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于2002年12月正式创刊,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学会主管,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天津市中西医结合皮肤病研究所主办的皮肤性病学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学术期刊,是全国唯一的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期刊。 我们的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和政策,宣传党的中医政策。发扬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的特色,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和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相结合的方针,促进国内外皮肤病学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学术交流,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体系架桥铺路。主要报道皮肤性病学在中医、中西医结合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治疗进展,同时报道现代医学在皮肤性病学科的新进展、新技术。主要面向高中级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医学以及西医学皮肤性病学科医师、科研、教学人员及基层皮肤科医师。本刊现开设:专家论坛、名医经验、论著、研究报告、性病、临床经验、皮肤外科、药物与临床、病例报告、学术探讨、综述,讲座等栏目。 本刊自创刊发行以来,得到了皮肤科领域广大医生的高度重视。虽刚刚创刊,但已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网”、中国科技信息所“万方数据网络系统”、“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及“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俄罗斯《文摘杂志》”等检索期刊或数据库收录。 为了能及时反映本学科学术水平的发展新动向,及时报道皮肤性病科重大科研成果及研究进展,代表学科发展前沿,使本刊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我刊以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及委员为基础,又广泛吸收本领域的院士、全国知名皮肤科专家及有关边缘学科专家、教授,组成具有一流水平、权威性的编委会。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刊登的内容均为本学科领域较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反映了本学科的重大科研成果(含阶段性成果)和科技进展。发表的论文中,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资助课题及省市科研基金等。内容上有创新,立论科学、正确、充分,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本杂志是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领域唯一的杂志,其特色是中西医结合研究诊疗皮肤病。中国医药学是个伟大的宝库,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研究和提高是我国皮肤性病医学领域的一件大事,本杂志可以说是为中西医结合研究、诊疗皮肤病的理论研究者和临床人员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从发行以来,其论著方面90%为中西医研究的成果,在临床经验栏内90%为中西医结合的治疗经验。其论文水平得到了国内专家的认可。本刊以中西医结合的思路作为研究皮肤病切入点,使这本杂志具有了鲜明的自身特色,而迅速跻身于同领域杂志行列。 正是因该杂志的高起点,使本杂志办出了高水平。为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让更多领域去认识和使用其成果,达到资源共享。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天津市中西医结合皮肤病研究所
出版部门: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2-0709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2-1380/R
邮发代号: 6-172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2002
出版地区 天津
出版地区 天津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 杂志名称: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天津市中西医结合皮肤病研究所
- 国际刊号:1672-0709
- 国内刊号:12-1380/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小汗腺肿瘤凝集素受体亲和组化研究
目的研究皮肤小汗腺肿瘤细胞表面凝集素受体的分布及变化规律.方法应用17种生物素化的凝集素,采用ABC方法检测了30例小汗腺良恶性肿瘤细胞表面凝集素受体的表达.结果马铃薯凝集素(STL)在小汗腺恶性肿瘤中阳性率较高,与良性肿瘤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小汗腺恶性肿瘤中除阳性着染形态分布不规则外,还可见胞浆着染.结论小汗腺肿瘤在癌变过程中,其细胞表面复合糖糖基及细胞正常结构发生了有意义的变化.......
作者:李建军;朱翠凤;佟菊贞;程滨珠;钟绮丽;马刚 刊期: 2005- 03
-
血清药理学方法研究复方中药对B16黑素瘤细胞黑素合成的影响
目的运用血清药理学方法研究复方中药白斑一号对小鼠B16黑素瘤细胞黑素合成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小鼠B16黑素瘤细胞,运用血清药理学、细胞学的方法,测定药物对B16黑素瘤细胞增殖情况,对酪氨酸酶活性调节作用及黑素含量的影响.结果复方中药白斑一号能促进黑素合成和激活酪氨酸酶,从而阐明了该方在白癜风治疗中的机制.......
作者:刘雅男;娄建石;赵振宇;乔树芳;杨新建 刊期: 2005- 03
-
颜面粟粒性狼疮皮损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免疫组化观察
目的探讨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在颜面粟粒性狼疮(LMF)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0例LMF皮损中ICAM-1的表达情况,并以10例正常皮肤组织作对照.结果LMF组ICAM-1表达阳性率和表达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ICAM-1的表达在LMF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并提示LMF的发病与细胞免疫有关.......
作者:郑凤兰;胡亚红;高顺强;王琪;王婷琳 刊期: 2005- 03
-
新的喜树碱类化合物-喜树异碱抑制鳞癌细胞增殖及对其细胞周期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一种新的喜树碱类化合物--喜树异碱对鳞癌Tca8113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对其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喜树异碱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有效浓度范围;流式细胞仪检测分析喜树异碱对Tca8113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喜树异碱在试验浓度内对Tca8113细胞的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且可将Tca8113细胞阻滞于S期,并表现出一定的时间和剂量依赖性.结论提示该新的喜树碱类化合物......
