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于2002年12月正式创刊,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学会主管,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天津市中西医结合皮肤病研究所主办的皮肤性病学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学术期刊,是全国唯一的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期刊。   我们的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和政策,宣传党的中医政策。发扬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的特色,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和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相结合的方针,促进国内外皮肤病学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学术交流,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体系架桥铺路。主要报道皮肤性病学在中医、中西医结合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治疗进展,同时报道现代医学在皮肤性病学科的新进展、新技术。主要面向高中级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医学以及西医学皮肤性病学科医师、科研、教学人员及基层皮肤科医师。本刊现开设:专家论坛、名医经验、论著、研究报告、性病、临床经验、皮肤外科、药物与临床、病例报告、学术探讨、综述,讲座等栏目。   本刊自创刊发行以来,得到了皮肤科领域广大医生的高度重视。虽刚刚创刊,但已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网”、中国科技信息所“万方数据网络系统”、“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及“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俄罗斯《文摘杂志》”等检索期刊或数据库收录。   为了能及时反映本学科学术水平的发展新动向,及时报道皮肤性病科重大科研成果及研究进展,代表学科发展前沿,使本刊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我刊以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及委员为基础,又广泛吸收本领域的院士、全国知名皮肤科专家及有关边缘学科专家、教授,组成具有一流水平、权威性的编委会。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刊登的内容均为本学科领域较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反映了本学科的重大科研成果(含阶段性成果)和科技进展。发表的论文中,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资助课题及省市科研基金等。内容上有创新,立论科学、正确、充分,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本杂志是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领域唯一的杂志,其特色是中西医结合研究诊疗皮肤病。中国医药学是个伟大的宝库,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研究和提高是我国皮肤性病医学领域的一件大事,本杂志可以说是为中西医结合研究、诊疗皮肤病的理论研究者和临床人员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从发行以来,其论著方面90%为中西医研究的成果,在临床经验栏内90%为中西医结合的治疗经验。其论文水平得到了国内专家的认可。本刊以中西医结合的思路作为研究皮肤病切入点,使这本杂志具有了鲜明的自身特色,而迅速跻身于同领域杂志行列。   正是因该杂志的高起点,使本杂志办出了高水平。为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让更多领域去认识和使用其成果,达到资源共享。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天津市中西医结合皮肤病研究所

出版部门: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2-0709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2-1380/R

邮发代号: 6-172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2002

出版地区 天津

出版地区 天津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首页>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天津市中西医结合皮肤病研究所
  • 国际刊号:1672-0709
  • 国内刊号:12-1380/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CA 化学文摘(美), 维普收录(中)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1年第6期文章
  • 除湿胃苓汤加减方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脾虚湿蕴型亚急性湿疹30例

    2009年4月-2009年11月我科运用除湿胃苓汤加减方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脾虚湿蕴型亚急性湿疹30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病例人选标准:参考文献[1,2],我院皮肤科门诊及病房住院病人中符合亚急性湿疹诊断标准,通过中医辨证符合脾虚湿蕴证的患者,年龄18~75岁之间,无药物过敏史,2周内未服过糖皮质激素或抗组胺类药物或外用过糖皮质激素制剂,知情同意参加本试验......

    作者:邢建军;杨光艳;段逸群 刊期: 2011- 06

  • 包皮过长患者龟头念珠菌致病菌种及定植分析

    目的探讨包皮过长患者龟头念珠菌的致病菌种构成比及定植,为预防和治疗念珠菌性包皮龟头炎提供诊治依据.方法对96例包皮过长患者及98例健康体检者进行龟头皮屑念珠菌培养,并用科玛嘉显色培养基进行菌种分型.结果包皮过长患者组龟头念珠菌检出率(43.8%)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12.2%)(P<0.005),且白念珠菌构成比(71.4%)略高于健康对照组(50.0%)(P>0.05).结论包皮过长可显著增加念......

