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于2002年12月正式创刊,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学会主管,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天津市中西医结合皮肤病研究所主办的皮肤性病学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学术期刊,是全国唯一的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期刊。 我们的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和政策,宣传党的中医政策。发扬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的特色,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和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相结合的方针,促进国内外皮肤病学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学术交流,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体系架桥铺路。主要报道皮肤性病学在中医、中西医结合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治疗进展,同时报道现代医学在皮肤性病学科的新进展、新技术。主要面向高中级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医学以及西医学皮肤性病学科医师、科研、教学人员及基层皮肤科医师。本刊现开设:专家论坛、名医经验、论著、研究报告、性病、临床经验、皮肤外科、药物与临床、病例报告、学术探讨、综述,讲座等栏目。 本刊自创刊发行以来,得到了皮肤科领域广大医生的高度重视。虽刚刚创刊,但已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网”、中国科技信息所“万方数据网络系统”、“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及“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俄罗斯《文摘杂志》”等检索期刊或数据库收录。 为了能及时反映本学科学术水平的发展新动向,及时报道皮肤性病科重大科研成果及研究进展,代表学科发展前沿,使本刊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我刊以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及委员为基础,又广泛吸收本领域的院士、全国知名皮肤科专家及有关边缘学科专家、教授,组成具有一流水平、权威性的编委会。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刊登的内容均为本学科领域较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反映了本学科的重大科研成果(含阶段性成果)和科技进展。发表的论文中,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资助课题及省市科研基金等。内容上有创新,立论科学、正确、充分,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本杂志是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领域唯一的杂志,其特色是中西医结合研究诊疗皮肤病。中国医药学是个伟大的宝库,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研究和提高是我国皮肤性病医学领域的一件大事,本杂志可以说是为中西医结合研究、诊疗皮肤病的理论研究者和临床人员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从发行以来,其论著方面90%为中西医研究的成果,在临床经验栏内90%为中西医结合的治疗经验。其论文水平得到了国内专家的认可。本刊以中西医结合的思路作为研究皮肤病切入点,使这本杂志具有了鲜明的自身特色,而迅速跻身于同领域杂志行列。 正是因该杂志的高起点,使本杂志办出了高水平。为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让更多领域去认识和使用其成果,达到资源共享。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天津市中西医结合皮肤病研究所
出版部门: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2-0709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2-1380/R
邮发代号: 6-172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2002
出版地区 天津
出版地区 天津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 杂志名称: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天津市中西医结合皮肤病研究所
- 国际刊号:1672-0709
- 国内刊号:12-1380/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特发性皮肤钙质沉着症1例
1临床资料患者男,44岁.因右臀部多发皮下结节5年,于2010年8月来院就诊.患者5年前无明显诱因于右侧臀部出现2~3个绿豆粒大小灰白色类圆形结节,有微痛感.5年来结节缓慢增大,周围不断有类似皮疹出现,少数偶尔发生破溃,可排出白色石灰样颗粒,常在数天后自行愈合,曾多次在当地医院就诊均未能明确诊断.......
作者:刘小银;李俊峰;李鑫 刊期: 2012- 04
-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血管淋巴样增生1例
1临床资料患者女,50岁.因右耳周、腋下、外阴起浸润性肿块,痒反复9年,于2011年07月18日来我院就诊.患者于2002年春无诱因右耳后起一黄豆大小的坚实丘疹,瘙痒,未在意,皮损渐增大并延至右耳下,呈浸润性、肥厚性暗红斑块改变,同时双腋下出现同样皮疹.......
作者:荆鲁华;姜明君;李美丽 刊期: 2012- 04
-
假性黑棘皮病1例
1临床资料患者男,39岁.因皮肤色素沉着22年于2012年3月11日至本院门诊就诊.患者22年来体重逐渐增加,同时出现面领部、双侧腋下及双手皮肤色素沉着,呈灰棕色至黑色,干燥、表面粗糙,皮损逐渐增厚,呈细小乳头瘤样丘疹,如绒毛状,患者未予重视.既往体健,无服用烟酸、皮质类固醇等药物史,不伴内脏肿瘤,无糖尿病及类似皮肤病家族史.查体:体形肥胖,身高178cm,体质量112kg,面、颈、双手及腋下皱褶......
作者:关宁宁;郭玮 刊期: 2012- 04
-
过敏性紫癜患者食物特异性免疫球蛋白G抗体检测分析
目的探讨食物特异性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G,IgG)抗体在过敏性紫癜发病中所起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55例过敏性紫癜患者血清中的食物特异性IgG抗体,并与48例荨麻疹及30例健康查体人员对照.结果过敏性紫癜组食物特异性IgG抗体阳性29例(阳性率为52.73%),荨麻疹组阳性10例(阳性率为20.83%),健康查体组阳性3例(阳性率为10%),过敏性紫癜组与健康查体......
