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期刊简介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于2002年12月正式创刊,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学会主管,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天津市中西医结合皮肤病研究所主办的皮肤性病学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学术期刊,是全国唯一的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期刊。   我们的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和政策,宣传党的中医政策。发扬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的特色,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和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相结合的方针,促进国内外皮肤病学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学术交流,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体系架桥铺路。主要报道皮肤性病学在中医、中西医结合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治疗进展,同时报道现代医学在皮肤性病学科的新进展、新技术。主要面向高中级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医学以及西医学皮肤性病学科医师、科研、教学人员及基层皮肤科医师。本刊现开设:专家论坛、名医经验、论著、研究报告、性病、临床经验、皮肤外科、药物与临床、病例报告、学术探讨、综述,讲座等栏目。   本刊自创刊发行以来,得到了皮肤科领域广大医生的高度重视。虽刚刚创刊,但已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网”、中国科技信息所“万方数据网络系统”、“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及“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俄罗斯《文摘杂志》”等检索期刊或数据库收录。   为了能及时反映本学科学术水平的发展新动向,及时报道皮肤性病科重大科研成果及研究进展,代表学科发展前沿,使本刊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我刊以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及委员为基础,又广泛吸收本领域的院士、全国知名皮肤科专家及有关边缘学科专家、教授,组成具有一流水平、权威性的编委会。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刊登的内容均为本学科领域较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反映了本学科的重大科研成果(含阶段性成果)和科技进展。发表的论文中,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资助课题及省市科研基金等。内容上有创新,立论科学、正确、充分,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本杂志是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领域唯一的杂志,其特色是中西医结合研究诊疗皮肤病。中国医药学是个伟大的宝库,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研究和提高是我国皮肤性病医学领域的一件大事,本杂志可以说是为中西医结合研究、诊疗皮肤病的理论研究者和临床人员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从发行以来,其论著方面90%为中西医研究的成果,在临床经验栏内90%为中西医结合的治疗经验。其论文水平得到了国内专家的认可。本刊以中西医结合的思路作为研究皮肤病切入点,使这本杂志具有了鲜明的自身特色,而迅速跻身于同领域杂志行列。   正是因该杂志的高起点,使本杂志办出了高水平。为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让更多领域去认识和使用其成果,达到资源共享。                

​护理行业迎政策红利:薪酬晋升双提升

时间:2025-07-17 17:53:03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和医疗服务需求升级,护理人员的职业价值日益凸显。2024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4年重点工作任务》明确提出加强护士队伍建设、保障护理人员待遇,标志着护理行业迎来政策红利期。这一新政从薪酬改革、晋升机制、社会认同等多维度为护理人员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薪酬待遇提升:从“隐形付出”到“显性回报”

长期以来,护理行业面临“重医轻护”的结构性矛盾,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常被低估,薪酬水平普遍低于同等资历的医疗技术人员。新政通过三项核心措施扭转这一局面:一是深化薪酬制度改革,将护理服务价值纳入绩效评估体系,实现多劳多得;二是财政专项补贴向基层护理岗位倾斜,缩小地区间待遇差距;三是探索参照公务员待遇的薪资标准,例如部分省份对公立医院护理人员试行职级工资与岗位津贴双轨制。这种变革如同为长期处于“价值洼地”的护理行业注入了活水,让从业者的经济回报与其劳动强度、技术含量逐步匹配。

职业晋升通道:从“单一路径”到“立体网络”

传统护理职业发展常受限于“职称天花板”,晋升空间狭窄。新政创新性引入多元晋升机制:

选任制与聘任制结合:优秀护理人员可通过民主选举进入管理层,或通过专业技能竞聘成为专科护士带头人;

职级细分设计:部分三甲医院试点“护士长-专科护士-临床护理专家”三级晋升体系,每级下设细分职等,形成阶梯式成长路径;

跨领域发展机会:鼓励护理人员参与健康管理、老年照护等新兴领域,拓宽职业边界。这种设计如同为护理人员搭建了“立交桥”,让技术型人才与管理型人才都能找到适合的发展方向。

社会认同强化:从“边缘辅助”到“核心力量”

政策通过双重举措提升护理职业的社会价值:一方面,吴楠委员等提出的“提高养老护理人员社会地位”建议被纳入政策配套措施,包括设立“南丁格尔之星”等行业荣誉,并通过媒体宣传典型事迹;另一方面,新政要求医疗机构明确护理人员在多学科协作中的决策参与权,例如在老年护理团队中,护理评估报告将作为制定治疗方案的必要依据。这种改变正在重塑公众认知——护理不再是机械执行医嘱的“配角”,而是保障医疗质量的关键专业力量。

继续教育体系:从“经验驱动”到“知识赋能”

为应对护理技术快速迭代的需求,新政将职业教育资源投入增加了三成,重点支持两类培养模式:一是职业高校定向培养,如老年护理、康复护理等紧缺专业实行“入学即签约、学费全免”政策;二是建立学分银行制度,鼓励在职护士通过线上课程、短期培训积累学分,兑换学历提升或专项认证资格。某省级医院护理部主任比喻:“这就像给每位护士配备了终身学习的‘充电宝’,随时补充职业能量。”

政策东风已至,但机遇与挑战并存。薪酬改革需要平衡财政承受力与行业期望值,职级细分可能加剧内部竞争,而社会观念的转变更需长期努力。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新政首次将“护理人员满意度”纳入医疗机构考核指标,这一信号表明:护理职业的春天不仅是待遇数字的变化,更是整个医疗生态价值重构的开始。对于从业者而言,主动适应政策导向、提升复合能力,方能在这一轮改革中把握职业跃迁的黄金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