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期刊简介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于2002年12月正式创刊,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学会主管,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天津市中西医结合皮肤病研究所主办的皮肤性病学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学术期刊,是全国唯一的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期刊。   我们的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和政策,宣传党的中医政策。发扬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的特色,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和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相结合的方针,促进国内外皮肤病学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学术交流,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体系架桥铺路。主要报道皮肤性病学在中医、中西医结合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治疗进展,同时报道现代医学在皮肤性病学科的新进展、新技术。主要面向高中级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医学以及西医学皮肤性病学科医师、科研、教学人员及基层皮肤科医师。本刊现开设:专家论坛、名医经验、论著、研究报告、性病、临床经验、皮肤外科、药物与临床、病例报告、学术探讨、综述,讲座等栏目。   本刊自创刊发行以来,得到了皮肤科领域广大医生的高度重视。虽刚刚创刊,但已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网”、中国科技信息所“万方数据网络系统”、“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及“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俄罗斯《文摘杂志》”等检索期刊或数据库收录。   为了能及时反映本学科学术水平的发展新动向,及时报道皮肤性病科重大科研成果及研究进展,代表学科发展前沿,使本刊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我刊以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及委员为基础,又广泛吸收本领域的院士、全国知名皮肤科专家及有关边缘学科专家、教授,组成具有一流水平、权威性的编委会。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刊登的内容均为本学科领域较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反映了本学科的重大科研成果(含阶段性成果)和科技进展。发表的论文中,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资助课题及省市科研基金等。内容上有创新,立论科学、正确、充分,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本杂志是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领域唯一的杂志,其特色是中西医结合研究诊疗皮肤病。中国医药学是个伟大的宝库,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研究和提高是我国皮肤性病医学领域的一件大事,本杂志可以说是为中西医结合研究、诊疗皮肤病的理论研究者和临床人员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从发行以来,其论著方面90%为中西医研究的成果,在临床经验栏内90%为中西医结合的治疗经验。其论文水平得到了国内专家的认可。本刊以中西医结合的思路作为研究皮肤病切入点,使这本杂志具有了鲜明的自身特色,而迅速跻身于同领域杂志行列。   正是因该杂志的高起点,使本杂志办出了高水平。为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让更多领域去认识和使用其成果,达到资源共享。                

乳腺癌治疗领域迎来里程碑式突破:双靶疗法与口服制剂重塑诊疗格局

时间:2025-06-23 09:30:55

近年来,随着靶向治疗和药物递送技术的飞速发展,乳腺癌尤其是HER2阳性及晚期患者的生存质量与预后正在发生根本性转变。从传统化疗到精准靶向,再到新型口服制剂的研发,这一领域的每一次突破都牵动着全球数千万患者的希望。

HER2阳性乳腺癌:双靶疗法奠定金标准地位

对于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曲妥珠单抗联合帕妥珠单抗的“双靶方案”已成为新辅助治疗、辅助治疗及晚期解救治疗的核心选择。临床试验表明,双靶治疗相比单药可显著提升病理完全缓解率(pCR),并将复发风险降低近30%。在晚期治疗中,双靶方案通过阻断HER2信号通路的双重机制,延长无进展生存期(PFS),部分研究甚至观察到总生存期(OS)的改善。这一策略不仅改变了传统依赖化疗的模式,更将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从过去的1-2年提升至接近4年。

晚期乳腺癌治疗困境:从“无药可用”到“精准破局”

尽管治疗手段不断丰富,晚期乳腺癌仍面临严峻挑战。约50%的晚期患者在一线治疗后因耐药或毒性反应需调整方案,而三线及以上治疗缺乏统一标准。对此,临床开始探索基于分子分型的个体化策略:例如HER2阳性患者早期介入抗HER2治疗可延缓疾病进展,而激素受体阳性者则可能受益于CDK4/6抑制剂联合内分泌治疗。值得注意的是,紫杉醇口服溶液的研发成功,为传统化疗药物的应用开辟了新路径。该药物通过纳米载体技术绕过胃肠道P-糖蛋白外排机制,使口服生物利用度提升至注射剂的80%以上,近期其适应症扩展至复发性或转移性HER2阴性乳腺癌的申请已获受理。

口服紫杉醇:改写“静脉注射”历史的技术革命

传统紫杉类药物因水溶性差、需静脉输注的特性,长期困扰着患者。以Oraxol为代表的口服紫杉醇制剂,通过添加P-gp抑制剂增强肠道吸收,在Ⅲ期临床试验中显示,其治疗HER2+转移性乳腺癌的客观缓解率(ORR)达到42%,与静脉剂型相当,且外周神经毒性发生率降低15%。这一突破不仅简化了给药流程,更让居家治疗成为可能。韩国大化制药与海和药物联合开发的紫杉醇口服溶液,近期针对HER2阴性适应症的上市申请已进入审评阶段,预计2026年初可惠及更多患者。

未来展望:多维度治疗生态正在形成

从抗体偶联药物(ADC)到治疗性疫苗,乳腺癌治疗正朝着“高效低毒”的方向迭代。例如,DS-8201等新一代ADC药物通过“精准爆破”机制,可同时杀伤HER2高表达和低表达肿瘤细胞,在晚期患者中实现中位PFS 25.1个月的突破性数据。此外,全球在研的十大乳腺癌创新药中,小分子PI3K抑制剂、PARP抑制剂及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方案已进入Ⅲ期临床,这些进展将进一步完善不同分子亚型的治疗矩阵。

从双靶疗法的普及到口服制剂的问世,乳腺癌治疗已步入“靶向深化”与“用药人性化”并行的新纪元。随着更多创新药物的上市,晚期患者的生存期有望从当前的2-3年逐步延长至5年以上,真正实现从“绝症”到“慢性病”的认知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