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于2002年12月正式创刊,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学会主管,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天津市中西医结合皮肤病研究所主办的皮肤性病学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学术期刊,是全国唯一的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期刊。   我们的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和政策,宣传党的中医政策。发扬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的特色,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和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相结合的方针,促进国内外皮肤病学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学术交流,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体系架桥铺路。主要报道皮肤性病学在中医、中西医结合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治疗进展,同时报道现代医学在皮肤性病学科的新进展、新技术。主要面向高中级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医学以及西医学皮肤性病学科医师、科研、教学人员及基层皮肤科医师。本刊现开设:专家论坛、名医经验、论著、研究报告、性病、临床经验、皮肤外科、药物与临床、病例报告、学术探讨、综述,讲座等栏目。   本刊自创刊发行以来,得到了皮肤科领域广大医生的高度重视。虽刚刚创刊,但已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网”、中国科技信息所“万方数据网络系统”、“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及“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俄罗斯《文摘杂志》”等检索期刊或数据库收录。   为了能及时反映本学科学术水平的发展新动向,及时报道皮肤性病科重大科研成果及研究进展,代表学科发展前沿,使本刊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我刊以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及委员为基础,又广泛吸收本领域的院士、全国知名皮肤科专家及有关边缘学科专家、教授,组成具有一流水平、权威性的编委会。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刊登的内容均为本学科领域较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反映了本学科的重大科研成果(含阶段性成果)和科技进展。发表的论文中,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资助课题及省市科研基金等。内容上有创新,立论科学、正确、充分,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本杂志是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领域唯一的杂志,其特色是中西医结合研究诊疗皮肤病。中国医药学是个伟大的宝库,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研究和提高是我国皮肤性病医学领域的一件大事,本杂志可以说是为中西医结合研究、诊疗皮肤病的理论研究者和临床人员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从发行以来,其论著方面90%为中西医研究的成果,在临床经验栏内90%为中西医结合的治疗经验。其论文水平得到了国内专家的认可。本刊以中西医结合的思路作为研究皮肤病切入点,使这本杂志具有了鲜明的自身特色,而迅速跻身于同领域杂志行列。   正是因该杂志的高起点,使本杂志办出了高水平。为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让更多领域去认识和使用其成果,达到资源共享。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天津市中西医结合皮肤病研究所

出版部门: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2-0709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2-1380/R

邮发代号: 6-172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2002

出版地区 天津

出版地区 天津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首页>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天津市中西医结合皮肤病研究所
  • 国际刊号:1672-0709
  • 国内刊号:12-1380/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CA 化学文摘(美), 维普收录(中)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05年第4期文章
  • 中药对银屑病抗体搭桥角质形成细胞/单一核白细胞粘连的影响

    目的观察40种单味中药对银屑病抗体搭桥角质形成细胞/单一白细胞粘连(Antibodybridgingkeratinocyte/mononuclearleucocyteadhesion,ABKMA)的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选择活血化瘀及清热解毒的中药抽提物40种加入ABKMA模型中,用MTT法检测中药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40种中有14种对ABKMA中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

    作者:袁劲松;周利平;胡长发;高进 刊期: 2005- 04

  • 复方苦参止痒霜治疗湿疹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复方苦参止痒霜治疗亚急性、慢性湿疹的作用机制.方法①观察复方苦参止痒霜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②观察复方苦参止痒霜对4-氨基吡啶(4-AP)1mg/kg颈背部皮下注射诱发小鼠舔体反应是否有抑制作用;③采用二硝基氯苯(DNCB)将豚鼠先致敏后多次激发,建立右耳部亚急性接触性湿疹模型,随后观察复方苦参止痒霜与其中药提取液对实验模型是否有实验治疗作用.结果复方苦参止痒霜与其中药提取液对二甲......

    作者:戴明;瞿幸;张霞 刊期: 2005- 04

  • 归芪地黄汤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治疗作用.方法比较16例归芪地黄汤联合糖皮质激素及12例单纯用糖皮质激素治疗SLE的情况,观察治疗前、治疗3月后SLEDAI、24h尿蛋白、血沉、ANA、dsDNA的变化及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临床观察指标治疗前后均有明显改善(P<0.01),中药加激素组在治疗起效时间上较对照组短,不良反应的发生明显减少.结论中药对糖皮质激素治疗SLE有明显的协同作用.......

