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于2002年12月正式创刊,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学会主管,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天津市中西医结合皮肤病研究所主办的皮肤性病学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学术期刊,是全国唯一的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期刊。 我们的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和政策,宣传党的中医政策。发扬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的特色,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和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相结合的方针,促进国内外皮肤病学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学术交流,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体系架桥铺路。主要报道皮肤性病学在中医、中西医结合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治疗进展,同时报道现代医学在皮肤性病学科的新进展、新技术。主要面向高中级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医学以及西医学皮肤性病学科医师、科研、教学人员及基层皮肤科医师。本刊现开设:专家论坛、名医经验、论著、研究报告、性病、临床经验、皮肤外科、药物与临床、病例报告、学术探讨、综述,讲座等栏目。 本刊自创刊发行以来,得到了皮肤科领域广大医生的高度重视。虽刚刚创刊,但已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网”、中国科技信息所“万方数据网络系统”、“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及“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俄罗斯《文摘杂志》”等检索期刊或数据库收录。 为了能及时反映本学科学术水平的发展新动向,及时报道皮肤性病科重大科研成果及研究进展,代表学科发展前沿,使本刊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我刊以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及委员为基础,又广泛吸收本领域的院士、全国知名皮肤科专家及有关边缘学科专家、教授,组成具有一流水平、权威性的编委会。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刊登的内容均为本学科领域较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反映了本学科的重大科研成果(含阶段性成果)和科技进展。发表的论文中,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资助课题及省市科研基金等。内容上有创新,立论科学、正确、充分,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本杂志是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领域唯一的杂志,其特色是中西医结合研究诊疗皮肤病。中国医药学是个伟大的宝库,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研究和提高是我国皮肤性病医学领域的一件大事,本杂志可以说是为中西医结合研究、诊疗皮肤病的理论研究者和临床人员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从发行以来,其论著方面90%为中西医研究的成果,在临床经验栏内90%为中西医结合的治疗经验。其论文水平得到了国内专家的认可。本刊以中西医结合的思路作为研究皮肤病切入点,使这本杂志具有了鲜明的自身特色,而迅速跻身于同领域杂志行列。 正是因该杂志的高起点,使本杂志办出了高水平。为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让更多领域去认识和使用其成果,达到资源共享。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天津市中西医结合皮肤病研究所
出版部门: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2-0709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2-1380/R
邮发代号: 6-172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2002
出版地区 天津
出版地区 天津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 杂志名称: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天津市中西医结合皮肤病研究所
- 国际刊号:1672-0709
- 国内刊号:12-1380/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寻常痤疮中医证素与陛激素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寻常痤疮证素(辨证要素)规律及其内分泌机理.方法①采用流行病学方法调查青年学生840人.②选择70例痤疮患者为对象,15名健康人为对照,以证素辨证和性激素为指标.结果①痤疮患病率86.9%;病位证素属肝比例大,肾次之;病性证素中属热者比例大,阴虚次之(P......
作者:蔡东华;闵莉;高碧珍;李灿东 刊期: 2009- 02
-
阴茎多发性皮角1例
1临床资料患者男,67岁,农民,已婚.因阴茎赘生物逐渐增多增大半年,于2007年12月就诊.半年前患者阴茎冠状沟处出现一米粒大丘疹.不痛不痒渐增大.后冠状沟出现多个质硬的丘疹,环绕冠状沟排列,因无任何自觉症状,未予诊治.后赘生物增大突起,变长渐成角状物,遂来就诊.患者既往体健,否认有不沽性生活史,家族中无类似病史.......
作者:赵丽;郭建辉;郭雯;刘建;刘玉华;闫淑云;李双标 刊期: 2009- 02
-
厚皮骨膜增生症1例
厚皮骨膜增生症(pachydermoperiostosis,PDP)是一种临床罕见疾病,以皮肤增厚、骨膜增生、杵状指(趾)为主要表现.现报告我院收治1例厚皮骨膜增生症患者.......
作者:邱敏蕾;陶苏江;顾军 刊期: 2009- 02
-
结节病1例
结节病(sarcoidosis)又名肉样瘤病,是一种病因不明、无干酪样坏死的上皮样细胞肉芽肿性疾病.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主要累及淋巴结、皮肤、肺、肝、脾等.皮肤表现可分为10种类型,并且各型之间又可以互相重叠.银屑病样皮肤改变的结节病在临床上不常见,现收治1例,报道如下.......
