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于2002年12月正式创刊,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学会主管,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天津市中西医结合皮肤病研究所主办的皮肤性病学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学术期刊,是全国唯一的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期刊。   我们的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和政策,宣传党的中医政策。发扬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的特色,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和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相结合的方针,促进国内外皮肤病学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学术交流,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体系架桥铺路。主要报道皮肤性病学在中医、中西医结合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治疗进展,同时报道现代医学在皮肤性病学科的新进展、新技术。主要面向高中级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医学以及西医学皮肤性病学科医师、科研、教学人员及基层皮肤科医师。本刊现开设:专家论坛、名医经验、论著、研究报告、性病、临床经验、皮肤外科、药物与临床、病例报告、学术探讨、综述,讲座等栏目。   本刊自创刊发行以来,得到了皮肤科领域广大医生的高度重视。虽刚刚创刊,但已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网”、中国科技信息所“万方数据网络系统”、“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及“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俄罗斯《文摘杂志》”等检索期刊或数据库收录。   为了能及时反映本学科学术水平的发展新动向,及时报道皮肤性病科重大科研成果及研究进展,代表学科发展前沿,使本刊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我刊以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及委员为基础,又广泛吸收本领域的院士、全国知名皮肤科专家及有关边缘学科专家、教授,组成具有一流水平、权威性的编委会。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刊登的内容均为本学科领域较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反映了本学科的重大科研成果(含阶段性成果)和科技进展。发表的论文中,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资助课题及省市科研基金等。内容上有创新,立论科学、正确、充分,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本杂志是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领域唯一的杂志,其特色是中西医结合研究诊疗皮肤病。中国医药学是个伟大的宝库,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研究和提高是我国皮肤性病医学领域的一件大事,本杂志可以说是为中西医结合研究、诊疗皮肤病的理论研究者和临床人员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从发行以来,其论著方面90%为中西医研究的成果,在临床经验栏内90%为中西医结合的治疗经验。其论文水平得到了国内专家的认可。本刊以中西医结合的思路作为研究皮肤病切入点,使这本杂志具有了鲜明的自身特色,而迅速跻身于同领域杂志行列。   正是因该杂志的高起点,使本杂志办出了高水平。为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让更多领域去认识和使用其成果,达到资源共享。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天津市中西医结合皮肤病研究所

出版部门: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2-0709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2-1380/R

邮发代号: 6-172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2002

出版地区 天津

出版地区 天津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首页>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天津市中西医结合皮肤病研究所
  • 国际刊号:1672-0709
  • 国内刊号:12-1380/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CA 化学文摘(美), 维普收录(中)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08年第1期文章
  • 中西医结合治疗扁平疣疗效观察

    扁平疣是常见的由乳头瘤病毒感染所致皮肤病,临床治疗方法多,疗程长,疗效不确切.我们应用转移因子胶囊口服、阿昔洛韦软膏外涂和割耳疗法,治疗面部扁平疣67例,取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金玲;赵晔;孙振燕 刊期: 2008- 01

  • 夫西地酸乳膏治疗寻常痤疮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2%夫西地酸乳膏治疗寻常痤疮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00例Ⅰ~Ⅱ级寻常痤疮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50例予2%夫西地酸乳膏2次/d涂患处,另一组50例采用红霉素软膏外用,2次/d,14d为1个疗程,共观察28d.结果2%夫西地酸乳膏治疗寻常痤疮治愈率46%,有效率86%,不良反应症状轻微且短暂.结论2%夫西地酸乳膏治疗寻常痤疮疗效肯定且较为安全.......

    作者:刘秀英;李海燕 刊期: 2008- 01

  • 采用益气养阴祛风中药治疗慢性荨麻疹30例

    慢性荨麻疹是由内外激发因子引起的变态反应性疾病.抗组胺药治疗慢性荨麻疗效显著,但停药后复发率高,许多患者服药治疗时间长达数月甚至更长.......

    作者:高尽梅;周琳 刊期: 2008- 01

  • 盐酸布替萘芬乳膏联合30%的冰醋酸治疗80例甲真菌病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盐酸布替萘芬乳膏治疗趾甲真菌病的疗效.方法治疗组30%冰醋酸联合盐酸布替萘芬乳膏外用病甲表面,2次/d;对照组30%冰醋酸联合复方苯甲酸软膏外用病甲表面,2次/d,两组共治疗3个疗程,并进行临床和真菌学评价.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73.68%,有效率为89.47%,真菌学清除率为78.94%;对照组治愈率为27.77%,有效率为61.11%,真菌清除率为66.66%.治疗组与对照组治愈率、总有......

    作者:金泽龙;谭超 刊期: 2008- 01

  • 更昔洛韦治疗肾移植术后带状疱疹的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更昔洛韦治疗肾移植术后带状疱疹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以1999年4月-2003年2月11例肾移植术后感染带状疱疹口服阿昔洛韦治疗的患者为阿昔洛韦组;以2003年2月-2007年4月8例肾移植术后感染带状疱疹使用更昔洛韦治疗的患者为更昔洛韦组,比较两组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更昔洛韦纽在止疱时间、结痂时间、止痛时间、总病程方面均优于阿昔洛韦组.两组治疗前后肾功能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两组的不良......

    作者:阮钧;徐卓群;徐汇义;仇学文;胡强;周得琪;陆鹏;邵剑峰 刊期: 2008- 01

  • 刺五加注射液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68例

    目的观察刺五加注射液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比较两组止痛、止疱、结痂时间及有效率.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止痛时间分别为(3.34±0.95)d和(5.68±3.22)d,止疱时间分别为(1184±0.44)d和(2.44±0.89)d,结痂时间分别为(3.47±1.07)d和(4.97±1.87)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治疗组的有效率为86.76%,对照组的有......

    作者:曹素芬 刊期: 2008- 01

  • 针刺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68例临床观察

    笔者对68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应用针刺拔罐结合药物口服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为2003年1月-2007年6月合阳县中医院肤科门诊及住院病人,入选标准:①有典型的带状疱疹临床症状和体征;②皮损已结痂脱落而仍有神经痛③无严重的心脑血管器质性疾病;④无血液系统疾病及恶性肿瘤者.......

    作者:王红艳;樊延红;王怀成 刊期: 2008- 01

  • 重症药疹74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引起重症药疹的致敏药物类型及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2006年74例重症药疹住院病人诊疗情况.结果抗痛风类药所致药疹为第一位,其次为抗癫痫类药物及抗生素类.结论抗痛风类药所致重症药疹在临床上比例增高.治疗应早期、足量、短程使用糖皮质激素.,并控制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朱峻 刊期: 2008- 01

  • 丹参酮并玫芦消痤膏治疗寻常痤疮

    我科于2006年3月-2006年12月用丹参酮并玫芦消痤膏治疗寻常痤疮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房武宁 刊期: 2008- 01

  • 清肺消痤方加减联合红、蓝光治疗寻常痤疮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清肺消痤方加减联合红、蓝光治疗寻常痤疮的效果.方法将65例Ⅱ~Ⅲ度寻常痤疮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33例,予以清肺消痤方加减后煎服、外洗联合红、蓝光照射;对照组32例,仅予以清肺消痤方加减治疗,4周后进行疗效评定与对比.结果治疗组痊愈率66.67%,有效率87.88%,与对照组(痊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40.63%、65.63%)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两者的统计结果分别为χ2=4.4......

    作者:孙兆圣;陶迪生;朱凤;戴颖 刊期: 2008-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