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于2002年12月正式创刊,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学会主管,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天津市中西医结合皮肤病研究所主办的皮肤性病学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学术期刊,是全国唯一的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期刊。   我们的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和政策,宣传党的中医政策。发扬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的特色,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和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相结合的方针,促进国内外皮肤病学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学术交流,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体系架桥铺路。主要报道皮肤性病学在中医、中西医结合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治疗进展,同时报道现代医学在皮肤性病学科的新进展、新技术。主要面向高中级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医学以及西医学皮肤性病学科医师、科研、教学人员及基层皮肤科医师。本刊现开设:专家论坛、名医经验、论著、研究报告、性病、临床经验、皮肤外科、药物与临床、病例报告、学术探讨、综述,讲座等栏目。   本刊自创刊发行以来,得到了皮肤科领域广大医生的高度重视。虽刚刚创刊,但已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网”、中国科技信息所“万方数据网络系统”、“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及“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俄罗斯《文摘杂志》”等检索期刊或数据库收录。   为了能及时反映本学科学术水平的发展新动向,及时报道皮肤性病科重大科研成果及研究进展,代表学科发展前沿,使本刊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我刊以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及委员为基础,又广泛吸收本领域的院士、全国知名皮肤科专家及有关边缘学科专家、教授,组成具有一流水平、权威性的编委会。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刊登的内容均为本学科领域较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反映了本学科的重大科研成果(含阶段性成果)和科技进展。发表的论文中,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资助课题及省市科研基金等。内容上有创新,立论科学、正确、充分,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本杂志是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领域唯一的杂志,其特色是中西医结合研究诊疗皮肤病。中国医药学是个伟大的宝库,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研究和提高是我国皮肤性病医学领域的一件大事,本杂志可以说是为中西医结合研究、诊疗皮肤病的理论研究者和临床人员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从发行以来,其论著方面90%为中西医研究的成果,在临床经验栏内90%为中西医结合的治疗经验。其论文水平得到了国内专家的认可。本刊以中西医结合的思路作为研究皮肤病切入点,使这本杂志具有了鲜明的自身特色,而迅速跻身于同领域杂志行列。   正是因该杂志的高起点,使本杂志办出了高水平。为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让更多领域去认识和使用其成果,达到资源共享。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天津市中西医结合皮肤病研究所

出版部门: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2-0709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2-1380/R

邮发代号: 6-172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2002

出版地区 天津

出版地区 天津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首页>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天津市中西医结合皮肤病研究所
  • 国际刊号:1672-0709
  • 国内刊号:12-1380/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CA 化学文摘(美), 维普收录(中)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2年第2期文章
  • 线状硬皮病伴面部偏侧萎缩1例

    1临床资料患者女,9岁.主因颜面条状萎缩斑3年伴面部歪斜1.5年而就诊.3年前无明显诱因患者前额正中偏左侧出现淡褐色凹陷性斑片,无自觉症状,皮损逐渐扩展、向上延伸至前头部,向下延伸到鼻翼下方,皮肤亦逐渐变硬伴头皮毛囊萎缩、毛发脱落.......

    作者:李俊峰;张清泉;马俊平;李越;郭宏峰 刊期: 2012- 02

  • 复方泽桑汤联合胸腺肽治疗系统性硬皮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回顾性分析复方泽桑汤联合胸腺肽治疗系统性硬皮病66例的临床疗效.方法评估复方泽桑汤联合胸腺肽治疗系统性硬皮病66例半年后的疗效.结果痊愈18例(27.3%),显效24例(36.4%),好转20例(30.3%),无效4例(6.1%),有效率为63.64%(42/66).结论复方泽桑汤联合胸腺肽治疗系统性硬皮病疗效显著.......

