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于2002年12月正式创刊,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学会主管,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天津市中西医结合皮肤病研究所主办的皮肤性病学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学术期刊,是全国唯一的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期刊。   我们的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和政策,宣传党的中医政策。发扬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的特色,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和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相结合的方针,促进国内外皮肤病学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学术交流,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体系架桥铺路。主要报道皮肤性病学在中医、中西医结合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治疗进展,同时报道现代医学在皮肤性病学科的新进展、新技术。主要面向高中级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医学以及西医学皮肤性病学科医师、科研、教学人员及基层皮肤科医师。本刊现开设:专家论坛、名医经验、论著、研究报告、性病、临床经验、皮肤外科、药物与临床、病例报告、学术探讨、综述,讲座等栏目。   本刊自创刊发行以来,得到了皮肤科领域广大医生的高度重视。虽刚刚创刊,但已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网”、中国科技信息所“万方数据网络系统”、“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及“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俄罗斯《文摘杂志》”等检索期刊或数据库收录。   为了能及时反映本学科学术水平的发展新动向,及时报道皮肤性病科重大科研成果及研究进展,代表学科发展前沿,使本刊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我刊以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及委员为基础,又广泛吸收本领域的院士、全国知名皮肤科专家及有关边缘学科专家、教授,组成具有一流水平、权威性的编委会。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刊登的内容均为本学科领域较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反映了本学科的重大科研成果(含阶段性成果)和科技进展。发表的论文中,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资助课题及省市科研基金等。内容上有创新,立论科学、正确、充分,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本杂志是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领域唯一的杂志,其特色是中西医结合研究诊疗皮肤病。中国医药学是个伟大的宝库,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研究和提高是我国皮肤性病医学领域的一件大事,本杂志可以说是为中西医结合研究、诊疗皮肤病的理论研究者和临床人员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从发行以来,其论著方面90%为中西医研究的成果,在临床经验栏内90%为中西医结合的治疗经验。其论文水平得到了国内专家的认可。本刊以中西医结合的思路作为研究皮肤病切入点,使这本杂志具有了鲜明的自身特色,而迅速跻身于同领域杂志行列。   正是因该杂志的高起点,使本杂志办出了高水平。为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让更多领域去认识和使用其成果,达到资源共享。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天津市中西医结合皮肤病研究所

出版部门: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2-0709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2-1380/R

邮发代号: 6-172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2002

出版地区 天津

出版地区 天津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首页>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天津市中西医结合皮肤病研究所
  • 国际刊号:1672-0709
  • 国内刊号:12-1380/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CA 化学文摘(美), 维普收录(中)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2年第3期文章
  • 中药口服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疗效观察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炎症性红斑鳞屑性皮肤病,病程慢性,易复发.发病率与种族、地理位置、环境等因素有关.自然人群发病率为0.1%~3%,我国为0.123%[1].我科于2011年5月-2012年2月期间试用中药口服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narrowbandultravioletB,NB-UVB)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马志平;王云龙;李季 刊期: 2012- 03

  • 44例皮肤扁平苔癣临床诊治及其免疫学研究

    目的对扁平苔藓皮肤浸润中的淋巴细胞进行免疫学研究,探讨皮肤扁平苔癣的两种疗法,即西医疗法和中西医结合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2011年收治的44例皮肤扁平苔癣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进行免疫学研究,并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西医治疗组(23例)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组(21例),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结果免疫学研究显示皮肤扁平苔癣浸润带中主要有T淋巴细胞,也有巨噬细胞等,临床治疗显示......

    作者:苗国英;栗志英;田珂;安静;张西克;姚贵申 刊期: 2012- 03

  • 滋阴清肝益肾法治疗女性青春期后痤疮临床观察

    目的探求有效治疗女性青春期后痤疮的方法,观察运用滋阴清肝益肾法治疗女性青春期后痤疮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清肝消痤汤加减治疗女性青春期后痤疮75例.结果治疗75例女性青春期后痤疮有效率为76%.结论运用滋阴清肝益肾法治疗女性青春期后痤疮有效.......

    作者:王建军;张楠;周祥华 刊期: 2012- 03

  • 他克莫司软膏联合肤痒颗粒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疗效观察

    目的他克莫司软膏联合肤痒颗粒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疗效.方法85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外用他克莫司软膏,每日2次,口服肤痒颗粒每次12g,每天3次;对照组外用维生素E乳膏,每日2次.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达88.88%,对照组为52.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他克莫司软膏联合肤痒颗粒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优于对照组,是一种可选用于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方法.......

    作者:李玉良 刊期: 2012- 03

  • 三黄汤加减治疗婴幼儿浅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探讨三黄汤加减治疗婴幼儿真菌感染的有效性及作用机制.方法将确诊为浅部真菌感染的婴幼儿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三黄汤加减合并盐酸布替萘芬乳膏组)和对照组(盐酸布替萘芬乳膏组),分别检查、培养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周和治疗后第2周发病部位的皮屑,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1周后和2周后的治愈率分别为94.19%和97.67%:对照组的1周后和2周后的治愈率分别为84.78%和91.9%,治疗组......

    作者:付梦珠;刘冬梅;胡占歆;张优拉;沈卫路;方金仙 刊期: 2012- 03

  • 荨麻疹丸联合盐酸左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

    慢性荨麻疹是皮肤科常见的一种慢性皮肤病,因病因复杂,临床治疗效果较差,笔者用荨麻疹丸(吉林龙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盐酸左西替利嗪(重庆华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显著,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周世荣 刊期: 2012- 03

  • 中药熏蒸联合派瑞松软膏治疗手部湿疹的疗效观察

    湿疹是皮肤科的常见病,手部湿疹又属于其中易于反复发作、较难治愈的一种.我院采用中药熏洗联合西药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人选标准临床症状符合手部湿疹的诊断[1].皮损主要表现为皮下水疱、皮肤粗糙、肥厚、皲裂等.皮损处糜烂、渗液、感染者;妊娠及哺乳者;使用过免疫抑制剂者;就诊前2周内接受过抗组胺药物或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者;对治疗药物出现过敏反应或不能耐受而停药......

    作者:范建国;王丹;孙征涯 刊期: 2012- 03

  • 阿维A胶囊联合大黄(廑)虫丸治疗寻常性斑块状银屑病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阿维A胶囊联合大黄(麈)虫丸治疗寻常性斑块状银屑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158例银屑病患者分为2组,于治疗前后分别评定银屑病严重程度指数(psoriasisareaandseverityindex,PASI)积分.结果2组治疗后PAS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维A联合大黄(廑)虫丸治疗寻常性斑块状银屑病疗效优于单纯口服阿......

    作者:马绍云;徐晓燕 刊期: 2012- 03

  • 中药外洗联合复方乳酸乳膏和肝素钠乳膏外涂治疗手足皲裂60例

    我科自2008年12月-2010年12月采用中药外洗联合外涂复方乳酸乳膏和肝素钠乳膏治疗手足皲裂60例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入选标准:①诊断标准[1],发生于手足皮肤,秋冬季发病;局部皮肤干燥,肥厚,可见深浅不一的皲裂伴有程度不一的疼痛.......

    作者:侯兆明 刊期: 2012- 03

  • 夏枯草口服液配合氯雷他定片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夏枯草口服液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疗效及复发率.方法治疗组口服夏枯草口服液10mL,3次/d,配合口服氯雷他定片10mg,1次/d;对照组口服氯雷他定片10mg,1次/d,2周后观察疗效,并在第6、12周观察复发率.结果2组患者疗效和治疗指数在第1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率第6、8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夏枯草口服液配......

    作者:剡建平 刊期: 2012-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