    作者:胡晓艳;董琛;陆东庆;黄慧;王然;肖佐环 刊期: 2005- 04

  • 脂溢性脱发80例中医辨证施治特点分析

    目的通过分析归纳脂溢性脱发患者的证候,摸索辨证用药规律,指导临床取得更好疗效.方法根据脱发程度、皮脂溢出及证型的不同,按照辨证施治的原则分型用药,每两周至1个月复诊1次,6个月后观察疗效.结果经服中药调整,80例中痊愈16例,占20%;显效37例,占46.3%;有效23例,占28.7%;无效4例,占5%.结论通过中医辨证用药,较有效地改善了全身状况,从而使毛发生长有明显改善.在不同辨证分型治疗中安......

    作者:杨慧敏;王长华;张广中 刊期: 2005- 04

  • 中药外用治疗白癜风的临床应用概况

    文章对近几十年来治疗白癜风的有效外用方186首,共97味药715味次,进行了系统整理和研究分析,并着重分析了其中出现频率较高的19味中药的组方频率和配伍情况,以揭示其用药规律.结果方剂大多为酊剂,用药以驱风燥湿、补肝肾、活血祛瘀药为主,性味以辛温、甘苦为主,药物归经以肝肾为主,在常用药的配伍上也呈现一定的规律.......

    作者:陈梅花;许爱娥 刊期: 2005- 04

  • 瘙痒症的中西医治疗对策进展

    瘙痒症是皮肤科临床多种疾病的常见症状之一.患者因自觉全身或局部皮肤瘙痒,而不见原发性皮肤损害,或因搔抓、摩擦,或见条条抓痕,或见累累血痂,病延日久则见色素沉着,甚则皮肤浸润粗厚.此外,瘙痒一症也是诸多顽疾常见的症状之一.因本病(或本症)成因复杂,且有许多不确定的致病因素,导致本病的治疗非常棘手,病程长,缠绵难愈.......

    作者:李福伦;李斌 刊期: 2005- 04

  • 中西药内服外用治疗生殖器疱疹28例

    生殖器疱疹主要是由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SV-Ⅱ),少数由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V-Ⅰ)所引起的一种性传播疾病.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内服外用的方法治疗28例,发现可缩短疗程,减少复发,现报告如下.......

    作者:余先华 刊期: 2005- 04

  • 聚合酶链反应与淋球菌培养法检测淋病奈瑟菌的比较研究

    目的比较聚合酶链反应(PCR)和淋球菌培养法检测淋病奈瑟菌的检出率.方法采用PCR法和淋球菌培养法检测192例生殖道感染的患者淋病奈瑟菌.结果两种方法检测均阳性77例,均阴性98例,PCR阳性而培养阴性12例,PCR阴性而培养阳性5例.PCR法阳性检出率为46.35%,而培养法为42.71%.结论淋球菌培养与PCR法检测淋病奈瑟菌有很好的一致性.......

    作者:王振勇;洪为松;杨胜 刊期: 2005- 04

  • 2004年深圳地区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状况及药敏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深圳地区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支原体感染情况及其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方法对505例支原体培养阳性的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的支原体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支原体感染患者中,以20~40岁患者为主要感染人群;解脲脲原体(ureaplasmaurealyticum,Uu)为主要病原体;在对9种药物进行的药敏试验结果中,美满霉素、强力霉素及克拉霉素敏感率较高,依次为89.11%、87.52%......

    作者:邵勇;杨虹;于波;马刚;钟绮丽;程滨珠 刊期: 2005- 04

  • 陈达灿教授辨治非淋菌性尿道炎经验体会

    陈达灿教授为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皮肤科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医皮肤科学的临床、教学、科研工作20余年,先后师从名中医禤国维、朱良春,对各种皮肤病,尤其是脱发、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性病等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在治疗上独具特色.笔者有幸跟师学习,获益良多,现将非淋菌性尿道炎的临证见解浅述如下.......

    作者:苗德光;廖勇梅 刊期: 2005-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