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于2002年12月正式创刊,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学会主管,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天津市中西医结合皮肤病研究所主办的皮肤性病学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学术期刊,是全国唯一的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期刊。 我们的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和政策,宣传党的中医政策。发扬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的特色,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和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相结合的方针,促进国内外皮肤病学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学术交流,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体系架桥铺路。主要报道皮肤性病学在中医、中西医结合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治疗进展,同时报道现代医学在皮肤性病学科的新进展、新技术。主要面向高中级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医学以及西医学皮肤性病学科医师、科研、教学人员及基层皮肤科医师。本刊现开设:专家论坛、名医经验、论著、研究报告、性病、临床经验、皮肤外科、药物与临床、病例报告、学术探讨、综述,讲座等栏目。 本刊自创刊发行以来,得到了皮肤科领域广大医生的高度重视。虽刚刚创刊,但已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网”、中国科技信息所“万方数据网络系统”、“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及“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俄罗斯《文摘杂志》”等检索期刊或数据库收录。 为了能及时反映本学科学术水平的发展新动向,及时报道皮肤性病科重大科研成果及研究进展,代表学科发展前沿,使本刊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我刊以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及委员为基础,又广泛吸收本领域的院士、全国知名皮肤科专家及有关边缘学科专家、教授,组成具有一流水平、权威性的编委会。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刊登的内容均为本学科领域较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反映了本学科的重大科研成果(含阶段性成果)和科技进展。发表的论文中,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资助课题及省市科研基金等。内容上有创新,立论科学、正确、充分,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本杂志是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领域唯一的杂志,其特色是中西医结合研究诊疗皮肤病。中国医药学是个伟大的宝库,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研究和提高是我国皮肤性病医学领域的一件大事,本杂志可以说是为中西医结合研究、诊疗皮肤病的理论研究者和临床人员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从发行以来,其论著方面90%为中西医研究的成果,在临床经验栏内90%为中西医结合的治疗经验。其论文水平得到了国内专家的认可。本刊以中西医结合的思路作为研究皮肤病切入点,使这本杂志具有了鲜明的自身特色,而迅速跻身于同领域杂志行列。 正是因该杂志的高起点,使本杂志办出了高水平。为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让更多领域去认识和使用其成果,达到资源共享。
医师职称新规:500小时临床实践成硬门槛
时间:2025-08-25 09:22:59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一项关于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晋升的新规定,引发医疗行业广泛关注。这项针对副主任医师职称评审的变革性政策,犹如投入平静湖面的一颗石子,在医务人员群体中激起层层涟漪。
硬指标:500小时临床实践成硬门槛
新规明确要求,申报副高职称的医师必须完成不少于500小时的临床实践经验。这个数字相当于连续62个工作日全天候扎根临床,若按每天8小时工作制计算,则需要持续两个半月的纯临床工作时间。就像飞行员必须积累足够飞行时长才能执飞大型客机,这条规定旨在确保晋升者具备扎实的临床功底。
考核维度:从论文导向到能力本位
与以往侧重科研论文的评审体系不同,新规引入了多维度的专业技能考核。申报者需要接受病例分析、临床操作、应急处理等实战化评估,其严格程度堪比航空领域的模拟舱考核。这种转变犹如将汽车驾照考试从笔试为主调整为路考主导,更真实反映医师的实战能力。
政策深意:筑牢医疗质量安全防线
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解读称,这项改革犹如给职称评审体系装上"临床实践记录仪"。通过量化临床经验指标,可以有效避免"论文医生"现象,确保每位晋升的副主任医师都经得起患者和行业的双重检验。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约有8万名医师参与副高职称评审,新规实施后将直接影响这支医疗中坚力量的构成。
医院应对:培训体系面临升级
多家三甲医院已着手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某省级医院教学部主任比喻道:"就像健身房需要为会员定制训练计划,我们现在要为医师设计临床能力提升路线图。“医院将建立电子化实践档案系统,精确记录医师参与的疑难病例讨论、多学科会诊等临床活动,确保500小时实践"不含水分”。
行业反响:年轻医师的机遇与挑战
35岁的神经内科主治医师王医生表示:"这个规定就像设定游戏通关经验值,虽然增加了晋升难度,但让成长路径更清晰。“也有部分医师担忧,在现有工作强度下积累实践时长如同"在跑步机上捡豆子”,需要医疗机构配套相应的实践保障机制。
国际参照:与发达国家接轨的实践标准
对比欧美国家医师培养体系,美国住院医师年均临床实践超过3000小时,英国高级医师晋升需完成至少4年临床评估。我国此次设置500小时基础门槛,相当于搭建了与国际接轨的初级台阶,为后续职称制度改革预留了提升空间。
这项被业内称为"最硬核"的晋升新规,预计将在三年内完成全国范围内的落地实施。就像给医疗人才成长赛道安装新的里程标志,它不仅改变着职称评审的游戏规则,更深远影响着我国医疗人才培养的价值导向。随着政策细则的陆续出台,这场关乎百万医者职业发展的变革,正在重塑中国医疗人才金字塔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