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于2002年12月正式创刊,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学会主管,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天津市中西医结合皮肤病研究所主办的皮肤性病学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学术期刊,是全国唯一的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期刊。   我们的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和政策,宣传党的中医政策。发扬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的特色,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和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相结合的方针,促进国内外皮肤病学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学术交流,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体系架桥铺路。主要报道皮肤性病学在中医、中西医结合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治疗进展,同时报道现代医学在皮肤性病学科的新进展、新技术。主要面向高中级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医学以及西医学皮肤性病学科医师、科研、教学人员及基层皮肤科医师。本刊现开设:专家论坛、名医经验、论著、研究报告、性病、临床经验、皮肤外科、药物与临床、病例报告、学术探讨、综述,讲座等栏目。   本刊自创刊发行以来,得到了皮肤科领域广大医生的高度重视。虽刚刚创刊,但已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网”、中国科技信息所“万方数据网络系统”、“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及“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俄罗斯《文摘杂志》”等检索期刊或数据库收录。   为了能及时反映本学科学术水平的发展新动向,及时报道皮肤性病科重大科研成果及研究进展,代表学科发展前沿,使本刊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我刊以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及委员为基础,又广泛吸收本领域的院士、全国知名皮肤科专家及有关边缘学科专家、教授,组成具有一流水平、权威性的编委会。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刊登的内容均为本学科领域较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反映了本学科的重大科研成果(含阶段性成果)和科技进展。发表的论文中,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资助课题及省市科研基金等。内容上有创新,立论科学、正确、充分,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本杂志是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领域唯一的杂志,其特色是中西医结合研究诊疗皮肤病。中国医药学是个伟大的宝库,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研究和提高是我国皮肤性病医学领域的一件大事,本杂志可以说是为中西医结合研究、诊疗皮肤病的理论研究者和临床人员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从发行以来,其论著方面90%为中西医研究的成果,在临床经验栏内90%为中西医结合的治疗经验。其论文水平得到了国内专家的认可。本刊以中西医结合的思路作为研究皮肤病切入点,使这本杂志具有了鲜明的自身特色,而迅速跻身于同领域杂志行列。   正是因该杂志的高起点,使本杂志办出了高水平。为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让更多领域去认识和使用其成果,达到资源共享。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天津市中西医结合皮肤病研究所

出版部门: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2-0709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2-1380/R

邮发代号: 6-172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2002

出版地区 天津

出版地区 天津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首页>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天津市中西医结合皮肤病研究所
  • 国际刊号:1672-0709
  • 国内刊号:12-1380/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CA 化学文摘(美), 维普收录(中)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1年第4期文章
  • 甲下外生骨疣1例

    1临床资料患者女,56岁.因左手拇指甲缘下赘生物半年,于2011年2月25日来我科就诊.无明显诱因左手拇指甲缘下出现一绿豆大赘生物,质地硬,触痛不明显,逐渐增大.当地医院诊断为甲下疣,给予冷冻治疗,无效.既往体健.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体格检查:系统检查未发现异常.皮肤科检查:左手拇指甲缘下见一花生粒大肤色赘生物,表面粗糙,指甲被顶起,触压痛不明显,见图1.左手X光线片检查:左手拇指骨末端见柱状高......

    作者:郭雯;郭建辉;赵丽;刘玉华;刘建;田艳;付红娟 刊期: 2011- 04

  • 狼疮2号方对缓解期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中IL-6、IL-10、IL-18及Blvs的影响

    目的研究狼疮2号方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中白介素(IL)-6、IL-10、IL-18及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lys)的影响,探讨其治疗SLE的作用机制.方法将78例缓解期SLE患者分为狼疮2号方加西药治疗的中西药结合治疗组和单纯西药治疗的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IL-6、IL-10、IL-18及Blys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中IL-6、IL-10、IL-18及Bl......

