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于2002年12月正式创刊,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学会主管,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天津市中西医结合皮肤病研究所主办的皮肤性病学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学术期刊,是全国唯一的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期刊。   我们的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和政策,宣传党的中医政策。发扬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的特色,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和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相结合的方针,促进国内外皮肤病学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学术交流,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体系架桥铺路。主要报道皮肤性病学在中医、中西医结合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治疗进展,同时报道现代医学在皮肤性病学科的新进展、新技术。主要面向高中级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医学以及西医学皮肤性病学科医师、科研、教学人员及基层皮肤科医师。本刊现开设:专家论坛、名医经验、论著、研究报告、性病、临床经验、皮肤外科、药物与临床、病例报告、学术探讨、综述,讲座等栏目。   本刊自创刊发行以来,得到了皮肤科领域广大医生的高度重视。虽刚刚创刊,但已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网”、中国科技信息所“万方数据网络系统”、“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及“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俄罗斯《文摘杂志》”等检索期刊或数据库收录。   为了能及时反映本学科学术水平的发展新动向,及时报道皮肤性病科重大科研成果及研究进展,代表学科发展前沿,使本刊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我刊以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及委员为基础,又广泛吸收本领域的院士、全国知名皮肤科专家及有关边缘学科专家、教授,组成具有一流水平、权威性的编委会。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刊登的内容均为本学科领域较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反映了本学科的重大科研成果(含阶段性成果)和科技进展。发表的论文中,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资助课题及省市科研基金等。内容上有创新,立论科学、正确、充分,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本杂志是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领域唯一的杂志,其特色是中西医结合研究诊疗皮肤病。中国医药学是个伟大的宝库,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研究和提高是我国皮肤性病医学领域的一件大事,本杂志可以说是为中西医结合研究、诊疗皮肤病的理论研究者和临床人员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从发行以来,其论著方面90%为中西医研究的成果,在临床经验栏内90%为中西医结合的治疗经验。其论文水平得到了国内专家的认可。本刊以中西医结合的思路作为研究皮肤病切入点,使这本杂志具有了鲜明的自身特色,而迅速跻身于同领域杂志行列。   正是因该杂志的高起点,使本杂志办出了高水平。为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让更多领域去认识和使用其成果,达到资源共享。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天津市中西医结合皮肤病研究所

出版部门: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2-0709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2-1380/R

邮发代号: 6-172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2002

出版地区 天津

出版地区 天津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首页>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天津市中西医结合皮肤病研究所
  • 国际刊号:1672-0709
  • 国内刊号:12-1380/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CA 化学文摘(美), 维普收录(中)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8年第4期文章
  • 液氮冷冻联合中药派特灵预防肛周尖锐湿疣复发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液氮冷冻联合中药派特灵预防肛周尖锐湿疣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肛周尖锐湿疣患者随机分为3组,先用液氮冷冻去除疣体,待创面愈合后:A组给予中药派特灵1∶50倍稀释液局部湿敷;B组给予外涂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C组局部不做任何药物治疗.A组和B组疗程均为3个月.随访6个月,观察复发率和不良反应.结果A组复发率为13.04%,显著低于B组(38.46%)和C组(60.71%),差异有统计......

    作者:康潇潇;樊靖华;赵丽敏 刊期: 2018- 04

  • 中药熏蒸治疗儿童脓疱疮临床观察

    目的分析中药熏蒸在儿童脓疱疮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在我院诊断且符合纳入标准的150例儿童脓疱疮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和安慰剂组,每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自拟中药熏蒸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夫西地酸软膏外涂法治疗,安慰剂组采用凡士林软膏外涂法治疗,比较3组患者间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治疗第7天随访,治疗组有效率为96......

    作者:胡晶晶;曹毅;吕嫔果;陈鲜玉;李彩东;徐英 刊期: 2018- 04

  • 雷公藤多甙片治疗32例扁平苔藓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雷公藤多甙片或阿维A胶囊联合静脉滴注复方甘草酸单铵S氯化钠注射液治疗皮肤扁平苔藓的疗效比较.方法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将患者分3组.A组:复方甘草酸单铵S氯化钠注射液200mL/d静脉滴注及皮损处中药封包,10~20d为1个疗程.B组:阿维A胶囊20~40mg/d[相当于0.5mg/(kg·d)]口服,余治疗同A组.C组:雷公藤多甙片40~60mg/d[相当于0.8mg/(kg·d)]口服,余治......

