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期刊简介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于2002年12月正式创刊,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学会主管,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天津市中西医结合皮肤病研究所主办的皮肤性病学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学术期刊,是全国唯一的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期刊。   我们的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和政策,宣传党的中医政策。发扬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的特色,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和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相结合的方针,促进国内外皮肤病学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学术交流,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体系架桥铺路。主要报道皮肤性病学在中医、中西医结合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治疗进展,同时报道现代医学在皮肤性病学科的新进展、新技术。主要面向高中级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医学以及西医学皮肤性病学科医师、科研、教学人员及基层皮肤科医师。本刊现开设:专家论坛、名医经验、论著、研究报告、性病、临床经验、皮肤外科、药物与临床、病例报告、学术探讨、综述,讲座等栏目。   本刊自创刊发行以来,得到了皮肤科领域广大医生的高度重视。虽刚刚创刊,但已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网”、中国科技信息所“万方数据网络系统”、“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及“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俄罗斯《文摘杂志》”等检索期刊或数据库收录。   为了能及时反映本学科学术水平的发展新动向,及时报道皮肤性病科重大科研成果及研究进展,代表学科发展前沿,使本刊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我刊以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及委员为基础,又广泛吸收本领域的院士、全国知名皮肤科专家及有关边缘学科专家、教授,组成具有一流水平、权威性的编委会。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刊登的内容均为本学科领域较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反映了本学科的重大科研成果(含阶段性成果)和科技进展。发表的论文中,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资助课题及省市科研基金等。内容上有创新,立论科学、正确、充分,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本杂志是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领域唯一的杂志,其特色是中西医结合研究诊疗皮肤病。中国医药学是个伟大的宝库,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研究和提高是我国皮肤性病医学领域的一件大事,本杂志可以说是为中西医结合研究、诊疗皮肤病的理论研究者和临床人员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从发行以来,其论著方面90%为中西医研究的成果,在临床经验栏内90%为中西医结合的治疗经验。其论文水平得到了国内专家的认可。本刊以中西医结合的思路作为研究皮肤病切入点,使这本杂志具有了鲜明的自身特色,而迅速跻身于同领域杂志行列。   正是因该杂志的高起点,使本杂志办出了高水平。为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让更多领域去认识和使用其成果,达到资源共享。                

临床实战成医生职称评审硬指标

时间:2025-08-20 14:25:19

近日,北京市卫健委联合人社局发布《卫生系列职称评价改革实施办法》,首次将临床工作量作为职称评审的"硬门槛"。新规明确要求申报中级、高级职称的医务人员,必须满足"连续5年临床工作"的基本条件,这一变革被业内视为破除"唯论文"倾向的重要举措。

临床实战成晋级"入场券"

根据文件规定,申报主治医师需累计完成4000例门诊诊疗或800例住院诊疗,副主任医师门槛则提升至6000例门诊或1200例住院诊疗。这些数字相当于:

中级职称要求相当于连续5年每天接诊22个门诊患者

高级职称标准相当于三甲医院主治医师年均工作量1.2倍

"就像飞行员需要累计飞行时长,医生职称也该用治病救人的实际经验来衡量。"北京协和医院人力资源部主任王建军打了个形象的比喻。新标准将病案首页、手术记录等临床痕迹作为重要佐证材料,杜绝"突击补材料"的可能。

科研论文退居"加分项"地位

改革方案将SCI论文数量从"必选项"调整为"可选项",取而代之的是:

1.疑难病例处置能力(占评分35%)

2.临床技术创新(占25%)

3.教学带教成果(占20%)

4.突发公卫事件应对表现(占15%)

朝阳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医师李敏算了一笔账:"以前准备3篇核心论文要耗半年,现在把精力放回临床,既提升技术又符合评审导向。"值得注意的是,抗疫期间表现突出者可在高级职称评审中获得最高15分倾斜。

基层医生迎政策红利

针对郊区医疗机构实施差异化标准:

门急诊量要求降低30%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纳入考核

远程会诊病例按1.5倍计算

昌平区南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张伟表示:"政策终于认可我们处理常见病、管理慢性病的价值。“配套措施还包括建立"临床能力评价题库”,通过模拟急救场景、病例分析等实战考核替代部分笔试。

过渡期设置缓冲带

2024年起全面实施的新政给予两年过渡期,现有在培医师可选择执行旧标准。但文件特别强调,所有申报者需在"医师定期考核"中连续三年无不合格记录。人力资源专家提醒,医疗机构应将临床工作量纳入日常绩效管理,避免评审前集中突击。

这项被称作"临床主义"的改革,正在引发医疗系统连锁反应。多家医院开始调整排班制度,确保青年医师获得均等诊疗机会。正如文件开篇所述:“让职称真正反映医生守护生命的能力,而非纸面文章的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