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期刊简介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于2002年12月正式创刊,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学会主管,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天津市中西医结合皮肤病研究所主办的皮肤性病学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学术期刊,是全国唯一的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期刊。   我们的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和政策,宣传党的中医政策。发扬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的特色,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和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相结合的方针,促进国内外皮肤病学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学术交流,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体系架桥铺路。主要报道皮肤性病学在中医、中西医结合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治疗进展,同时报道现代医学在皮肤性病学科的新进展、新技术。主要面向高中级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医学以及西医学皮肤性病学科医师、科研、教学人员及基层皮肤科医师。本刊现开设:专家论坛、名医经验、论著、研究报告、性病、临床经验、皮肤外科、药物与临床、病例报告、学术探讨、综述,讲座等栏目。   本刊自创刊发行以来,得到了皮肤科领域广大医生的高度重视。虽刚刚创刊,但已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网”、中国科技信息所“万方数据网络系统”、“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及“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俄罗斯《文摘杂志》”等检索期刊或数据库收录。   为了能及时反映本学科学术水平的发展新动向,及时报道皮肤性病科重大科研成果及研究进展,代表学科发展前沿,使本刊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我刊以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及委员为基础,又广泛吸收本领域的院士、全国知名皮肤科专家及有关边缘学科专家、教授,组成具有一流水平、权威性的编委会。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刊登的内容均为本学科领域较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反映了本学科的重大科研成果(含阶段性成果)和科技进展。发表的论文中,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资助课题及省市科研基金等。内容上有创新,立论科学、正确、充分,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本杂志是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领域唯一的杂志,其特色是中西医结合研究诊疗皮肤病。中国医药学是个伟大的宝库,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研究和提高是我国皮肤性病医学领域的一件大事,本杂志可以说是为中西医结合研究、诊疗皮肤病的理论研究者和临床人员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从发行以来,其论著方面90%为中西医研究的成果,在临床经验栏内90%为中西医结合的治疗经验。其论文水平得到了国内专家的认可。本刊以中西医结合的思路作为研究皮肤病切入点,使这本杂志具有了鲜明的自身特色,而迅速跻身于同领域杂志行列。   正是因该杂志的高起点,使本杂志办出了高水平。为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让更多领域去认识和使用其成果,达到资源共享。                

广东高职称申报:基层与非基层通道全解析

时间:2025-08-20 11:36:47

在广东地区申报高级职称时,许多专业技术人员常面临一个关键选择:是走基层申报通道,还是选择非基层路径?这个看似简单的选择背后,实际上涉及通过率、评审标准、材料准备等多重因素的权衡。

基层与非基层的界定

根据广东省职称评审政策,基层申报主要针对在县(区)及以下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非基层则适用于市级及以上单位或大型企业员工。两者的核心区别不仅在于工作地点,更体现在评审标准的差异化设计——基层通道会适当放宽论文、专利等硬性指标,更注重实际工作业绩的贡献度。

成功率的数据透视

从近年广东省人社厅公布的评审结果看,基层申报的整体通过率普遍比非基层高出15%-20%。以2022年工程系列高级职称为例,基层申报通过率为68%,而非基层仅为52%。这种差距源于两个关键因素:一是基层评审对学术成果要求相对宽松,二是基层申报人数基数较小,竞争压力相对降低。

条件匹配度的隐形门槛

虽然申报条件中写明本科+10年工作经历+中级满5年即可申报,但实际评审中存在隐形筛选机制。非基层评审往往更看重省部级项目参与度、核心期刊论文发表数量等硬指标,这就像参加一场装备竞赛,需要持续积累高价值成果。而基层评审则类似实战考核,只要能用具体案例证明解决了某类技术难题(如乡镇基建改造、基层医疗水平提升等),即使缺乏高端学术成果也有机会突围。

材料准备的策略差异

基层申报材料需突出属地化特征,例如:

用数据量化基层服务时长(如累计驻村技术指导200天)

重点描述解决区域特有问题(如针对粤西地质特点的施工方案优化)

附上当地主管部门的实效证明

非基层材料则要强调技术前沿性:

参与省级以上项目需注明个人贡献度

论文需体现创新观点而非单纯经验总结

专利技术要说明实际转化效益

时间成本的隐藏变量

很多申报者忽略了一个关键点:基层评审通常比非基层节省30%-40%的准备时间。非基层申报者平均需要提前2年布局论文发表、专利申报等工作,而基层申报者若已有扎实的一线工作积累,往往能在6-8个月内完成材料梳理。这种时间差对工作繁忙的专业人士尤为重要。

选择决策的黄金法则

建议采用三维评估法:

1.看成果存量:若已有3篇以上核心论文或2项发明专利,优先考虑非基层;若主要成果为技术推广、标准制定等实操类业绩,则基层更有利

2.算时间成本:距离申报截止不足1年时,基层通道的快速响应优势明显

3.观政策风向:关注当年度评审细则变化,例如2023年广东对乡村振兴相关业绩给予额外加分

最终的选择应建立在充分自我评估基础上。无论是基层还是非基层通道,真实、完整、有重点的业绩呈现才是通过评审的终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