    作者:门守保 刊期: 2011- 06

  • 除湿止痒软膏治疗湿疹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除湿止痒软膏治疗急性、亚急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湿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外用除湿止痒软膏,对照组外用氟芬那酸丁酯软膏.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73.8%,对照组54.5%,两组疗效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除湿止痒软膏治疗湿疹安全有效,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王乖娟;荆鲁华;刘卫兵 刊期: 2011- 06

  • 化瘀利湿联合医学美容疗法治疗寻常痤疮的临床研究

    我们自2004年开始至今总结出了一种解毒化瘀、健脾利湿为主的中西药内调联合医学美容外治的系统综合疗法,现汇报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1.1.1一般资料我院2010年1月-2011年2月门诊诊治的112例寻常痤疮患者,随机对照分两组.不明原因未坚持治疗的有6人,其余106例患者均同意并顺利完成8周治疗.治疗组54例,男28例,女26例;年龄12~42岁,平均23岁;病程7d~16年;按Pil......

    作者:刘莉;王兵;杨秀兰;段秀峰 刊期: 2011- 06

  • 中药泡脚联合液氮冷冻治疗较大型跖疣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泡脚联合液氮冷冻治疗较大跖疣(疣体直径≥0.5)临床疗效,以期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将113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液氮冷冻治疗,治疗组采用中药联合液氮冷冻治疗,两周为1个疗程,共观察3个疗程.结果从第2个疗程开始,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3个疗程结束时,治疗组相比对照组具有明显的疗效(P<0.01).结论中药联合液氮冷冻治疗较大跖疣不但可以缩短疗程,还可减少复发.......

    作者:刘玮;段彦娟;孙钢 刊期: 2011- 06

  • 天津地区特应性皮炎患儿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检测天津地区特应性皮炎患儿血清特异性IgE水平并进行相关分析.方法免疫印迹法体外半定量检测患儿血清特异性IgE水平,并分析不同年龄组别的差异.结果353例特应性皮炎患者中,阳性患者为211例,阳性率为59.77%.其中不同组别阳性率不尽相同(P<0.05).0~3岁组常见变应原为羊肉、牛奶、春季花粉;4~6岁组常见变应原为霉菌、羊肉、牛奶;7~9岁组常见变应原为霉菌、牛奶、户尘螨;10~12岁......

    作者:李孟娟;赵宏丽;李桂珍;赵俊芳 刊期: 2011- 06

  • 中药成分抗白念珠菌的实验研究进展

    近年来随着抗生素、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的广泛应用,临床上以白念珠菌为代表的真菌感染的比例也相对提高,真菌对药物的耐药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因此,开发研究既可有效对抗真菌感染,毒副作用又较小,适合免疫力低下人群使用的抗真菌药物显得越来越重要.我国有着丰富的中药资源,医药工作者近几年对此作了大量的研究,希望找出有效的抗真菌药物,笔者通过搜索大量的文献资料总结了近几年的研究成果.......

    作者:郑玉荣;刘涛峰;张虹亚 刊期: 2011- 06

  • 坏疽性脓皮病治疗进展

    坏疽性脓皮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皮肤病,临床上表现为剧烈疼痛的慢性、潜行性和复发性的皮肤溃疡.目前治疗坏疽性脓皮病的方法基本上可以分为:①局部药物治疗:如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环孢素、他克莫司等;②系统药物治疗: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免疫球蛋白、TNF-α拮抗剂等;③其他手段治疗:如高压氧、血浆置换等.虽然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但仍缺乏特效的治疗手段,因此根据患者病情和当地医疗机构的条件选择可行的治......

    作者:吕君;艾茜;陈尚周;雷淑英 刊期: 2011- 06

  • 多形红斑、Stevens-Johnson综合征及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的发病机制和治疗

    多形红斑、Stevens-Johnson综合征及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是同一病谱性疾病的不同阶段,近年对其发病的机制有新的认识,主要是外周血单一核细胞的作用,细胞因子如Fas与Fas配体、肿瘤坏死因子α和粒溶素介导的细胞凋亡,细胞毒性T细胞的作用和HLA-B*1502基因的相关性等方面.其临床治疗可分为一般性治疗和特异性治疗,前者包括停药和立即住院、系统支持、局部皮肤黏膜对症治疗、预防感染等,后者有......

    作者:万宏程;陈凯 刊期: 2011- 06

  • 重症银屑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甲氨蝶呤(MTX)联合中药汤剂或复方甘草酸苷、白芍总苷治疗重症银屑病(红皮症性、脓疱性、广泛的大斑块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作者:许德清 刊期: 2011- 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