    作者:万焰;刁庆春;龚娟;卢芳 刊期: 2011- 04

  • 特应性皮炎患者ECP、tIgE、sIgE、EOS的检测及意义

    目的通过检测特应性皮炎患者厦正常时照组血中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总IgE(tIgE)、变应原特异性IgE(sIgE)及外周血嗜酸粒细胞(EOS)计数的水平,探讨其变化在特应性皮炎发生发展中的重要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101例特应性皮炎患者及4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ECP、IgE浓度,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其变应原特异性IgE的水平,采用传统方法计数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

    作者:赵俊芳;李桂珍;赵宏丽;李孟娟 刊期: 2011- 04

  • 基质金属蛋白酶在皮肤鳞癌侵袭发展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是一类高度保守的依赖于锌离子和钙离子的内切蛋白水解酶家族,可以降解细胞外多种基质成分,其活性受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TIMP)、肿瘤坏死因子(TNF)-α等多种因素的调节,MMPs的主要功能是降解细胞外基质,参与人体的许多生理和病理过程,MMPs作用的底物广泛,在肿瘤的侵袭转移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文中结合国内外对MMPs的研究进一步阐明基质金属蛋白酶的结构、功能及在皮肤鳞癌......

    作者:章纬 刊期: 2011- 04

  • 斑秃中医外治法概述

    斑秃的中医外治法主要包括中药外用、针灸治疗和综合疗法.目前该病治疗方法多样,疗效不一,文中就近年来有关中医外治方法及其疗效评价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概述.......

    作者:吴燕瑜;魏跃钢 刊期: 2011- 04

  • 幽门螺杆菌和酒渣鼻发病相关性研究进展

    酒渣鼻是发生在颜面中部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近年来幽门螺杆菌感染与酒渣鼻的相关性研究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现将近几年来的研究进展总结如下.......

    作者:陈琳;曹宇;张虹亚;王建锋 刊期: 2011- 04

  • 中医药治疗艾滋病腹泻的研究概况

    艾滋病腹泻是艾滋病患者临床重要感染症状之一,极大影响艾滋病患者生活质量,是造成艾滋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医药治疗艾滋病腹泻有较好的疗效,现对近几年中医药治疗艾滋病腹泻的文献进行概述.......

    作者:苏美銮 刊期: 2011- 04

  • 中药在痤疮治疗中调节性激素水平的研究概述

    痤疮是一种多因素作用的常见病,其中皮脂分泌被认为是主要因素,而皮脂腺的发育和分泌受雄性激素的支配.目前国内大量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表明,中药能够调节痤疮患者的性激素水平,且疗效明显,安全性高,可广泛应用于痤疮的治疗.......

    作者:朱萍萍;陈力 刊期: 2011- 04

  • 多功能电离子烧灼及液氮冷冻治疗睑黄瘤疗效对比观察

    目的观察多功能电离子烧灼及冷冻治疗睑黄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入选9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采用多功能电离子烧灼治疗,B组采用液氮冷冻治疗.治疗结束后4周内嘱患者每日观察创面,并每2周复诊1次,连续2次,1个月后每月复诊1次,连续半年.结果完成治疗和随访的A组患者41例、B组30例.1个月后A组痊愈100%,B组治疗3次后痊愈率为83.33%,有效率为100%.半年后复发率:A组4.88%,B组......

    作者:李志瑜;宋伟;魏婷;范萌宁 刊期: 2011- 04

  • 半导体激光联合强脉冲光治疗面部毛囊性红斑黑变病

    目的观察半导体激光联合强脉冲光治疗面部毛囊性红斑黑变病的临床疗效.方法16例面部毛囊性红斑黑变病患者接受4次波长为800mm的半导体激光联合强脉冲光治疗.于治疗前和结束后,由医生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于每次治疗结束后,由患者进行满意度评估.结果16例患者中14例完成临床试验.疗后患者毛囊性丘疹、色素沉着及毛细血管扩张症状的有效率分别为21.4%、78.6%和85.7%,无1例出现瘢痕或原有皮损加重.......

    作者:吴迪;鲁严;曹筱冬;时素英;骆丹 刊期: 2011-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