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于2002年12月正式创刊,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学会主管,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天津市中西医结合皮肤病研究所主办的皮肤性病学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学术期刊,是全国唯一的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期刊。 我们的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和政策,宣传党的中医政策。发扬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的特色,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和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相结合的方针,促进国内外皮肤病学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学术交流,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体系架桥铺路。主要报道皮肤性病学在中医、中西医结合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治疗进展,同时报道现代医学在皮肤性病学科的新进展、新技术。主要面向高中级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医学以及西医学皮肤性病学科医师、科研、教学人员及基层皮肤科医师。本刊现开设:专家论坛、名医经验、论著、研究报告、性病、临床经验、皮肤外科、药物与临床、病例报告、学术探讨、综述,讲座等栏目。 本刊自创刊发行以来,得到了皮肤科领域广大医生的高度重视。虽刚刚创刊,但已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网”、中国科技信息所“万方数据网络系统”、“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及“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俄罗斯《文摘杂志》”等检索期刊或数据库收录。 为了能及时反映本学科学术水平的发展新动向,及时报道皮肤性病科重大科研成果及研究进展,代表学科发展前沿,使本刊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我刊以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及委员为基础,又广泛吸收本领域的院士、全国知名皮肤科专家及有关边缘学科专家、教授,组成具有一流水平、权威性的编委会。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刊登的内容均为本学科领域较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反映了本学科的重大科研成果(含阶段性成果)和科技进展。发表的论文中,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资助课题及省市科研基金等。内容上有创新,立论科学、正确、充分,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本杂志是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领域唯一的杂志,其特色是中西医结合研究诊疗皮肤病。中国医药学是个伟大的宝库,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研究和提高是我国皮肤性病医学领域的一件大事,本杂志可以说是为中西医结合研究、诊疗皮肤病的理论研究者和临床人员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从发行以来,其论著方面90%为中西医研究的成果,在临床经验栏内90%为中西医结合的治疗经验。其论文水平得到了国内专家的认可。本刊以中西医结合的思路作为研究皮肤病切入点,使这本杂志具有了鲜明的自身特色,而迅速跻身于同领域杂志行列。 正是因该杂志的高起点,使本杂志办出了高水平。为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让更多领域去认识和使用其成果,达到资源共享。
【论文发表技巧】学术投稿常见陷阱解析
时间:2025-07-04 17:06:58
在学术出版这座独木桥上,新手学者常因忽视编辑部的隐形规则而跌落深渊。一位资深编辑曾坦言,每天收到的投稿中超过30%因低级错误直接进入拒稿通道。本文以计算机科学领域为例,揭示那些让编辑眉头紧锁的投稿陷阱。
格式混乱如同乱码程序
计算机科学领域的专业期刊对排版有着编译器般的严苛要求。某核心期刊编辑透露,他们每年因此直接拒稿的论文占比达22%。常见问题包括插图分辨率不足300dpi导致像素化、公式编号系统不连贯形成逻辑断点,以及代码段使用非等宽字体造成可读性灾难。就像程序员不会用记事本写代码,学术论文中的三线表必须通过LaTeX或专业插件生成,表格内数据对齐偏差超过0.5毫米都可能触发编辑的"格式敏感神经"。
参考文献的连环陷阱
某期刊统计显示,参考文献错误导致的退修率高达47%。计算机领域特有的陷阱包括:会议论文集标注成期刊格式(该用[C]却标[J]),电子预印本未注明arXiv编号,以及算法描述中引用专利文献却遗漏公开号。更隐蔽的是文献幽灵引用——某篇被多次引用的奠基性论文,实际从未在注释位置出现。这就像程序员调用未声明的函数库,必然导致编译失败。
学术语言的纯度危机
技术术语的杂质掺杂会让论文价值指数级衰减。审稿人最反感的三大语言问题包括:用"电脑"代替"计算机系统架构",在理论证明中夹杂"我觉得"“可能"等不确定性表述,以及滥用深度学习领域黑话却不给明确定义。曾有论文因将"卷积神经网络"简写为"那个CV用的网状模型”,被批"像用伪代码写毕业论文"。
重复率的死亡红线
某期刊使用Turnitin检测系统发现,32%的投稿在方法章节存在文本重复。计算机领域特有的高风险区包括:开源代码的说明文档直接复制、算法伪代码与经典教材雷同却不标注,以及实验环境配置描述与往期论文高度相似。这如同在GitHub上clone项目却未声明fork来源,随时可能触发学术道德审查。
沟通中的定时炸弹
期刊编辑最恐惧的三种沟通场景:①凌晨三点发送的催审邮件(附带10个感叹号) ②修改稿里隐藏的"此处待补充"注释 ③声称实验结果惊人却拒绝提供原始数据。更致命的是突然失联——有位作者修改期间更换邮箱却未告知,导致录用通知在deadline前三小时才送达。
投稿礼仪的隐形扣分项
计算机领域特有的投稿禁忌包括:将Latex文件压缩成rar格式(应使用zip),邮件正文出现颜文字(即使投稿系统自动发送确认函),以及在cover letter里写"这篇比贵刊去年某文强得多"。某期刊主编透露,曾有投稿附带.exe格式的补充材料,直接被系统当作病毒拦截。
在论文这场严苛的单元测试中,每个细节都是必答题。建议作者建立投稿检查清单,包括:使用开源工具Zotero生成GB/T 7714-2015标准引用,用Grammarly进行学术语言校准,通过Overleaf模板确保格式规范。记住,编辑的审稿标准不是60分及格线,而是99.9%的稳定性要求——任何一个未处理的warning都可能导致系统崩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