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期刊简介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于2002年12月正式创刊,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学会主管,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天津市中西医结合皮肤病研究所主办的皮肤性病学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学术期刊,是全国唯一的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期刊。   我们的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和政策,宣传党的中医政策。发扬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的特色,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和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相结合的方针,促进国内外皮肤病学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学术交流,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体系架桥铺路。主要报道皮肤性病学在中医、中西医结合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治疗进展,同时报道现代医学在皮肤性病学科的新进展、新技术。主要面向高中级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医学以及西医学皮肤性病学科医师、科研、教学人员及基层皮肤科医师。本刊现开设:专家论坛、名医经验、论著、研究报告、性病、临床经验、皮肤外科、药物与临床、病例报告、学术探讨、综述,讲座等栏目。   本刊自创刊发行以来,得到了皮肤科领域广大医生的高度重视。虽刚刚创刊,但已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网”、中国科技信息所“万方数据网络系统”、“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及“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俄罗斯《文摘杂志》”等检索期刊或数据库收录。   为了能及时反映本学科学术水平的发展新动向,及时报道皮肤性病科重大科研成果及研究进展,代表学科发展前沿,使本刊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我刊以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及委员为基础,又广泛吸收本领域的院士、全国知名皮肤科专家及有关边缘学科专家、教授,组成具有一流水平、权威性的编委会。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刊登的内容均为本学科领域较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反映了本学科的重大科研成果(含阶段性成果)和科技进展。发表的论文中,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资助课题及省市科研基金等。内容上有创新,立论科学、正确、充分,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本杂志是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领域唯一的杂志,其特色是中西医结合研究诊疗皮肤病。中国医药学是个伟大的宝库,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研究和提高是我国皮肤性病医学领域的一件大事,本杂志可以说是为中西医结合研究、诊疗皮肤病的理论研究者和临床人员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从发行以来,其论著方面90%为中西医研究的成果,在临床经验栏内90%为中西医结合的治疗经验。其论文水平得到了国内专家的认可。本刊以中西医结合的思路作为研究皮肤病切入点,使这本杂志具有了鲜明的自身特色,而迅速跻身于同领域杂志行列。   正是因该杂志的高起点,使本杂志办出了高水平。为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让更多领域去认识和使用其成果,达到资源共享。                

《医学遗传学》教学中病案教学法的应用与体会

时间:2023-07-03 18:01:37

 一、病案教学法的实施和应用

  遗传病是医学遗传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结合临床病例进行课堂教学,不仅加强了学生对临床工作的感性认识,还可以活跃课堂氛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病案分析可用于医学遗传学教学的多个环节,如课程导入、课堂举例、课堂结尾、课后作业、阶段复习等。此教学法解决了以往医学遗传学理论教学与临床脱节,理论教学内容的枯燥难懂,教学手段落后等问题;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对医学遗传学的学习效果及兴趣,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1.开篇导入,引出重点?摇对于一门课程而言,可以在开篇的时候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具有吸引力是很幸运的,那么开篇的导入设计自然是非常重要的。根据医学遗传学的学科特点,教师上课前根据教学目的和内容有针对性地设计病案问题,可以很好地将基础学科与临床学科融合贯通。我们的做法通常是在授课之前播放一个视频(病例),通过视频,学生可以亲眼目睹患者的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等,并亲身感受到患者的痛楚、亲人的无奈,激起学生作为一名医学生应有的责任意识,使得学生为学好这门课程而努力。

  2.结合病例,讲授知识?摇在《医学遗传学》理论的讲授过程中可先引入病例启发学生思考,然后系统讲授相关理论知识,最后验证理论的可靠性;也可先学习基础知识,然后介绍病例,使理论得到充实。新内容的学习和认识的过程总是由特殊病例到一般理论、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即在讲授遗传学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举出病例,使抽象的理论融入生动的病例中。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有助于加深理解、牢固掌握,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目的性。

  3.阶段复习,归纳总结?摇《医学遗传学》具有内容多、联系广的特点,历来被学生认为是难学的一门基础学科。像故事一样的临床病例容易被记住,可以在复习理论知识的时候激起学生对故事的回忆,进而忆起所学过的基础理论;反过来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所获得的知识分析、解决最初所提出的临床问题并归纳总结。

  二、病案教学法的教学效果与体会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预防意识?摇《医学遗传学》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研究水平,停留在实验室,不再只是医学基础课,而是与临床紧密联系的介于基础学科和临床学科之间的一门桥梁课程。以往的医学生有这样的误区:医学基础课与临床关系不大,可有可无。其实不然!若《医学遗传学》教学仅仅讲授枯燥难懂的理论知识、与临床脱节,则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行之有效的教学效果;若临床病例引入到《医学遗传学》的教学中,学生可以将所学过的相关基础医学知识与临床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融会贯通。

  医学院校以培养应用型医疗卫生人才为主要目的,讲授的重点归根到底在于遗传病的分析、研究和预防。但是,多数遗传病是“可防不可治”,即不能从根本解决问题,尤其是严重的、致死的遗传病将会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这就需要医学生能认识到遗传病的重要性和危害性,培养学生“优生优育”的工作意识,提高学生对遗传病的认识、判断和预防。

  2.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综合能力?摇传统教育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从某种意义上讲好的教学成绩得益于学生的主动学习。所以,我们在教学中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创新精神、唤起主体意识,使同学们认识到遗传学并非深不可测、高不可攀。病案式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首先是自主学习的能力,以病例为中心引导学生将枯燥难懂的内容变得有趣易懂,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其次是分析能力,通过病案分析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基础医学与临床经验有机地结合,并归纳知识要点、掌握重点内容;最后是独立思考、逻辑思维能力,通过病案(包括遗传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传递规律、诊断、治疗及预防)分析,训练了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为后续临床和遗传咨询等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摇美国教育家劳伦斯说:一个好的案例是一种把部分真实生活引入课堂,从而可使教师和全班学生对之进行分析和学习的工具,它可使课堂讨论一直围绕只有真实生活中才存在的棘手问题来进行。病案式教学法中教师不再进行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而是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和辅助学生自主学习,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具备渊博的知识、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力,还要具备调动学生积极性、寓教于乐、控制课堂节奏等技巧。

  病案教学法是一种互动式的教学模式,需要教师积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积极配合,才能充分发挥其优越性。同时,病案教学法对教师的要求较高,既要精心准备病案材料,又要拥有《医学遗传学》和临床医学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亲眼目睹患者和其家人的痛苦,担负起医生的社会责任,充分实现高等医科院校的目标,即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总之,这种教学方法是一种具有推广应用价值的好方法。病案教学法虽具有诸多优点,但是任何方法都要合理应用,要根据医学生的不同层次、课程学时设置等特点做相应调整,不能一概而论,否则得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