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于2002年12月正式创刊,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学会主管,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天津市中西医结合皮肤病研究所主办的皮肤性病学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学术期刊,是全国唯一的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期刊。 我们的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和政策,宣传党的中医政策。发扬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的特色,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和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相结合的方针,促进国内外皮肤病学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学术交流,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体系架桥铺路。主要报道皮肤性病学在中医、中西医结合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治疗进展,同时报道现代医学在皮肤性病学科的新进展、新技术。主要面向高中级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医学以及西医学皮肤性病学科医师、科研、教学人员及基层皮肤科医师。本刊现开设:专家论坛、名医经验、论著、研究报告、性病、临床经验、皮肤外科、药物与临床、病例报告、学术探讨、综述,讲座等栏目。 本刊自创刊发行以来,得到了皮肤科领域广大医生的高度重视。虽刚刚创刊,但已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网”、中国科技信息所“万方数据网络系统”、“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及“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俄罗斯《文摘杂志》”等检索期刊或数据库收录。 为了能及时反映本学科学术水平的发展新动向,及时报道皮肤性病科重大科研成果及研究进展,代表学科发展前沿,使本刊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我刊以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及委员为基础,又广泛吸收本领域的院士、全国知名皮肤科专家及有关边缘学科专家、教授,组成具有一流水平、权威性的编委会。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刊登的内容均为本学科领域较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反映了本学科的重大科研成果(含阶段性成果)和科技进展。发表的论文中,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资助课题及省市科研基金等。内容上有创新,立论科学、正确、充分,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本杂志是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领域唯一的杂志,其特色是中西医结合研究诊疗皮肤病。中国医药学是个伟大的宝库,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研究和提高是我国皮肤性病医学领域的一件大事,本杂志可以说是为中西医结合研究、诊疗皮肤病的理论研究者和临床人员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从发行以来,其论著方面90%为中西医研究的成果,在临床经验栏内90%为中西医结合的治疗经验。其论文水平得到了国内专家的认可。本刊以中西医结合的思路作为研究皮肤病切入点,使这本杂志具有了鲜明的自身特色,而迅速跻身于同领域杂志行列。 正是因该杂志的高起点,使本杂志办出了高水平。为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让更多领域去认识和使用其成果,达到资源共享。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天津市中西医结合皮肤病研究所
出版部门: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2-0709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2-1380/R
邮发代号: 6-172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2002
出版地区 天津
出版地区 天津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 杂志名称: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天津市中西医结合皮肤病研究所
- 国际刊号:1672-0709
- 国内刊号:12-1380/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寻常性银屑病皮损端粒酶RNA、反转录酶mRNA表达
目的探讨端粒酶RNA(hTR)和反转录酶(hTERT)在银屑病皮损中的表达情况以及它们与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关系.方法应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银屑病皮损hTR、hTERTmRNA的表达,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Ki-67抗原表达,并对hTR、hTERTmRNA的表达与Ki-67抗原表达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hTR表达在基底细胞、棘细胞、颗粒层细胞和所有有核细胞的胞浆,与细胞的增殖情况无关;其表达强度和阳性细......
作者:张理涛;王雅坤;王官清;李远宏;高兴华;赵玉铭;陈洪铎 刊期: 2006- 01
-
墨旱莲乙醇提取物动物致色素作用和对小鼠B16黑素瘤细胞黑素生成的影响
目的选择离体实验中对黑色素合成的关键酶-酪氨酸酶(tyrosinase,TYR)有激活作用的墨旱莲(旱莲草),研究其动物致色素作用和对小鼠B16黑素瘤细胞黑素生成及相关基因[TYR、TYR相关蛋白(TRP-1/2)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以棕色豚鼠为动物模型,用Schmorl法染色,计数含黑素的细胞;用多巴(DOPA)-氧化酶染色,计算每100个基底细胞中DOPA阳性细胞数.培养的小鼠B16黑素......
作者:涂彩霞;张荣鑫;马景昕;刘亚玲;刘影;李宏 刊期: 2006- 01
-
活血化瘀中药对人黑素瘤细胞酪氨酸酶翻译后加工的影响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中药对酪氨酸酶蛋白加工成熟的影响.方法体外传代培养人无色素黑素瘤细胞YUGEN8,分别加入红花、桃仁及赤芍3味中药提取液,利用蛋白免疫印迹、基因反转录扩增及内切糖苷酶酶切等方法,观察中药处理组细胞内酪氨酸酶的表达、成熟过程与阴性对照组的差异.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比,桃仁处理组细胞酪氨酸酶基因表达并未增加,酪氨酸酶蛋白80ku左右大分子量成熟片断表达增加,能够耐受内切糖苷酶酶切.结论桃仁......
