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于2002年12月正式创刊,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学会主管,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天津市中西医结合皮肤病研究所主办的皮肤性病学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学术期刊,是全国唯一的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期刊。   我们的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和政策,宣传党的中医政策。发扬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的特色,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和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相结合的方针,促进国内外皮肤病学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学术交流,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体系架桥铺路。主要报道皮肤性病学在中医、中西医结合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治疗进展,同时报道现代医学在皮肤性病学科的新进展、新技术。主要面向高中级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医学以及西医学皮肤性病学科医师、科研、教学人员及基层皮肤科医师。本刊现开设:专家论坛、名医经验、论著、研究报告、性病、临床经验、皮肤外科、药物与临床、病例报告、学术探讨、综述,讲座等栏目。   本刊自创刊发行以来,得到了皮肤科领域广大医生的高度重视。虽刚刚创刊,但已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网”、中国科技信息所“万方数据网络系统”、“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及“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俄罗斯《文摘杂志》”等检索期刊或数据库收录。   为了能及时反映本学科学术水平的发展新动向,及时报道皮肤性病科重大科研成果及研究进展,代表学科发展前沿,使本刊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我刊以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及委员为基础,又广泛吸收本领域的院士、全国知名皮肤科专家及有关边缘学科专家、教授,组成具有一流水平、权威性的编委会。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刊登的内容均为本学科领域较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反映了本学科的重大科研成果(含阶段性成果)和科技进展。发表的论文中,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资助课题及省市科研基金等。内容上有创新,立论科学、正确、充分,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本杂志是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领域唯一的杂志,其特色是中西医结合研究诊疗皮肤病。中国医药学是个伟大的宝库,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研究和提高是我国皮肤性病医学领域的一件大事,本杂志可以说是为中西医结合研究、诊疗皮肤病的理论研究者和临床人员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从发行以来,其论著方面90%为中西医研究的成果,在临床经验栏内90%为中西医结合的治疗经验。其论文水平得到了国内专家的认可。本刊以中西医结合的思路作为研究皮肤病切入点,使这本杂志具有了鲜明的自身特色,而迅速跻身于同领域杂志行列。   正是因该杂志的高起点,使本杂志办出了高水平。为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让更多领域去认识和使用其成果,达到资源共享。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天津市中西医结合皮肤病研究所

出版部门: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2-0709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2-1380/R

邮发代号: 6-172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2002

出版地区 天津

出版地区 天津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首页>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天津市中西医结合皮肤病研究所
  • 国际刊号:1672-0709
  • 国内刊号:12-1380/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CA 化学文摘(美), 维普收录(中)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2年第3期文章
  • 瘙痒症患者瘙痒与生活质量状况的调查研究

    目的分析评价瘙痒症患者的瘙痒特点和生活质量状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评价315名瘙痒症患者的瘙痒特征和生活质量状况.结果瘙痒症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为12.1,不同程度和不同部位的瘙痒症患者生活质量各不相同,瘙痒评分越高,生活质量评分也越高,生活质量越差.结论瘙痒症患者生活质量明显受损.......

    作者:徐佩红;袁定芬;丁徐安 刊期: 2012- 03

  • 上海市两家养老机构老年瘙痒性皮肤病发病情况分析

    目的了解入住养老机构老人瘙痒性皮肤病的发病情况,探讨其发病原因与预防措施.方法现场收集60岁以上老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和皮肤基本状况,查看皮肤发病情况并做病种分类和统计.结果2家机构426位老人中患各种皮肤病122例,占28.6%,其中瘙痒性皮肤病97例,分别占皮肤病人数及总人数的79.5%和22.8%.结论瘙痒性皮肤病在养老机构中发病率较高,原因较复杂,给老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较大危害,应当加......

