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于2002年12月正式创刊,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学会主管,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天津市中西医结合皮肤病研究所主办的皮肤性病学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学术期刊,是全国唯一的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期刊。 我们的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和政策,宣传党的中医政策。发扬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的特色,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和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相结合的方针,促进国内外皮肤病学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学术交流,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体系架桥铺路。主要报道皮肤性病学在中医、中西医结合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治疗进展,同时报道现代医学在皮肤性病学科的新进展、新技术。主要面向高中级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医学以及西医学皮肤性病学科医师、科研、教学人员及基层皮肤科医师。本刊现开设:专家论坛、名医经验、论著、研究报告、性病、临床经验、皮肤外科、药物与临床、病例报告、学术探讨、综述,讲座等栏目。 本刊自创刊发行以来,得到了皮肤科领域广大医生的高度重视。虽刚刚创刊,但已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网”、中国科技信息所“万方数据网络系统”、“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及“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俄罗斯《文摘杂志》”等检索期刊或数据库收录。 为了能及时反映本学科学术水平的发展新动向,及时报道皮肤性病科重大科研成果及研究进展,代表学科发展前沿,使本刊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我刊以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及委员为基础,又广泛吸收本领域的院士、全国知名皮肤科专家及有关边缘学科专家、教授,组成具有一流水平、权威性的编委会。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刊登的内容均为本学科领域较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反映了本学科的重大科研成果(含阶段性成果)和科技进展。发表的论文中,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资助课题及省市科研基金等。内容上有创新,立论科学、正确、充分,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本杂志是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领域唯一的杂志,其特色是中西医结合研究诊疗皮肤病。中国医药学是个伟大的宝库,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研究和提高是我国皮肤性病医学领域的一件大事,本杂志可以说是为中西医结合研究、诊疗皮肤病的理论研究者和临床人员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从发行以来,其论著方面90%为中西医研究的成果,在临床经验栏内90%为中西医结合的治疗经验。其论文水平得到了国内专家的认可。本刊以中西医结合的思路作为研究皮肤病切入点,使这本杂志具有了鲜明的自身特色,而迅速跻身于同领域杂志行列。 正是因该杂志的高起点,使本杂志办出了高水平。为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让更多领域去认识和使用其成果,达到资源共享。
七大用药陷阱威胁健康
时间:2025-07-15 09:46:14
在繁忙的现代生活中,药品如同双刃剑,用对了是救命稻草,用错了则可能成为健康杀手。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球约半数患者存在用药错误,而不合理用药导致的死亡人数甚至超过某些传染性疾病。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背后,往往隐藏着容易被忽视的用药陷阱。
陷阱一:见好就收的停药习惯
感冒症状刚缓解就停用抗生素,如同消防员扑灭明火后立即撤离,任由暗火复燃。这种自行停药行为是催生超级细菌的温床,北京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研究发现,我国门诊患者抗生素疗程不足率高达63%,直接导致细菌耐药性以每年12%的速度递增。就像用半壶开水泡茶,既浪费资源又得不到效果。
陷阱二:越多越好的剂量误区
某三甲医院接诊的肝损伤病例中,38%源于超剂量服用感冒药。对乙酰氨基酚每日超过4克就会引发急性肝坏死,这个过程就像给汽车加注过量机油,非但不能提升性能,反而会堵塞发动机。美国FDA曾统计,每年因止痛药过量导致的急诊病例超过10万例,其中多数患者抱着"加倍用药好得快"的错误心态。
陷阱三:叠罗汉式的重复用药
同时服用多种含相同成分的感冒药,相当于给身体同时开动三台抽水机抽取同一口井。某省会城市调查显示,26.5%的居民会同时使用2种以上感冒药,却不知这会使对乙酰氨基酚摄入量超标6-8倍。就像给气球充气时多个气筒同时工作,看似效率高,实则爆炸风险剧增。
陷阱四:抗生素当"万能消炎药"
将阿莫西林用于病毒性感冒,好比用渔网捕捉空气。我国抗生素人均使用量是欧美国家的3倍,但临床有效使用率不足45%。这种滥用直接导致肺炎链球菌等常见病菌的耐药率突破80%,相当于不断给病菌"军训",培养出更强大的"超级士兵"。
陷阱五:维生素的甜蜜陷阱
把维生素片当糖果服用,日积月累可能引发"维生素过载症"。某体检中心数据显示,长期超量服用维生素E的人群,脑出血风险增加22%,这就像给植物过度施肥,不仅不能促生长,反而会造成烧根。脂溶性维生素在体内蓄积时间可达3-6个月,远超水溶性维生素的代谢周期。
陷阱六:偏方验方的盲目信任
用何首乌泡酒治白发反致肝衰竭的案例,在肝病科年接诊量中占比15%。传统药材未经炮制直接使用,犹如生吃发芽马铃薯,看似天然实则危险。某省中医院调研发现,63%的中毒病例源于民间偏方,其中重金属超标问题尤为突出。
陷阱七:保健品的心理依赖
把蛋白粉当饭吃的中老年人,肌肉流失速度反而比正常饮食者快1.5倍。这就像用装饰画替代承重墙,表面光鲜实则结构危险。中国消费者协会报告显示,31%的保健品使用者会出现替代正常治疗的"心理依赖效应",这种本末倒置的保健方式正在掏空很多人的健康基础。
合理用药的智慧在于理解:药物是精密的化学信使,多一分则毒,少一分则无效。就像交响乐团的演奏,每种乐器都需要在正确的时间发出恰当的音量。建立用药记录本、遵循医嘱复查、使用分药盒等实用技巧,能帮助避开这些隐形陷阱。记住,最贵的药不一定最好,最适合的剂量才是黄金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