    作者:李婧;沙扬;张欣;李铁男;朱其杰 刊期: 2018- 04

  • 局部皮瓣修复面部皮肤手术缺损

    目的研究局部皮瓣在面部皮肤手术缺损修复中的作用.方法83例面部皮肤肿物患者,切除后设计局部皮瓣进行缺损修复,观察术后伤口愈合情况,术后6个月随访修复效果.结果除5例出现伤口分泌物或浅表溃疡外,其余均1期愈合.术后6个月随访到71例,恢复效果均较满意.结论局部皮瓣是修复面部皮肤手术缺损的理想选择.......

    作者:熊文龙;张良 刊期: 2018- 04

  • 从“郁乃痤”辨证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从“郁乃痤”的机制出发,辨证治疗痤疮,运用开郁结之阳气、散寒除湿之法,选用经典名方五积散加减治疗寻常型痤疮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所选56例患者均来源于武汉市第一医院皮肤科痤疮专病门诊,符合入选诊断标准,将5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各28例,2组均采用相同的局部治疗:0.1%阿达帕林凝胶,对照组予以多西环素片100mg,2次/d;治疗组给予五积散加减治疗,1服/d.在治疗后第2、4、6、......

    作者:潘凯;王玮蓁;曾宪玉 刊期: 2018- 04

  • 多磺酸粘多糖乳膏联合氧化锌治疗成人局限性慢性湿疹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多磺酸粘多糖乳膏与氧化锌软膏联合治疗成人慢性湿疹疗效.方法将70例成人慢性湿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多磺酸粘多糖和氧化锌联合治疗,对照组采用氧化锌单独治疗,治疗1周和4周后进行随访,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周和4周后,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70例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多磺酸粘多糖与氧化锌治疗成......

    作者:陈俊杰;陈晓昱;黄玉成;李天举;付黎影;张艳红;韦旭华;张慧 刊期: 2018- 04

  • 复方木尼孜其颗粒联合丹参酮胶囊治疗中重度寻常型痤疮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复方木尼孜其颗粒联合丹参酮胶囊治疗中重度寻常型痤疮的疗效.方法将138例中重毒寻常型痤疮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72例)与丹参酮组(66例).联合组口服复方木尼孜其颗粒6g/次,3次/d,丹参酮胶囊1.0g/次,3次/d;丹参酮组口服丹参酮胶囊1,0g/次,3次/d;2组均外用甲硝唑软膏和维A酸乳膏患处涂擦.2组疗程均为6周,疗程开始后于第1、3、6周随访对并评估疗效.结果2组痤疮患者治疗6周......

    作者:籍晓明;高晖 刊期: 2018- 04

  • 激光散斑对比成像技术在疤痕疙瘩激光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激光散斑对比成像技术(Laserspecklecontrastimaging,LSCI)在疤痕疙瘩激光治疗前后血流变化的监测作用.方法20例疤痕疙瘩患者接受585nm脉冲染料激光治疗前后分别接受LSCI照射,建立治疗前后疤痕疙瘩相对血流散斑流速指数(Speckleflowindex,△SFI),比较△△SFI与临床评分温哥华疤痕量表(Vancouverscarscale,△VSS)之间的联......

    作者:夏萍;张红艳;马玲;陈柳青 刊期: 2018- 04

  • 原核表达并纯化沙眼衣原体(Ct)巨噬细胞感染增强因子MIP的免疫活性分析

    目的原核表达并纯化沙眼衣原体(Chlamydiatrachomatis,Ct)巨噬细胞感染增强因子MIP,评价其作为Ct疫苗候选蛋白的可行性.方法采用PCR技术从CtD型基因组中扩增MIP基因,构建pGEX-6p-1/MIP原核表达质粒,转化E.coliXLl-Blue,IPTG诱导重组GST-MIP融合蛋白表达,经酶切后得到无GST标签的纯蛋白免疫Balb/c鼠,ELISA法检测免疫小鼠的血清抗......

    作者:史桂桃;陆春雪 刊期: 2018- 04

  • 儿童皮肤性肥大细胞增生病12例临床与组织病理分析

    目的归纳总结儿童皮肤性肥大细胞增生病的临床及组织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皮肤科诊治的12例儿童皮肤性肥大细胞增生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结果皮损多表现为躯干、近端四肢圆形或类圆形的斑丘疹,部分可见单发结节,面部基本不受累,掌跖受累少见,Darier征部分阳性.组织病理学检查示:真皮浅层可见肥大细胞不同程度浸润,甲苯胺蓝染色阳性.均无......

    作者:李巍;钱华;吴亚芬;鲁慧;胡翠 刊期: 2018-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