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期刊简介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于2002年12月正式创刊,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学会主管,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天津市中西医结合皮肤病研究所主办的皮肤性病学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学术期刊,是全国唯一的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期刊。   我们的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和政策,宣传党的中医政策。发扬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的特色,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和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相结合的方针,促进国内外皮肤病学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学术交流,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体系架桥铺路。主要报道皮肤性病学在中医、中西医结合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治疗进展,同时报道现代医学在皮肤性病学科的新进展、新技术。主要面向高中级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医学以及西医学皮肤性病学科医师、科研、教学人员及基层皮肤科医师。本刊现开设:专家论坛、名医经验、论著、研究报告、性病、临床经验、皮肤外科、药物与临床、病例报告、学术探讨、综述,讲座等栏目。   本刊自创刊发行以来,得到了皮肤科领域广大医生的高度重视。虽刚刚创刊,但已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网”、中国科技信息所“万方数据网络系统”、“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及“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俄罗斯《文摘杂志》”等检索期刊或数据库收录。   为了能及时反映本学科学术水平的发展新动向,及时报道皮肤性病科重大科研成果及研究进展,代表学科发展前沿,使本刊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我刊以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及委员为基础,又广泛吸收本领域的院士、全国知名皮肤科专家及有关边缘学科专家、教授,组成具有一流水平、权威性的编委会。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刊登的内容均为本学科领域较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反映了本学科的重大科研成果(含阶段性成果)和科技进展。发表的论文中,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资助课题及省市科研基金等。内容上有创新,立论科学、正确、充分,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本杂志是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领域唯一的杂志,其特色是中西医结合研究诊疗皮肤病。中国医药学是个伟大的宝库,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研究和提高是我国皮肤性病医学领域的一件大事,本杂志可以说是为中西医结合研究、诊疗皮肤病的理论研究者和临床人员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从发行以来,其论著方面90%为中西医研究的成果,在临床经验栏内90%为中西医结合的治疗经验。其论文水平得到了国内专家的认可。本刊以中西医结合的思路作为研究皮肤病切入点,使这本杂志具有了鲜明的自身特色,而迅速跻身于同领域杂志行列。   正是因该杂志的高起点,使本杂志办出了高水平。为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让更多领域去认识和使用其成果,达到资源共享。                

BMS蛋白降解疗法近100%缓解率突破

时间:2025-06-16 11:20:07

在近期欧洲血液学协会(EHA)年会上,百时美施贵宝(Bristol Myers Squibb,BMS)公布了一项令人瞩目的临床数据:其靶向蛋白降解组合疗法在复发或难治性滤泡性淋巴瘤(R/R FL)患者中展现出近100%的缓解率,其中总缓解率(ORR)高达94%,完全缓解率(CR)达到63%。这一结果如同为长期缺乏有效治疗选择的患者打开了一扇希望之窗,尤其对于经历多线治疗失败的群体,疗效数据甚至超越了传统化疗和免疫疗法的平均水平。

蛋白降解疗法的突破性机制

百时美施贵宝的蛋白稳态(Protein Homeostasis)技术平台是这一疗法的核心引擎。该平台通过分子胶类化合物(CELMoD)与E3泛素连接酶Cereblon结合,像“精准导航系统”一样标记癌细胞中的异常蛋白,引导其被蛋白酶体降解。这种机制不同于传统药物抑制蛋白功能,而是直接清除致病蛋白,尤其适用于靶向难以用常规方法干预的癌蛋白。例如,在滤泡性淋巴瘤中,该疗法可能通过降解BCL-2等关键促存活蛋白,迫使癌细胞走向凋亡。

多癌种疗效的“全垒打”表现

除了滤泡性淋巴瘤的亮眼数据,该技术平台在其他血液肿瘤中也展现出广泛潜力:

多发性骨髓瘤(MM):Mezigdom与地塞米松联用,在复发/难治性患者(接受过≥3线治疗)中ORR达40.6%,而对曾接受BCMA靶向治疗的患者,ORR进一步提升至50%。

大B细胞淋巴瘤:Golcadom在1/2期临床试验中实现91.1%的ORR,目前正推进至3期临床,用于未经治的高危患者。

这些数据如同“癌症治疗的多面手”,尤其对耐药患者群体,其疗效几乎相当于每10人中就有4-9人获得疾病控制,远高于现有挽救性疗法的应答水平。

从实验室到临床的转化逻辑

百时美施贵宝的研发策略体现了“老药新用”与“技术创新”的双轨并行。例如,基于已上市的来那度胺和泊马度胺(多发性骨髓瘤标准治疗),通过优化分子结构开发出新一代CELMoD药物(如iberdom、mezigdom),显著提升了蛋白降解效率。而golcadom则进一步拓展适应症至大B细胞淋巴瘤,其91.1%的ORR数据甚至接近CAR-T细胞疗法的早期应答率,但避免了复杂的细胞制备流程。

未来挑战与行业影响

尽管数据惊艳,该疗法仍需解决长期耐药性问题——如同抗生素使用中的“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癌细胞可能通过突变泛素化通路逃逸。此外,实体瘤中的应用仍是待攻克的堡垒,目前蛋白降解疗法在血液肿瘤中的优势尚未完全复制到实体瘤领域。不过,百时美施贵宝已布局双功能降解剂和单价降解剂等下一代技术,试图扩大靶点范围。

从商业视角看,这些进展可能重塑血液肿瘤治疗格局。例如,mezigdom若获批,或成为BCMA靶向疗法失败后的首选续贯方案;而golcadom则可能挑战现有CD19 CAR-T疗法在高危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一线地位。对于患者而言,这意味着未来治疗路径将从“有限选择”迈向“按需定制”的精准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