    作者:徐玉萍;李振鲁;朱钵 刊期: 2012- 02

  • 羌月乳膏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中药制剂羌月乳膏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入选的120例面部脂溢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予羌月乳膏)和对照组60例(予丁苯羟酸软膏),连续局部用药4周.并在治疗结束后随访2周.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复发率和安全性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制剂羌月乳膏是治疗脂溢性皮炎的安全有效的外用药,而且复发率低,可作为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

    作者:林春生 刊期: 2012- 02

  • 红蓝光照射治疗痤疮110例

    目的观察红蓝光照射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联合红蓝光治疗110例痤疮患者,每周2次,共8次,计数患者炎性病损及非炎性病损及皮损总数来比较改善率.结果治疗结束时有效率为83.09%;非炎性皮损及炎性皮损平均改善率分别为52.36%和69.47%,P<0.05;随访3个月,有效率与治疗结束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红蓝光治疗痤疮疗效显著、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少.......

    作者:邵燕磊;王蕾 刊期: 2012- 02

  • 中西药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中西药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方法6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30例采用活血理气通络方口服,同时口服呋喃硫胺片(50mg/次,3次/d)、甲钴胺片(0.5mg/次,3次/d)、盐酸阿米替林片(25mg/次,2次/d)、盐酸曲马多缓释片(100mg/次,1次/晚).对照组30例只采用后4种西药治疗.治疗10d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有效率治疗组为93.33%,对照......

    作者:孙春秋;温为伟;陈圣丽;楼小航;徐田红 刊期: 2012- 02

  • 145例儿童过敏性紫癜回顾性研究

    目的分析儿童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purpura,HSP)的临床特点,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对2008年7月—2011年7月在我科治疗的145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相关实验室检查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HSP主要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和学龄儿童共120例,占92.8%.②诱因:感染73例(61.9%),进食海鲜11例(9.3%).③出现肾脏损害者15例,发生率1......

    作者:吴波;龙莉;程孝顶;夏丹;陈莉;路永红 刊期: 2012- 02

  • 46例斑秃患者经络生物共振检测结果病因分析

    目的斑秃病因未明,利用经络生物共振检测技术开展大范围斑秃患者病因检测与分析.方法采用德国MORA-Supe经络生物共振仪,通过人体体表经络穴位广泛开展人体内不耐受物质和器官检测.结果环境化学物质作为首要病因39例(84.78%)、植物类26例(56.52%)、电磁辐射19例(41.30%)、动物蛋白15例(32.61%)、寄生虫12例(26.09%)、动物脂肪6例(13.04%)、微生物7例(15......

    作者:张怀亮;陈正琴;刘倩;潘钰蔚 刊期: 2012- 02

  • 斑秃患者合并甲病变及中医证型分析

    目的探讨斑秃患者伴甲病变情况.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3月-11月所收集的197例斑秃患者病史资料.结果合并甲病变者有70例,甲病变率为35.5%,其甲病变率较高的分别是重症斑秃(59.2%)、全秃(75.0%)、普秃(64.0%),而甲病变类型又以甲纵嵴、甲凹点及糙甲为常见.结论斑秃患者一旦出现甲损害可能是一种预后不良的指征.伴甲病变的斑秃患者的中医证型以肝肾不足型、气血两虚型常见.......

    作者:李雪;朱培成 刊期: 2012- 02

  • 银屑病中医治疗的实验研究概况

    目的通过查阅、分析、总结相关文献,从组织病理、细胞免疫、神经免疫、蛋白质组和基因组角度,综述内服及外用中药治疗银屑病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进展,并探讨其现阶段不足之处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作者:何加炜;唐雪勇;杨志波 刊期: 2012- 02

  • 酒渣鼻的激光与强脉冲光治疗进展

    酒渣鼻是一种常见的慢性损容性皮肤疾病,好发于面部中央,以短暂性或持续性皮肤发红、毛细血管扩张及丘疹脓疱为特征.酒渣鼻分为四个亚型和一个变异型.脉冲染料激光、二氧化碳激光、强脉冲光已经被广泛用来治疗酒渣鼻,并取得显著疗效.文中就激光和强脉冲光治疗各类型酒渣鼻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韩飞;宋为民 刊期: 2012-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