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于2002年12月正式创刊,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学会主管,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天津市中西医结合皮肤病研究所主办的皮肤性病学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学术期刊,是全国唯一的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期刊。 我们的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和政策,宣传党的中医政策。发扬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的特色,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和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相结合的方针,促进国内外皮肤病学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学术交流,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体系架桥铺路。主要报道皮肤性病学在中医、中西医结合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治疗进展,同时报道现代医学在皮肤性病学科的新进展、新技术。主要面向高中级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医学以及西医学皮肤性病学科医师、科研、教学人员及基层皮肤科医师。本刊现开设:专家论坛、名医经验、论著、研究报告、性病、临床经验、皮肤外科、药物与临床、病例报告、学术探讨、综述,讲座等栏目。 本刊自创刊发行以来,得到了皮肤科领域广大医生的高度重视。虽刚刚创刊,但已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网”、中国科技信息所“万方数据网络系统”、“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及“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俄罗斯《文摘杂志》”等检索期刊或数据库收录。 为了能及时反映本学科学术水平的发展新动向,及时报道皮肤性病科重大科研成果及研究进展,代表学科发展前沿,使本刊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我刊以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及委员为基础,又广泛吸收本领域的院士、全国知名皮肤科专家及有关边缘学科专家、教授,组成具有一流水平、权威性的编委会。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刊登的内容均为本学科领域较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反映了本学科的重大科研成果(含阶段性成果)和科技进展。发表的论文中,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资助课题及省市科研基金等。内容上有创新,立论科学、正确、充分,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本杂志是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领域唯一的杂志,其特色是中西医结合研究诊疗皮肤病。中国医药学是个伟大的宝库,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研究和提高是我国皮肤性病医学领域的一件大事,本杂志可以说是为中西医结合研究、诊疗皮肤病的理论研究者和临床人员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从发行以来,其论著方面90%为中西医研究的成果,在临床经验栏内90%为中西医结合的治疗经验。其论文水平得到了国内专家的认可。本刊以中西医结合的思路作为研究皮肤病切入点,使这本杂志具有了鲜明的自身特色,而迅速跻身于同领域杂志行列。 正是因该杂志的高起点,使本杂志办出了高水平。为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让更多领域去认识和使用其成果,达到资源共享。
医疗职称晋升五大雷区解析
时间:2025-06-20 16:19:08
在医疗系统职称晋升的通道中,临床医生既要面对专业能力的考验,也要在制度设计的复杂迷宫中寻找出路。本文从实际案例与政策分析出发,揭示五个最具隐蔽性的晋升雷区。
手术量困局:数字游戏背后的双刃剑
手术量作为职称评审的核心指标,常被比喻为“医生成绩单上的数学题”。2020年疫情导致全国医院手术量断崖式下降,部分医院择期手术量降幅超过60%,但在2021年疫情平稳期又出现报复性增长,这种波动直接影响了医生晋升的时间规划。更值得警惕的是,有医院将非必要手术包装成“治疗刚需”,通过分解手术步骤、降低手术指征等方式人为制造手术量,这类行为不仅违背医疗伦理,一旦被查实将导致晋升资格永久取消。建议建立个人手术质量档案系统,将术后并发症率、患者康复周期等动态指标纳入考核体系。
论文代写沼泽:学术造假的系统性风险
科研诚信风暴正在重塑医疗界的学术生态。某三甲医院主治医师因委托第三方代写论文被降为医师,且五年内禁止申报课题的案例,揭示了代写产业链的毁灭性后果。2021年医疗系统通报的学术不端案件中,73%涉及数据篡改与图片造假,这些技术型造假相比文字抄袭更具隐蔽性。建议建立预实验备案制度,在课题启动时即向医院科研处提交原始数据采集方案,使用区块链技术固定研究过程的关键节点。
基层医生的玻璃天花板:资源差异与能力错位
基层医生面临的双重困境在《2021中国基层医生洞察报告》中显露无遗:23%的受访者坦承难以处理复杂病例,而参加省级学术会议的医生中仅12%来自县级以下医院。这种信息鸿沟导致很多基层医生在晋升答辩时陷入“临床经验丰富但科研表述薄弱”的尴尬境地。北京大学陈学智教授提出的“基础能力强化计划”值得借鉴,通过建立三甲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的病例讨论云平台,将日常诊疗转化为结构化科研素材。
评审标准迷雾:政策解读能力的隐性考核
职称评审文件中诸如“达到规定的继续教育学分”这类表述,实际包含学时分配、项目级别等10余项细分要求。广东省某医院副主任医师曾因误读“主持厅级课题”定义,将市级卫健委课题当作厅级项目申报,导致材料作废。建议建立个人职称导航档案,将五年周期拆解为季度目标,利用医院人事系统的政策模拟器进行动态修正。
人际关系暗流:协同网络的建设智慧
新冠疫情暴露的医患信任危机正在向评审领域渗透,某省医师协会的匿名调查显示,38%的晋升失败案例涉及同行评议低分问题。虚拟沟通的普及创造新机遇的同时也带来挑战,某县域医院通过建立多学科联合查房制度,使医生团队在省市级会诊中展现协同能力,这种可见的协作记录在晋升答辩中成为重要佐证。建议定期参与跨科室病例研讨会,形成可追溯的协作记录链。
在医疗人才评价体系改革的过渡期,医生需要建立“三维晋升观”:纵向深耕专业深度,横向拓展协作宽度,轴向把握政策精度。每个雷区的背后都隐藏着制度改进的契机,唯有将个人发展与系统优化相结合,才能在晋升之路上实现真正的价值跃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