作者:孙秀坤;许爱娥 刊期: 2006- 01
-
儿童二期梅毒1例
1临床资料患儿男,9岁,因腹股沟、会阴、肛周起皮损1月余,伴腹股沟淋巴结肿大1周,于2004年3月14日来我科就诊.其父代述.患儿2004年2月初,不明原因在会阴部、肛周、腹股沟先后起数粒粟粒至黄豆大小皮疹,遂渐增多增大,表面有分泌物,恶臭、无瘙痒.3月初患儿觉腹股沟部疼痛,遂带来我科就诊.患儿发病以来,无畏寒发热、无咳嗽、盗汗、饮食正常,精神尚可.既往健康,无输血史,起病前2个月理发时有剃刀刮伤......
作者:范华;甘肖宇;毛燕宁 刊期: 2006- 01
-
隋至清代中医医籍中白癜风相关论治简析
笔者查阅隋至清代30多部中医医籍中相关内容,了解到本病证候名称有多种,病因病机与肺、脾、心等脏器经络功能失调,风邪或兼其它外邪侵袭肌肤,气血失和相关,治疗以祛风调和气血为法,并注重顾护正气.内服、外用皆有单复方,治疗过程中注意皮损部位,病史长短用药;内外兼治,内多用酒送服,外多以促进血液循环为法;希望此法对目前治疗白癜风及提高疗效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同时对中西医结合、中医药的实验研究能够起到重要的指......
作者:陈惠英;许爱娥 刊期: 2006- 01
-
光疗法与痤疮治疗
光通过卟啉灭活痤疮棒状杆菌,成为痤疮治疗的常用疗法.随着光疗法的普及和应用,在作用机制、临床治疗及安全性上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发展,文章综述可见光、激光、光动力等光疗法治疗痤疮的研究进展,为临床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作者:舒涛;刘瓦利 刊期: 2006- 01
-
芦荟的药理作用及其在皮肤科的应用
芦荟是一种药用价值很高的植物,具有多种化学成分,广泛应用于医药保健和日常生活中.本文对近年来有关芦荟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进行了综述.......
作者:石云;陈宏 刊期: 2006- 01
-
微波加中药熏洗治疗尖锐湿疣76例
尖锐湿疣(CA)是一种复发率较高的性传播疾病,治疗方法较多,疗效高低不一.我科从2004年2月-2005年1月采用微波清除疣体后加自拟中药消疣汤治疗CA,收到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啸宇 刊期: 2006- 01
-
虎贯煎外洗联合电离子术治疗尖锐湿疣疗效观察
尖锐湿疣(CA)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常见性传播疾病,该病治疗后的高复发率仍是目前临床上十分棘手的问题.2003年1月-2005年1月我们用自拟虎贯煎外洗联合电离子术治疗103例尖锐湿疣,复发率明显下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赵延海;张东杰;张鹏 刊期: 2006- 01
-
激光联合中药治疗尖锐湿疣
尖锐湿疣(CA)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所致的一种常见的性传播疾病(STD),治疗后极易复发.有的可能癌变.为减少复发率,提高一次清除率,我们采用CO2激光联合中药治疗尖锐湿疣103例,取得满意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汪甦 刊期: 2006- 01
动态资讯
- 1 外用他克莫司治疗男性肛门瘙痒症疗效及其神经源机制分析
- 2 香料皮炎
- 3 银屑病易感基因的研究进展
- 4 红斑狼疮的辨证施治和个体化治疗
- 5 瘙痒症的辨证论治
- 6 白细胞介素-17对人黑素细胞合成黑素功能的影响
- 7 308 nm准分子激光治疗白癜风的疗效评价及患者生活质量评估
- 8 活血生肌综合疗法防治面部肿瘤术后瘢痕92例
- 9 皮肤生理量化指标研究新进展
- 10 狼疮2号方对缓解期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中IL-6、IL-10、IL-18及Blvs的影响
- 11 连续性肢端皮炎1例
- 12 中波紫外线诱导的提前衰老成纤维细胞培养液对正常人真皮成纤维细胞的氧化损害
- 13 308nm准分子激光治疗面部局限型稳定期白癜风患者不同分区的疗效
- 14 少见二期梅毒疹7例报告
- 15 中药内服联合非那雄胺治疗男性雄激素性秃发临床观察及依从性分析
- 16 吡硫嗡锌气雾剂治疗慢性局限性湿疹临床疗效观察
- 17 寻常狼疮误诊1例
- 18 桃红四物汤皮肤科研究概述
- 19 甲真菌病患者T细胞亚群检测及意义探讨
- 20 匐行性血管瘤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