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于2002年12月正式创刊,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学会主管,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天津市中西医结合皮肤病研究所主办的皮肤性病学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学术期刊,是全国唯一的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期刊。   我们的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和政策,宣传党的中医政策。发扬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的特色,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和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相结合的方针,促进国内外皮肤病学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学术交流,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体系架桥铺路。主要报道皮肤性病学在中医、中西医结合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治疗进展,同时报道现代医学在皮肤性病学科的新进展、新技术。主要面向高中级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医学以及西医学皮肤性病学科医师、科研、教学人员及基层皮肤科医师。本刊现开设:专家论坛、名医经验、论著、研究报告、性病、临床经验、皮肤外科、药物与临床、病例报告、学术探讨、综述,讲座等栏目。   本刊自创刊发行以来,得到了皮肤科领域广大医生的高度重视。虽刚刚创刊,但已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网”、中国科技信息所“万方数据网络系统”、“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及“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俄罗斯《文摘杂志》”等检索期刊或数据库收录。   为了能及时反映本学科学术水平的发展新动向,及时报道皮肤性病科重大科研成果及研究进展,代表学科发展前沿,使本刊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我刊以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及委员为基础,又广泛吸收本领域的院士、全国知名皮肤科专家及有关边缘学科专家、教授,组成具有一流水平、权威性的编委会。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刊登的内容均为本学科领域较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反映了本学科的重大科研成果(含阶段性成果)和科技进展。发表的论文中,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资助课题及省市科研基金等。内容上有创新,立论科学、正确、充分,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本杂志是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领域唯一的杂志,其特色是中西医结合研究诊疗皮肤病。中国医药学是个伟大的宝库,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研究和提高是我国皮肤性病医学领域的一件大事,本杂志可以说是为中西医结合研究、诊疗皮肤病的理论研究者和临床人员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从发行以来,其论著方面90%为中西医研究的成果,在临床经验栏内90%为中西医结合的治疗经验。其论文水平得到了国内专家的认可。本刊以中西医结合的思路作为研究皮肤病切入点,使这本杂志具有了鲜明的自身特色,而迅速跻身于同领域杂志行列。   正是因该杂志的高起点,使本杂志办出了高水平。为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让更多领域去认识和使用其成果,达到资源共享。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天津市中西医结合皮肤病研究所

出版部门: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2-0709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2-1380/R

邮发代号: 6-172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2002

出版地区 天津

出版地区 天津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首页>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天津市中西医结合皮肤病研究所
  • 国际刊号:1672-0709
  • 国内刊号:12-1380/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CA 化学文摘(美), 维普收录(中)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08年第3期文章
  • 家族性慢性良性天疱疮1例

    报告1例家族性慢性良性天疱疮.患者女,36岁.因双侧颈部、腹部、腹股沟及肘窝、胭窝反复出现红斑水疱,易擦破结痂,伴瘙痒20余年就诊.腹部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角化过度,角层下见中性粒细胞聚集,基底层上可见水疱,水疱内可见棘刺松解细胞,并见倒塌的城墙样结构,真皮内可见中等量淋巴细胞浸润.......

    作者:孙凤兰;朱明泉;周东 刊期: 2008- 03

  •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皮炎11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皮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皮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1例患者中男8例、女3例,平均年龄(51.3±16.7)岁,病程7个月~17年.皮疹泛发、多形、剧痒,伴有一定系统损害.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甘草制剂有一定疗效,部分患者多种治疗抵抗.结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皮炎患者多发于男性,甘草制剂有一定疗效.......

    作者:张景龙;谢艳飞 刊期: 2008- 03

  • TGF-β/Smads信号转导通路与创面愈合研究进展

    信号转导是创伤愈合研究中探索外界因素与内在因素联系的关键.文章介绍了TGF-β蛋白家族、Smad蛋白家族及其结构、Smad介导的TGF-β信号转导的基本过程和TGF-β/Smads信号转导在创面愈合中的作用及其进展.......

    作者:肖秀丽;王振宜;唐汉钧 刊期: 2008- 03

  • 绿茶在皮肤美容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绿茶中含有大量的天然活性物质,其中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具有多种重要的生理活性与药理作用,对防晒、抗氧化、抗衰老、防癌、抗癌、杀茵、消炎等均有特殊效果.绿茶的药效和美容功能受到了广泛地关注.文章对近十年来国内外对绿茶的药理作用的研究及其在美容方面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黄静红;李德如;阎国富 刊期: 2008- 03

  • 蛋白酶激活受体-2在皮肤色素沉着中的作用

    皮肤色素沉着在很大程度上受黑素小体向角质形成细胞内转运和再分布、降解的影响.而目前发现黑素小体转运的重要调节剂是蛋白酶活性受体2(PAR-2),上调或下调PAR-2活性可提高或减少黑素体转运并影响色素沉着.应用蛋白酶激活受体-2抑制剂在治疗皮肤色素沉着疾病上有重要意义.......

    作者:申宇鸿;赵广 刊期: 2008- 03

  • 针灸在皮肤科美容相关疾病中的应用

    针灸疗法主要包括毫针术、三棱针术、皮肤针(梅花针)术、皮内针术、火针术、电针术、水针(穴位注射)术、灸术、耳针术、拔罐术以及激光针等.在皮肤科,针灸可通过治疗寻常痤疮、斑秃、色素障碍性皮肤病、病毒疣等损容性皮肤病而达到美容功效,并有较好的疗效,且可避免或减少口服药物的副作用,为皮肤科医师提供了更多治疗选择.......

    作者:姚彦;闵仲生 刊期: 2008- 03

  • 痤疮不常见证型的辨证治疗

    痤疮虽是常见、多发病,但其病因病机复杂,常规的辩证治疗未必都能取得良好疗效.根据临床所见,归纳出痤疮的5种不常见证型,并附验案举例说明,作为教材之外的补充.文中还指出痤疮辨证治疗应拓展思路,整体调节,不可拘泥于肺胃.......

    作者:刘爱民 刊期: 2008- 03

  • 甲下血管球瘤手术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手指甲下血管球瘤的外科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高频电刀切除术血管球瘤治疗手指甲下血管球瘤16例.结果术后病理证实为血管球瘤,随访6~24个月,无指甲营养不良、残余痛及复发病.结论血管球瘤是一种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影像及病理特征的良性肿瘤,应用外科手术切除肿瘤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

    作者:郭海霞;帅海林;刘刚 刊期: 2008- 03

  • 超薄皮瓣法手术治疗腋臭的常见并发症分析

    目的分析超薄皮瓣法手术治疗腋臭常见并发症出现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对154例腋臭患者行超薄皮瓣法手术治疗,观察并分析其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154例中出现血肿12侧(3.9%)、积液7侧(2.3%),创缘坏死33侧10.7%),表皮坏死43侧(14.0%),切口感染3侧(0.97%),延迟愈合者37侧(12.0%),残留异味13侧(4.2%).结论腋臭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应针对各相......

    作者:白永晟;周春英;周东 刊期: 2008- 03

  • 皮肤病中医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中医学基本特点之一.所谓证,是指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个阶段的病理概括.辨证,就是运用中医的理论和方法,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进行综合分析,辨清疾病的原因、病性、部位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论治,则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出相应的治疗方法.辨证论治的过程,就是认识和解决疾病的全过程.以下从皮肤病中医辨证及......

    作者:王萍 刊期: 2008-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