    作者:倪鹤梁;柯晓燕;钱明强;施耀鹏;林立真;许珏;秦玲君 刊期: 2012- 03

  • 激光脱毛疗效10年随访

    目的对我院激光脱毛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进行回顾性总结.方法随访我院357例半导体激光脱毛患者共579个部位,所有患者皆治疗结束10~12年.通过照片比对治疗前后及治疗停止后十年的毛发情况,分析治疗部位、治疗参数和治疗次数对疗效的影响,激光脱毛的不良反应及患者的治疗满意度.结果10年后357例患者579个部位毛发情况比治疗前有显著改善,脱毛率达84.07%.治疗10年后与治疗结束2个月后比较脱毛率差异......

    作者:郑涵;许爱娥;金宪强;陈闻英 刊期: 2012- 03

  • 慢性湿疮(湿疹)中医外治方案(草案)

    湿疮(湿疹、eczema)是由各种内外因素所引起,在急性阶段以丘疱疹为主,在慢性阶段以表皮肥厚和苔藓样变为主的瘙痒性皮肤病.由于湿疮常易反复发作,转变为慢性,故慢性湿疮在临床上为多见.慢性湿疮主要表现为表皮肥厚、苔藓样变,伴色素沉着或减退、抓痕、血痂,自觉明显瘙痒.慢性湿疮是中医的优势病种,外治疗法是中医治疗慢性湿疮的重要方法.......

    作者: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病分会 刊期: 2012- 03

  • 瘢痕疙瘩的治疗进展

    瘢痕疙瘩是指皮肤创伤后结缔组织过度增生和透明性变而形成的超出原损害范围的皮肤良性肿瘤[1].有明显的家族遗传性,同家族中可有多人患有瘢痕疙瘩,有学者认为是常染色体的显性遗传[2].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瘢痕疙瘩是由成纤维细胞所致的胶原过量合成和沉积所产生.任何有效的非外科手术治疗和预防瘢痕,必须针对抑制成纤维细胞的生长,抑制由成纤维细胞所致的胶原合成和沉淀以及增加由胶原酶所致的胶原降解[3].为便于了......

    作者:王琨;刘刚 刊期: 2012- 03

  • 香料皮炎

    香料广泛存在于日常生活用品中,包括美容化妆品、清洁剂、调味品、药物及多种生活用品中,甚至某些婴儿用品、玩具及口腔用品都含有香料,有时无法避免与其接触.香料引起的皮炎是很常见的,其临床表现也多种多样,其诊断要依靠病史、临床表现和斑贴试验.......

    作者:周书会;亓玉青;王惠平 刊期: 2012- 03

  • 髓核剥离术加得宝松针局封治疗耳廓瘢痕疙瘩46例疗效观察

    我科从2008年1月-2009年12月采用髓核剥离术加得宝松针局封治疗耳廓瘢痕增生46例取得满意疗效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46例患者来自我院皮肤科门诊,全为女性,病因为穿扎耳环孔引起的耳廓部瘢痕增生,年龄19.26~29.35岁,病程6个月~2年.......

    作者:阮仁杰 刊期: 2012- 03

  • 嵌甲切除加局部甲基质清除术治疗难治性嵌甲性甲沟炎

    目的探讨一种治疗难治性嵌甲性甲沟炎的方法.方法切除嵌甲、炎性肉芽组织及部分患趾甲基质,同时重建甲沟.结果115例中109例切口Ⅰ期愈合,6例切口延期愈合;随访8个月,110例效果良好,5例复发.结论嵌甲切除加局部甲基质清除术是治疗难治性嵌甲性甲沟炎的理想方法.......

    作者:陈晓燕;许志慧 刊期: 2012- 03

  • 黄褐斑的激光治疗

    黄褐斑是棕色或灰棕色的不规则形色沉,多见于中年女性的面部,尤其发生于日照充足的地域.目前已发现的一些黄褐斑的危险因素有家族史、妊娠、口服避孕药、内分泌失调、激素治疗、日光照射、某些药物的光毒性、心理压力(压力诱发黑素刺激因子的产生)等.......

    作者:李远宏 刊期: 2012-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