作者:黄勇;姜玉暇;曲岩磊 刊期: 2012- 04
-
中西药联合治疗过敏性紫癜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药联合治疗过敏性紫癜的疗效.方法治疗组42例在西医常规治疗同时,按照中医辨证分型,分为血热妄行型、气不摄血型,分别采用清热、凉血、益气、止血等方法治疗,2周为1个疗程.用药4周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5.7%,对照组有效率65.0%.2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药联合治疗过敏性紫癜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范建国;王丹;王晨 刊期: 2012- 04
-
白斑汤治疗178例白癜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蔡瑞康教授白斑汤治疗白癜风的临床疗效及临床经验.方法对入选每位患者选取面积大或皮损面积集中的部位进行观察,在门诊,按设计的表格进行定期观察,并作好详细记录(主要包括靶皮损面积、自觉症状、不良反应等),按拟定标准进行疗效评估,每2月为1疗程,共观察3个疗程.结果治疗6个月后,总有效率66.6%,治愈率9.0%,其中头颈部疗效好,总有效率82.5%,治愈率11.6%,躯干部次之,总有效率61.......
作者:张思;蔡瑞康 刊期: 2012- 04
-
化瘀通络方对寻常性银屑病皮损及血浆内皮素的影响
目的探讨化瘀通络方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浆内皮素(endothelin,ET)的影响.方法将120例银屑病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60例用化瘀通络方治疗,对照组60例用消银颗粒治疗;另选30名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疗程8周后评价其临床疗效,并用放射免疫法检测治疗前后ET含量.结果2组有效率分别为83.33%、5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3.38,P<0.005);银屑病患者......
作者:郭雯;郭建辉 刊期: 2012- 04
-
润燥止痒胶囊联合甘草酸二铵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的疗效及相关免疫学分析
目的探讨润燥止痒胶囊联合甘草酸二铵治疗方案对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facialcorticosteroidaddictivedermatitis)患者免疫水平的影响.方法本研究组选择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68例,采用润燥止痒胶囊口服(4片/次,3次/d)联合甘草酸二铵静脉滴注(150mg/次,1次/d),在此基础上,3%硼酸溶液冷湿敷面部,每次15~30min,连续治疗6周为1个疗程,治疗前、2周、......
作者:宋锡民;邱守芳 刊期: 2012- 04
-
慢性光化性皮炎4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慢性光化性皮炎的诱发因素,临床特征,病理,光敏特征,治疗情况和复发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慢性光化性皮炎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出院后3个月内的临床资料.结果42例患者中,皮疹分布于暴露部位皮肤,为浸润性增厚的苔藓样丘疹和斑块等改变,有光敏感,男女比率为20∶1,50~70岁年龄段的患者占81%,从事农业劳动者占78.6%,病程长于5年者占50%,光学试验中78.9%的患者中波紫外线小红斑量值(......
作者:贾讳鹏;谢方明;陈岳;成先桂;贺镜宇;韦燕兵 刊期: 2012- 04
-
玫瑰糠疹患者不同时期血清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12和干扰素γ水平检测
目的观察玫瑰糠疹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中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白细胞介素12(interleukin-12,IL-12)、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表达水平.方法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ELISA)方法.结果玫瑰糠疹患者恢复期血清中IL-4水平较急性期升高(P<0.05),恢......
作者:陈慧君;陈治国;缪希红 刊期: 2012- 04
动态资讯
- 1 龙牡汤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疗效评价
- 2 祛白酊治疗寻常型白癜风89例疗效观察
- 3 桂龙消玉汤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研究及对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等的影响
- 4 中药益发复方含药血清对毛囊干细胞增殖及K19、β1整合素mRNA表达的调控作用
- 5 皮肤生理量化指标研究新进展
- 6 桑龙止痒丸治疗阴虚风盛型皮肤瘙痒症临床观察
- 7 皮肤创伤修复研究进展
- 8 磷酸二酯酶4抑制剂Hemay005对角质形成细胞炎性因子产生的影响
- 9 分析结节性痒疹湿毒瘀结型患者在散结汤联合心理干预治疗效果中的可行性研究
- 10 特应性皮炎患者皮损内白介素-10mRNA的表达及其意义
- 11 穴位埋线联合盐酸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30例
- 12 中药对肝肾不足型白癜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观察
- 13 结节病1例
- 14 微创活检术在尖锐湿疣诊断中的应用
- 15 中西医结合治疗湿疹50例疗效观察
- 16 成年发病的匐行性血管瘤一例
- 17 伐昔洛韦联合加巴喷丁治疗带状疱疹急性期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 18 自拟清热脱敏汤治疗颜面再发性皮炎
- 19 曲安奈德新霉素贴膏联合蜈黛软膏治疗疥疮结节疗效观察
- 20 甲钴胺局部注射治疗斑秃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