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期刊简介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于2002年12月正式创刊,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学会主管,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天津市中西医结合皮肤病研究所主办的皮肤性病学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学术期刊,是全国唯一的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期刊。   我们的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和政策,宣传党的中医政策。发扬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的特色,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和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相结合的方针,促进国内外皮肤病学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学术交流,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体系架桥铺路。主要报道皮肤性病学在中医、中西医结合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治疗进展,同时报道现代医学在皮肤性病学科的新进展、新技术。主要面向高中级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医学以及西医学皮肤性病学科医师、科研、教学人员及基层皮肤科医师。本刊现开设:专家论坛、名医经验、论著、研究报告、性病、临床经验、皮肤外科、药物与临床、病例报告、学术探讨、综述,讲座等栏目。   本刊自创刊发行以来,得到了皮肤科领域广大医生的高度重视。虽刚刚创刊,但已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网”、中国科技信息所“万方数据网络系统”、“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及“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俄罗斯《文摘杂志》”等检索期刊或数据库收录。   为了能及时反映本学科学术水平的发展新动向,及时报道皮肤性病科重大科研成果及研究进展,代表学科发展前沿,使本刊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我刊以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及委员为基础,又广泛吸收本领域的院士、全国知名皮肤科专家及有关边缘学科专家、教授,组成具有一流水平、权威性的编委会。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刊登的内容均为本学科领域较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反映了本学科的重大科研成果(含阶段性成果)和科技进展。发表的论文中,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资助课题及省市科研基金等。内容上有创新,立论科学、正确、充分,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本杂志是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领域唯一的杂志,其特色是中西医结合研究诊疗皮肤病。中国医药学是个伟大的宝库,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研究和提高是我国皮肤性病医学领域的一件大事,本杂志可以说是为中西医结合研究、诊疗皮肤病的理论研究者和临床人员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从发行以来,其论著方面90%为中西医研究的成果,在临床经验栏内90%为中西医结合的治疗经验。其论文水平得到了国内专家的认可。本刊以中西医结合的思路作为研究皮肤病切入点,使这本杂志具有了鲜明的自身特色,而迅速跻身于同领域杂志行列。   正是因该杂志的高起点,使本杂志办出了高水平。为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让更多领域去认识和使用其成果,达到资源共享。                

《基层抗菌药物处方干预行动计划(2025–2027)》

时间:2025-08-27 17:50:38

一、政策背景  

WHO 2024 年耐药报告显示,中国大肠杆菌对第三代头孢耐药率已达 58%,其中 43% 的耐药菌株来自基层门诊。国家卫健委统计,2023 年乡镇卫生院抗菌药物使用率高达 52%,不合理率 30.2%。为此,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于 2025 年 2 月印发本行动计划,目标用 3 年时间把基层门诊抗菌药物不合理率降至 15% 以下。

 二、总体目标  

2025 年底:50% 乡镇卫生院接入前置审核系统;  

2026 年底:不合理率降至 20%;  

2027 年底:降至 15% 以下,并形成可持续运行模式。

三、五大核心措施  

1. 系统建设:一张处方“三色灯”  

红色:立即拦截(无指征、超剂量、禁忌症);  

黄色:弹窗提醒(疗程过长、重复用药);  

绿色:直接通过。  

系统与国家抗菌药物监测网直联,实时上传处方数据。

2. 人员配置:每院至少 1 名“驻院药师”  

编制:由省级人社部门单列“基层药师”编制,2025 年新增 1.2 万个岗位;  

培训:国家卫健委统一 40 学时线上课程 + 20 学时线下实训,考核合格后颁发电子执业徽章;  

绩效:药师每月审核处方量 ≥ 3000 张且不合理率下降 ≥5%,给予 1500 元绩效奖金。

3. 教育培训:医师“学分制”  

每月 2 小时 CME 直播课程,纳入医师继续教育学分(Ⅱ类 2 分);  

案例复盘:每月自动生成本院“不合理处方 TOP10”,药师一对一约谈;  

公开排名:县级卫健部门每季度公布各卫生院抗菌药物 DDD 排名,后 10% 院长约谈。

4. 财政与医保激励  

设备补贴:中央财政按每家卫生院 8 万元一次性补助前置审核系统建设;  

医保支付:对不合理率低于 15% 的卫生院,医保结算系数上浮 3%;  

药品结余:抗菌药物支出下降部分的 50% 可用于奖励医师团队。

5. 监测评估  

大数据看板:县级卫健局实时查看辖区内不合理率、药师工作量、患者投诉量;  

第三方飞检:国家卫健委每年抽取 5% 卫生院,现场核查处方与系统一致性;  

社会评价:患者扫码评价“用药解释是否充分”,满意度低于 85% 的卫生院限期整改。

四、实施路径  

2025 Q1:江苏、浙江、四川三省先行试点,共 600 家卫生院;  

2025 Q2–Q3:总结试点经验,发布全国技术指南 V1.0;  

2025 Q4:东中部省份全面推开;  

2026 Q1:西部省份启动,同步上线藏语、维语界面;  

2027 Q4:国家评估验收,形成长效运行制度。

五、公众与社会参与  

患者端小程序:扫描处方二维码即可查看该抗菌药物是否合规、用药注意事项;  

药店协同:村卫生室、零售药店同步接入系统,实现“镇-村-店”一张网;  

媒体曝光:央视《焦点访谈》每季度播出“耐药红线”专题,公开典型案例。

六、风险预案  

药师短缺地区:允许“远程药师”通过 5G+AR 眼镜实时指导;  

系统宕机:县级云备份 10 分钟内切换,确保 7×24 小时运行;  

药企干预:一旦发现药企通过“回扣”干扰合理用药,直接列入行业黑名单并移交司法。

七、预期成效  

到 2027 年,全国乡镇卫生院抗菌药物 DDD/1000 处方下降 25%;  

每年减少不合理处方 1.2 亿张,节约药费约 18 亿元;  

大肠杆菌对三代头孢耐药率每年下降 2–3 个百分点,为国家遏制耐药战略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