作者:李珺莹;刘晓明;安利佳;林熙然 刊期: 2005- 03
-
杭州地区973例甲真菌病分析
目的了解杭州地区甲真菌病病原菌的种类和构成情况,获取流行病学资料.方法我们于2004年6月-11月对直接镜检阳性的973例甲真菌病患者进行了真菌分离培养及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共培养出722株病原菌,皮肤癣菌、酵母、非皮肤癣菌霉菌(NDM)所占比例分别为43.63%、38.37%、18.01%.皮肤癣菌中红色毛癣菌占89.52%(282/315),酵母中近平滑念珠菌居首,占21.66%,非皮肤癣菌霉菌......
作者:夏修蛟;郑俊惠;金海生;周谓珩;许爱娥 刊期: 2005- 03
-
干扰素α1b预防尖锐湿疣激光后复发的临床与实验观察
目的采用临床观察和原位分子杂交技术,观察干扰素α1b局部注射对尖锐湿疣激光后复发的预防作用.方法实验组用二氧化碳(CO2)激光联合干扰素α1b局部注射治疗尖锐湿疣,对照组单独用CO2激光治疗.利用原位杂交法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人乳头瘤病毒-DNA(HPV-DNA),并比较两者的HPV-DNA阳性率及临床复发率.结果实验组的HPV-DNA阳性率为19.35%,复发率为16.13%,对照组则分别为56......
作者:吴文中;佟菊贞;林汉良;吴惠茜;张书岭 刊期: 2005- 03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Th1、Th2细胞因子偏移与类风湿因子和抗心磷脂抗体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中反映Th1/Th2细胞活性的白介素12(IL-12)和白介素13(IL-13)水平的偏移,是否与循环中特异类型的类风湿因子(RF)和抗心磷脂抗体(aCL)相关.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31例SLE患者和31例健康志愿者的血清IL-12、IL-13、RF和aCL,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和放射免疫扩散法检测自身抗体和免疫球蛋白.结果血清IL-13水平与IgM-......
作者:吴昌辉;蔡川川;陆善词;梁连辉;蔡昌金 刊期: 2005- 03
-
女贞子对黑素细胞的黑素合成、细胞增殖和c-kit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女贞子对体外培养的黑素细胞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酪氨酸酶蛋白(TRP)和酪氨酸激酶受体蛋白(KIT)含量;405nm比色测定黑素细胞黑素含量;采用细胞数统计和显微镜观察的方法测定细胞毒性和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研究表明女贞子对黑素细胞的增殖和黑素合成有促进作用;对KIT蛋白合成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结论女贞子对黑素细胞增殖和黑素合成具有促进作用,该药物治疗白癜风的疗效可能与酪氨酸激酶受......
作者:李永伟;许爱娥;尉晓冬;张迪敏;刘继峰 刊期: 2005- 03
-
银屑宁胶囊对心得安致豚鼠银屑病样皮损NO和MDA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银屑宁胶囊治疗银屑病的机制.方法5%心得安乳剂外涂豚鼠耳部皮肤,使其产生银屑病样病理改变,然后分别以复方青黛胶囊和银屑宁胶囊治疗,检测皮损组织一氧化氮(NO)及丙二醛(MDA)水平.结果造模后组织病理可见角化过度,角化不全,棘层肥厚,真皮毛细血管扩张,有较明显的单一核细胞浸润,经复方青黛胶囊和银屑宁胶囊治疗后,皮损组织病理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空白组比较,造模组皮损组织......
作者:王乖娟;刘卫兵;荆鲁华;王建民 刊期: 2005- 03
-
柴胡对人乳头瘤病毒杀灭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筛选柴胡抗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有效成分.方法用溶媒(石油醚、乙醚、乙酸乙酯、正丁醇、乙醇、蒸馏水)对柴胡分别进行提取,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FQ-PCR)对各提取物进行体外抗病毒药效学实验,检测离体尖锐湿疣皮损中HPV-DNA的扩增情况.结果HPV-DNA经柴胡水提物作用后,其PCR扩增检测为阴性,低有效浓度为0.2g/mL,而用其他有机溶剂提取部分PCR扩增检测为阳性.结论柴胡的......
作者:李劲;罗奎章;林奕;陈闻纳;赖穗萍 刊期: 2005- 03
动态资讯
- 1 枇杷清肺饮加减辨证治疗痤疮60例
- 2 激光脱毛疗效10年随访
- 3 刘爱民教授温法散法治疗银屑病经验举隅
- 4 消息
- 5 有汗性外胚叶发育不良及家系报告1例
- 6 免疫正常的播散性带状疱疹1例
- 7 Kaposi水痘样疹23例误诊分析
- 8 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HPA和VEGF水平检测及与PASI评分的相关性分析
- 9 复方秦艽丸治疗湿热内蕴型湿疹临床观察
- 10 蔡念宁教授治疗白癜风经验浅谈
- 11 可疑患者677例支原体培养及药敏试验观察
- 12 Th22细胞与皮肤免疫的研究进展
- 13 88例面部皮炎斑贴试验结果分析
- 14 斑秃患者Th17、Th22及其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 15 福州地区高危女性性传播疾病感染情况分析
- 16 Th17细胞及白细胞介素17A、17F对特应性皮炎患者病情的影响
- 17 白介素10低表达及其启动子区多态性在银屑病中的致病性
- 18 甲强龙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的疗效观察
- 19 复方败酱草片治疗62例寻常型银屑病疗效观察
- 20 凉血五花汤联合甘草锌颗粒治疗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3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