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于2002年12月正式创刊,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学会主管,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天津市中西医结合皮肤病研究所主办的皮肤性病学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学术期刊,是全国唯一的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期刊。 我们的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和政策,宣传党的中医政策。发扬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的特色,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和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相结合的方针,促进国内外皮肤病学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学术交流,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体系架桥铺路。主要报道皮肤性病学在中医、中西医结合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治疗进展,同时报道现代医学在皮肤性病学科的新进展、新技术。主要面向高中级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医学以及西医学皮肤性病学科医师、科研、教学人员及基层皮肤科医师。本刊现开设:专家论坛、名医经验、论著、研究报告、性病、临床经验、皮肤外科、药物与临床、病例报告、学术探讨、综述,讲座等栏目。 本刊自创刊发行以来,得到了皮肤科领域广大医生的高度重视。虽刚刚创刊,但已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网”、中国科技信息所“万方数据网络系统”、“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及“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俄罗斯《文摘杂志》”等检索期刊或数据库收录。 为了能及时反映本学科学术水平的发展新动向,及时报道皮肤性病科重大科研成果及研究进展,代表学科发展前沿,使本刊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我刊以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及委员为基础,又广泛吸收本领域的院士、全国知名皮肤科专家及有关边缘学科专家、教授,组成具有一流水平、权威性的编委会。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刊登的内容均为本学科领域较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反映了本学科的重大科研成果(含阶段性成果)和科技进展。发表的论文中,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资助课题及省市科研基金等。内容上有创新,立论科学、正确、充分,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本杂志是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领域唯一的杂志,其特色是中西医结合研究诊疗皮肤病。中国医药学是个伟大的宝库,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研究和提高是我国皮肤性病医学领域的一件大事,本杂志可以说是为中西医结合研究、诊疗皮肤病的理论研究者和临床人员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从发行以来,其论著方面90%为中西医研究的成果,在临床经验栏内90%为中西医结合的治疗经验。其论文水平得到了国内专家的认可。本刊以中西医结合的思路作为研究皮肤病切入点,使这本杂志具有了鲜明的自身特色,而迅速跻身于同领域杂志行列。 正是因该杂志的高起点,使本杂志办出了高水平。为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让更多领域去认识和使用其成果,达到资源共享。
高原旅行健康全攻略:从预防到应急的科学指南
时间:2025-06-10 16:18:40
高原地区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吸引着众多旅行者,但对于初次体验者而言,高原反应(简称“高反”)及相关健康风险是必须科学应对的挑战。尤其当旅行者本身患有心脏病、高血压或呼吸道疾病,或携带老人、儿童同行时,更需系统性准备。以下从预防、适应、应急三方面提供详实指南。
一、行前准备:筑牢身体防线
基础疾病控制
心脏病或高血压患者需在出发前1-2个月进行专项体检,确保病情稳定。高原缺氧环境会加重心脏负荷,未控制的上呼吸道感染可能诱发高原性心脏病,建议携带便携式血氧仪实时监测。呼吸道疾病患者应备妥支气管扩张剂、抗生素等药物,避免急性发作。
渐进式适应训练
通过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提升心肺功能,模拟高原环境可采用“间歇性低氧训练”——相当于为身体提前安装“氧气节能模式”。出发前3天起服用红景天等药物(需遵医嘱),如同为血管铺设缓冲垫。
物资清单精细化
除常规保暖衣物外,建议携带:
便携氧气瓶(每8小时补充1次,儿童用量减半)
电解质泡腾片(维持体液平衡,避免脱水)
高糖零食(如巧克力,快速供能)
二、抵达初期:48小时黄金适应期
行动准则:慢如树懒
首日避免洗澡、疾走等耗氧行为,活动强度控制在平原时的30%。老人与儿童需额外增加50%休息时间,如同手机开启“省电模式”。
饮食睡眠管理
采用“少食多餐”策略,优先选择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如粥、面条),避免高脂饮食加重消化系统耗氧。睡眠时垫高头部15厘米,改善脑部供氧——类似调整汽车座椅倾斜度以缓解晕车。
环境应激应对
西藏等昼夜温差可达20℃,穿着建议采用“洋葱式叠穿法”。若出现血压升高(>140/90mmHg),立即静卧吸氧,并舌下含服硝苯地平(需医生预先开具)。
三、紧急情况处置:信号识别与自救
危险症状分级
轻度:头痛、恶心(每小时吸氧1-2升缓解)
重度:咳粉红色泡沫痰(急性肺水肿征兆,立即下降海拔并利尿剂治疗)
儿童特殊应对
幼儿表达能力有限,需观察其“活跃度下降+食欲骤减”组合信号。备妥儿童专用退热贴与迷你氧气面罩,避免抗拒吸氧。
撤退决策机制
当血氧饱和度持续<75%或静息心率>120次/分钟,无论症状轻重均应终止行程——如同汽车油表亮红灯时必须加油。
四、季节差异策略
冬季高原含氧量较夏季低15%-20%,心脏病患者应优先选择5-9月出行。春季需防范沙尘暴诱发哮喘,建议佩戴防风护目镜+医用N95口罩。香格里拉等海拔3000米左右地区适合初体验者“阶梯式适应”,每上升500米停留1天。
掌握这些策略后,高原不再是健康禁区,而是可安全探索的秘境。关键在将医学原理转化为可执行动作,让身体与自然达成和谐契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