前者在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和血压控制方面与后者效果相当,但运动强度不足时,身体就像未被激活的节能灯泡,基础代谢率提升幅度有限。更值得警惕的是碎片化运动模式,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锻炼节奏会使身体始终处于"应急状态",反而激活脂肪储存机制。
饮食端的隐蔽陷阱
节食减肥者常陷入"饿肚子=瘦身"的认知误区,却不知当每日热量摄入持续低于基础代谢需求时,身体会启动"饥荒防御模式",肌肉分解速度比脂肪快3倍。那些戒掉晚餐却狂啃饼干的白领,实际上在进行着最危险的饮食实验——精制碳水化合物的升糖指数是牛肉的5倍,会引发胰岛素剧烈波动,如同给脂肪细胞注射生长激素。
蛋白质摄入不足则让代谢引擎严重磨损。健身前大量摄入蛋白质的做法看似科学,实则可能加重消化系统负担。理想策略应是全天候均衡补充,每公斤体重每日1.2-1.5克蛋白质的摄入标准,相当于给肌肉修复工坊持续输送建筑材料。
重建平衡:科学配比的艺术
能量天平的动态校准
吃动平衡并非简单的热量加减法。专业运动员的饮食日志揭示着精密调控的艺术:训练日碳水摄入呈现"波浪式"分布,练后餐的碳水占比可达全天的40%,如同在代谢窗口期打开营养输送闸门。纤维素在此过程中扮演着智能调节阀角色,200克绿叶蔬菜中的膳食纤维能延缓碳水吸收速度,其作用堪比给血糖过山车安装缓冲装置。
代谢引擎的升级策略
将力量训练与有氧运动以2:1比例搭配,相当于给身体安装双涡轮增压系统。研究显示这种组合能使内脏脂肪减少效率提升70%,肌肉量增长带来的静息代谢率提升,相当于每天多燃烧1个汉堡的热量。运动后的营养补充窗口期(30-90分钟)如同黄金修复期,此时摄入的碳水蛋白质混合物能让肌肉合成效率提升3倍。
平衡哲学:超越热量的生命智慧
真正的吃动平衡需要建立能量代谢的全局观。就像交响乐团的指挥需要协调不同声部,我们的身体需要碳水化合物的即时供能、蛋白质的结构修复、脂肪的储能缓冲协同工作。那些在下午茶时间选择坚果替代饼干的上班族,实际上在进行着微观层面的代谢调控——优质脂肪的缓释效应能让饱腹感持续时间延长2小时。
监测体系构建也至关重要。佩戴运动手表记录每日活动消耗,配合饮食记录APP分析营养结构,相当于给身体安装实时监测仪表盘。当发现连续三天热量缺口超过500大卡时,适当增加坚果或牛油果摄入,这种动态调节机制能有效避免代谢率滑坡。
这台精密的能量天平始终遵循着生物进化赋予的基本法则:身体不会因为主观意志改变而违背生存本能。理解并顺应这些规律,才是打开健康体重之门的金钥匙。正如国家健康促进项目倡导的核心理念:吃动平衡不是短期冲刺,而是需要终身实践的生活方式革命。当我们将运动化为呼吸般的自然习惯,让饮食选择成为本能般的智慧判断,那台顽固的体重秤终将展现出令人欣喜的变化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