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期刊简介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于2002年12月正式创刊,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学会主管,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天津市中西医结合皮肤病研究所主办的皮肤性病学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学术期刊,是全国唯一的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期刊。   我们的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和政策,宣传党的中医政策。发扬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的特色,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和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相结合的方针,促进国内外皮肤病学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学术交流,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体系架桥铺路。主要报道皮肤性病学在中医、中西医结合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治疗进展,同时报道现代医学在皮肤性病学科的新进展、新技术。主要面向高中级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医学以及西医学皮肤性病学科医师、科研、教学人员及基层皮肤科医师。本刊现开设:专家论坛、名医经验、论著、研究报告、性病、临床经验、皮肤外科、药物与临床、病例报告、学术探讨、综述,讲座等栏目。   本刊自创刊发行以来,得到了皮肤科领域广大医生的高度重视。虽刚刚创刊,但已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网”、中国科技信息所“万方数据网络系统”、“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及“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俄罗斯《文摘杂志》”等检索期刊或数据库收录。   为了能及时反映本学科学术水平的发展新动向,及时报道皮肤性病科重大科研成果及研究进展,代表学科发展前沿,使本刊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我刊以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及委员为基础,又广泛吸收本领域的院士、全国知名皮肤科专家及有关边缘学科专家、教授,组成具有一流水平、权威性的编委会。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刊登的内容均为本学科领域较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反映了本学科的重大科研成果(含阶段性成果)和科技进展。发表的论文中,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资助课题及省市科研基金等。内容上有创新,立论科学、正确、充分,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本杂志是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领域唯一的杂志,其特色是中西医结合研究诊疗皮肤病。中国医药学是个伟大的宝库,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研究和提高是我国皮肤性病医学领域的一件大事,本杂志可以说是为中西医结合研究、诊疗皮肤病的理论研究者和临床人员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从发行以来,其论著方面90%为中西医研究的成果,在临床经验栏内90%为中西医结合的治疗经验。其论文水平得到了国内专家的认可。本刊以中西医结合的思路作为研究皮肤病切入点,使这本杂志具有了鲜明的自身特色,而迅速跻身于同领域杂志行列。   正是因该杂志的高起点,使本杂志办出了高水平。为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让更多领域去认识和使用其成果,达到资源共享。                

医药巨头双轨创新:艾伯维丙肝治愈疗法与诺和诺德8亿美元押注小分子药物

时间:2025-06-12 10:56:08

在医药领域,突破性疗法的诞生往往意味着无数患者命运的转折。近期,艾伯维(AbbVie)与诺和诺德(Novo Nordisk)两大制药巨头的动态,再次为行业树立了标杆——前者凭借治愈率近100%的丙型肝炎疗法获得FDA批准,后者则以超8亿美元的投入布局小分子药物研发,共同勾勒出医药创新的未来图景。

泛基因型疗法的里程碑:从实验室到患者床边

艾伯维的Mavyret(glecaprevir/pibrentasvir)疗法堪称丙肝治疗领域的“全能选手”。临床II期试验数据显示,其对六种丙肝病毒基因型的治愈率高达97%-100%,相当于几乎将所有病毒“一网打尽”。这一成果的颠覆性在于:传统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疗法需48周注射治疗,治愈率仅50%,而Mavyret作为口服直接抗病毒药物(DAA),不仅疗程大幅缩短,还彻底摆脱了注射带来的不便。FDA的突破性疗法认定(BTD)进一步印证了其价值——该认定专为“能够显著改善重症治疗现状”的药物设立,如同为疗法贴上了“加速通行证”。

更值得关注的是其经济与社会效益的双重潜力。全球约1.7亿丙肝患者中,每年有50万人死于肝硬化或肝癌等并发症。若将Mavyret的治愈率换算为实际人群,相当于每年可挽救近50万生命,规模堪比一座中型城市的人口。艾伯维的这一突破,或将推动世界卫生组织“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目标提前实现。

22亿美元豪赌:小分子药物的下一站风口

与此同时,诺和诺德以超2亿美元预付款+20亿美元里程碑款项的协议,与美国生物技术公司Septerna联手开发口服小分子药物,瞄准肥胖症、2型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领域。这笔交易金额相当于建造4座鸟巢体育场的投入,折射出代谢疾病市场的巨大缺口。

小分子药物因其口服便利性和生产成本优势,常被比作“医药界的智能手机”——体积小却功能强大。诺和诺德在GLP-1受体激动剂(如司美格鲁肽)取得商业成功后,此次合作显然意在巩固代谢疾病领域的护城河。Septerna的独特技术平台能够靶向G蛋白偶联受体(GPCR),这类受体如同细胞表面的“信号接收器”,调控着血糖、食欲等关键生理功能。通过开发口服小分子药物,患者有望摆脱注射制剂的不便,实现“药片替代针头”的体验升级。

医药创新的双极格局:治愈与慢病管理的平衡术

艾伯维与诺和诺德的动向,恰好代表了医药研发的两大方向:一次性治愈疗法与长期慢病管理方案。前者如丙肝疗法,以“斩草除根”的方式改写疾病进程;后者则通过持续创新优化患者生活质量。这种差异化布局也反映了两家公司的战略基因——艾伯维凭借免疫学和抗病毒领域积累,追求“速战速决”的临床价值;诺和诺德则深耕代谢疾病,致力于将慢性病转化为可管控的“日常”。

市场数据为这一判断添加了注脚:全球糖尿病药物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突破800亿美元,而抗病毒药物虽增长迅猛,仍集中于特定患者群体。两种路径并无高下之分,但共同揭示了医药创新的核心逻辑:以患者需求为圆心,技术突破为半径,画出更大的治疗可能性。

未来,随着基因编辑、AI药物设计等技术的渗透,医药行业或将涌现更多“治愈率100%”的奇迹与“天价合作”的资本盛宴。但无论如何演变,衡量成功的标准始终如一——能否让患者从“无药可医”走向“药到病除”,从“终身服药”进阶为“重获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