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于2002年12月正式创刊,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学会主管,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天津市中西医结合皮肤病研究所主办的皮肤性病学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学术期刊,是全国唯一的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期刊。 我们的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和政策,宣传党的中医政策。发扬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的特色,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和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相结合的方针,促进国内外皮肤病学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学术交流,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体系架桥铺路。主要报道皮肤性病学在中医、中西医结合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治疗进展,同时报道现代医学在皮肤性病学科的新进展、新技术。主要面向高中级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医学以及西医学皮肤性病学科医师、科研、教学人员及基层皮肤科医师。本刊现开设:专家论坛、名医经验、论著、研究报告、性病、临床经验、皮肤外科、药物与临床、病例报告、学术探讨、综述,讲座等栏目。 本刊自创刊发行以来,得到了皮肤科领域广大医生的高度重视。虽刚刚创刊,但已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网”、中国科技信息所“万方数据网络系统”、“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及“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俄罗斯《文摘杂志》”等检索期刊或数据库收录。 为了能及时反映本学科学术水平的发展新动向,及时报道皮肤性病科重大科研成果及研究进展,代表学科发展前沿,使本刊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我刊以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及委员为基础,又广泛吸收本领域的院士、全国知名皮肤科专家及有关边缘学科专家、教授,组成具有一流水平、权威性的编委会。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刊登的内容均为本学科领域较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反映了本学科的重大科研成果(含阶段性成果)和科技进展。发表的论文中,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资助课题及省市科研基金等。内容上有创新,立论科学、正确、充分,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本杂志是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领域唯一的杂志,其特色是中西医结合研究诊疗皮肤病。中国医药学是个伟大的宝库,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研究和提高是我国皮肤性病医学领域的一件大事,本杂志可以说是为中西医结合研究、诊疗皮肤病的理论研究者和临床人员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从发行以来,其论著方面90%为中西医研究的成果,在临床经验栏内90%为中西医结合的治疗经验。其论文水平得到了国内专家的认可。本刊以中西医结合的思路作为研究皮肤病切入点,使这本杂志具有了鲜明的自身特色,而迅速跻身于同领域杂志行列。 正是因该杂志的高起点,使本杂志办出了高水平。为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让更多领域去认识和使用其成果,达到资源共享。
水域安全警示:那些被忽视的致命细节
时间:2025-08-13 15:42:40
在看似平静的水域中,溺水风险往往隐藏在细节里。无论是浅水区的意外滑倒、淡水环境中的植物缠绕,还是咸水区域的生物威胁,每一类水体都有其独特的危险因素。理解这些风险并掌握应对策略,是保障不同年龄段人群安全的关键。
浅水区的隐形陷阱:从认知误区到科学防范
许多人误以为浅水区绝对安全,但数据显示,浅水区事故占比甚至高于深水区。这是因为不会游泳的群体通常只在浅水活动,而突发滑倒、水下障碍物或不平整的水底地形都可能导致危险。对于儿童而言,即使水深仅及膝盖,摔倒后惊慌挣扎也可能引发呛水;老年人则可能因平衡能力下降,在湿滑的岩石或池边遭遇二次伤害。
预防措施需分层设计:
1.物理防护:选择底部平整、无藻类覆盖的浅水区,穿戴防滑涉水鞋
2.行为规范:禁止奔跑或推搡,儿童需保持"一手距离"监护原则
3.应急准备:掌握"翻滚起身"技巧——当滑倒时立即侧身蜷缩,用肘部支撑站起
淡水生态系统的双重威胁:寄生虫与缠绕风险
淡水环境中,肉眼不可见的寄生虫常寄生于鱼虾蟹螺,而水生植物如丝状藻类可能形成"死亡缠绕"。曾有案例显示,成年游泳者被水草缠住脚踝后,因过度挣扎耗尽体力。对于野外淡水区域,需特别注意:
植物识别:避开叶片细长、呈絮状漂浮的水域,这类植物易形成缠绕网
脱困技术:遭遇缠绕时采用"水母漂"姿势减少耗氧,单手指尖逆向梳理缠绕物
消毒措施:任何淡水接触后需用净水冲洗眼耳口鼻,降低寄生虫感染概率
咸水杀手图鉴:从箱形水母到伪装大师
海洋生物威胁呈现多样性特征。箱形水母的触须毒素能在3分钟内导致心力衰竭,其僧帽水母亚种的刺痛感堪比雷击。虎鲨虽不如大白鲨知名,但攻击性更强,会主动啃咬包括人类在内的移动物体。而伪装成石头的石鱼,背棘毒液可引发暂时性瘫痪。
分层防护建议:
1.生物规避:遵循"三不原则"——不触碰不明生物、不穿戴反光饰品、不在黄昏捕食期下水
2.急救方案:被水母蜇伤立即用醋冲洗(切勿用淡水),石鱼刺伤需45℃热水浸泡解毒
3.预警系统:选择配备声呐驱鲨装置的沙滩,关注潮汐表避开箱形水母聚集期
年龄定制化防护策略
儿童安全需侧重被动防护:使用连体浮力泳衣,在浅水区设置彩色隔离浮标。成年人应掌握"风险评估四要素":水深能见度、水流速度、救援设备分布、自身疲劳程度。老年人则建议采用"伙伴系统",避免单独涉水,同时注意水温骤变对心血管的影响。
当意外发生时,黄金救援时间往往不超过4分钟。无论是哪种水体环境,记住"呼叫-抛掷-划近-拖回"的救援顺序,永远优于盲目下水施救。水域安全不是靠禁止接触来实现,而是通过科学认知将风险控制在可管理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