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期刊简介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于2002年12月正式创刊,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学会主管,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天津市中西医结合皮肤病研究所主办的皮肤性病学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学术期刊,是全国唯一的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期刊。   我们的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和政策,宣传党的中医政策。发扬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的特色,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和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相结合的方针,促进国内外皮肤病学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学术交流,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体系架桥铺路。主要报道皮肤性病学在中医、中西医结合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治疗进展,同时报道现代医学在皮肤性病学科的新进展、新技术。主要面向高中级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医学以及西医学皮肤性病学科医师、科研、教学人员及基层皮肤科医师。本刊现开设:专家论坛、名医经验、论著、研究报告、性病、临床经验、皮肤外科、药物与临床、病例报告、学术探讨、综述,讲座等栏目。   本刊自创刊发行以来,得到了皮肤科领域广大医生的高度重视。虽刚刚创刊,但已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网”、中国科技信息所“万方数据网络系统”、“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及“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俄罗斯《文摘杂志》”等检索期刊或数据库收录。   为了能及时反映本学科学术水平的发展新动向,及时报道皮肤性病科重大科研成果及研究进展,代表学科发展前沿,使本刊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我刊以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及委员为基础,又广泛吸收本领域的院士、全国知名皮肤科专家及有关边缘学科专家、教授,组成具有一流水平、权威性的编委会。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刊登的内容均为本学科领域较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反映了本学科的重大科研成果(含阶段性成果)和科技进展。发表的论文中,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资助课题及省市科研基金等。内容上有创新,立论科学、正确、充分,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本杂志是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领域唯一的杂志,其特色是中西医结合研究诊疗皮肤病。中国医药学是个伟大的宝库,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研究和提高是我国皮肤性病医学领域的一件大事,本杂志可以说是为中西医结合研究、诊疗皮肤病的理论研究者和临床人员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从发行以来,其论著方面90%为中西医研究的成果,在临床经验栏内90%为中西医结合的治疗经验。其论文水平得到了国内专家的认可。本刊以中西医结合的思路作为研究皮肤病切入点,使这本杂志具有了鲜明的自身特色,而迅速跻身于同领域杂志行列。   正是因该杂志的高起点,使本杂志办出了高水平。为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让更多领域去认识和使用其成果,达到资源共享。                

47种药品今起实名购买 新规详解

时间:2025-08-08 10:05:45

根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最新规定,为加强特殊药品流通管理,本市所有药店即日起对47种常见药品实施实名制销售。这项措施并非限制市民正常购药需求,而是通过建立药品流向追踪机制,更好保障公众用药安全。就像图书馆借阅需要登记证件一样,规范的购药登记既能防止药物滥用,又能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溯源依据。

实名登记具体操作流程

购买清单内药品时,消费者需主动出示本人身份证原件。药店执业药师将核对证件信息,在专用登记系统中录入购药者姓名、身份证号码、联系电话及药品名称、批号等关键信息,整个过程约需2分钟。特别提醒代购情况:若为家人代买管制药品,需同时提供用药人身份证复印件及委托书,就像办理银行业务时需要双重身份确认。

重点管制药品示例

本次纳入实名管理的47种药品中,既包含阿司匹林等心脑血管常用药,也有布洛芬类解热镇痛药,以及头孢克肟等抗生素。这些药物在临床使用中需要严格把控剂量和疗程,例如抗生素滥用可能导致细菌耐药性增强,相当于把治病武器变成了无效玩具。药店将对这些药品实行专柜存放,并张贴明显标识提醒消费者。

个人信息安全保障措施

针对市民关心的隐私问题,药品监管部门已建立三级数据防护体系:所有登记信息直接上传至加密政务云平台,药店本地不留存任何纸质记录,系统操作人员均签署保密协议。这些数据仅用于药品安全监测,就像医院病历系统一样受到严格的法律保护。

便民服务同步升级

为减少登记带来的不便,各药店将开通绿色通道服务:慢性病患者可凭既往处方享受快速核验;60岁以上老年人可由店员协助电子登记;部分连锁药店还支持手机预约登记功能。需要提醒的是,购买感冒药等日常药品暂无需登记,但若单次购买超过5盒退烧药,仍需按规备案。

此项制度的实施离不开市民配合,通过医患携手构建药品安全防火墙。如发现药店存在违规销售行为,可拨打12331药品监督热线举报。后续药品监管部门将根据实施情况,每季度更新调整管制药品目录,确保制度科学性与适用性的动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