作者:刘艳华;张玉环 刊期: 2009- 02
-
黑素小体转运机制的研究进展
色素的生物合成过程已基本明确,但黑素小体从黑素细胞转运至邻近的角质形成细胞的机制尚未完全明了.目前认为许多分子和信号转导途径参与此过程,如KGF、PAR-2、外源凝集素、拟糖蛋白、Rab-27a、肌球蛋白Va、Rho、Ca2+、cAMP/PK等,另外紫外线照射也影响黑素小体转运.了解黑素小体转运机制对于治疗色素异常疾病及开发美白产品有重要意义.......
作者:廖非;刘栋;徐丽敏 刊期: 2009- 02
-
药物诱发的光敏反应
光敏感性反应按其机制可分为光毒性反应和光变态性反应.光敏感性药物主要发生在喹诺酮类、四环素类、磺胺类抗生素、非甾体类抗炎药、抗抑郁药和.吩噻嗪类抗精神病药、利尿刺、磺脲类降糖药,另外部分抗肿瘤药、心血管药物、抗真菌药、抗组胺药、维甲酸、中药等也有涉及.防治光敏感反应主要、有效的方法是避免紫外线照射.......
作者:王广进;张福仁 刊期: 2009- 02
-
中医药辨证治疗银屑病临床研究现状
我们查阅了近10年来中文期刊上发表的中医药治疗银屑病文献计427篇.分析归纳了中医病因病机、基本辨证分型、疗效标准和治疗结果的实际应用情况,统计了所有组方中在各治则归类前13味,累计总使用频度前30味及各功能归类中前6位的单味中药,从银屑病的中医病因病机、辨证分型、疗效标准、治疗结果、治则、方药6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并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作者:张丽丽;周飞红 刊期: 2009- 02
-
淋球菌分离株对抗菌药物敏感性的检测
目的了解湖州地区淋球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为淋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淋球菌对环丙沙星、青霉素、四环素、庆大霉素、阿奇霉素、头孢曲松钠、大观霉素的敏感率分别为6.33%、10.76%、18_35%、29.75%、87.34%、84.81%、100.00%.结论环丙沙星、青霉素、四环素、庆大霉素类抗生素已不宜作为本地区治疗淋病的一线药物,大观霉素可作为治疗淋病的首选药......
作者:王振勇;李刚 刊期: 2009- 02
-
阴茎浅筋膜脱套式包皮环切术联合氩气刀治疗尖锐湿疣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阴茎浅筋膜脱套式包皮环切术联合氩气刀治疗包皮过长并发尖锐湿疣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2例尖锐湿疣具有包皮过长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均给予氩气刀治疗:治疗组同时进行阴茎浅筋膜脱套式包皮环切术.其它治疗两组相同.随访观察半年.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
作者:靖亚莎;帅海林;刘刚;郭海霞 刊期: 2009- 02
-
外用盐酸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男性尿道尖锐湿疣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外用盐酸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治疗男性尿道尖锐湿疣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采用随机、CO2激光平行对照的方法,分为光动力治疗组和CO2激光对照组,疗程多3周.末次治疗后第1周进行疗效评价,第4、8和12周观察复发率及不良反应.结果共入组尖锐湿疣患者60例(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在末次治疗后第1周,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疣体清除率为93.33%和100%(P>0.05),疣体......
作者:胡恩平;胡雅玉;任小丽;陈祥恩 刊期: 2009- 02
动态资讯
- 1 中药温肾活血消白合剂联合中波紫外线、他克莫司软膏治疗白癜风疗效观察
- 2 皮肤基底鳞状细胞癌1例
- 3 308 nm准分子激光治疗慢性湿疹疗效观察
- 4 93例女童外阴炎病因分析
- 5 发疹型汗管瘤2例
- 6 皮下结节型结节病1例
- 7 梅州城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荨麻疹的关系探讨
- 8 凉血消风汤联合阿维A治疗银屑病血热型34例临床疗效观察
- 9 复方败酱草片治疗62例寻常型银屑病疗效观察
- 10 IL-17A、VEGF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中的表达及其与PASI评分相关性的研究
- 11 Rab蛋白在黑素小体合成及转运中的作用
- 12 两种手术方法治疗白癜风疗效分析
- 13 当归多糖诱导HaCaT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 14 143例红皮病临床资料分析
- 15 大疱性类天疱疮皮损继发粟丘疹1例
- 16 浅谈中医皮肤之“光”与“光邪”
- 17 复方甘草酸苷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寻常性银屑病38例
- 18 阿昔洛韦联合二十五味珊瑚丸治疗带状疱疹
- 19 308 nm准分子激光治疗白癜风的疗效评价及患者生活质量评估
- 20 Wells综合征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