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于2002年12月正式创刊,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学会主管,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天津市中西医结合皮肤病研究所主办的皮肤性病学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学术期刊,是全国唯一的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期刊。 我们的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和政策,宣传党的中医政策。发扬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的特色,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和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相结合的方针,促进国内外皮肤病学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学术交流,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体系架桥铺路。主要报道皮肤性病学在中医、中西医结合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治疗进展,同时报道现代医学在皮肤性病学科的新进展、新技术。主要面向高中级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医学以及西医学皮肤性病学科医师、科研、教学人员及基层皮肤科医师。本刊现开设:专家论坛、名医经验、论著、研究报告、性病、临床经验、皮肤外科、药物与临床、病例报告、学术探讨、综述,讲座等栏目。 本刊自创刊发行以来,得到了皮肤科领域广大医生的高度重视。虽刚刚创刊,但已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网”、中国科技信息所“万方数据网络系统”、“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及“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俄罗斯《文摘杂志》”等检索期刊或数据库收录。 为了能及时反映本学科学术水平的发展新动向,及时报道皮肤性病科重大科研成果及研究进展,代表学科发展前沿,使本刊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我刊以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及委员为基础,又广泛吸收本领域的院士、全国知名皮肤科专家及有关边缘学科专家、教授,组成具有一流水平、权威性的编委会。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刊登的内容均为本学科领域较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反映了本学科的重大科研成果(含阶段性成果)和科技进展。发表的论文中,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资助课题及省市科研基金等。内容上有创新,立论科学、正确、充分,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本杂志是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领域唯一的杂志,其特色是中西医结合研究诊疗皮肤病。中国医药学是个伟大的宝库,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研究和提高是我国皮肤性病医学领域的一件大事,本杂志可以说是为中西医结合研究、诊疗皮肤病的理论研究者和临床人员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从发行以来,其论著方面90%为中西医研究的成果,在临床经验栏内90%为中西医结合的治疗经验。其论文水平得到了国内专家的认可。本刊以中西医结合的思路作为研究皮肤病切入点,使这本杂志具有了鲜明的自身特色,而迅速跻身于同领域杂志行列。 正是因该杂志的高起点,使本杂志办出了高水平。为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让更多领域去认识和使用其成果,达到资源共享。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天津市中西医结合皮肤病研究所
出版部门: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2-0709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2-1380/R
邮发代号: 6-172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2002
出版地区 天津
出版地区 天津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 杂志名称: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天津市中西医结合皮肤病研究所
- 国际刊号:1672-0709
- 国内刊号:12-1380/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天津地区296例过敏性疾病皮肤点刺试验结果分析
目的分析天津地区296例过敏性疾病患者的常见变应原.方法采用皮肤点刺试验检测天津地区296例过敏性疾病患者的常见过敏原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96例患者中阳性患者125例,总阳性率为42.23%;其中粉尘螨、屋尘螨阳性率高,分别为17.91%和15.20%,其次是蟑螂、艾蒿、干草尘埃,分别占9.12%、8.78%和6.08%.荨麻疹、湿疹和特应性皮炎患者的阳性率高,分别为44.83%、42.64......
作者:周书会;亓玉青;王惠平 刊期: 2012- 06
-
T细胞亚群与白癜风的研究进展
白癜风是一种常见的后天性色素脱失性皮肤黏膜病,黑素细胞的破坏在白癜风的病理中占主要地位.现认为白癜风的发病主要有自身免疫、遗传缺陷、氧化过激、微量元素失衡等有关[1],免疫机制是导致白癜风发病的重要因素[2].T细胞是免疫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皮肤免疫的主要效应细胞,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导致黑素细胞的破坏,与白癜风的发病存在相关性.......
作者:许发明;许爱娥 刊期: 2012- 06
-
银屑病与相关信号转导
银屑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细胞因子参与了银屑病的病理过程,而进一步探究银屑病相关细胞因子信号转导通路及细胞调控信号备受关注.本文着重综述与银屑病相关的JAK-STAT途径转录激活因子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途径(MAPK途径)在银屑病病程中所发挥作用的新进展.......
作者:范斌;李斌 刊期: 2012- 06
-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治疗进展
目前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neuralgia,PHN)主要分为全身疗法和局部疗法.PHN治疗的药理途径有三:一是作用在受累皮肤的局部用药;二是影响感觉轴突神经兴奋性和传导性的药物;三是对神经损伤相关的突触改变起作用的药物.三环抗抑郁药(tricyclicantidepressants,TCAs)对持续性深在痛有效,抗惊厥药对剧烈的撕裂性痛有效.几类药物治疗PHN达到满意或......
作者:温育芳;张少波 刊期: 2012- 06
-
刘巧教授从毒论治银屑病经验
银屑病发病因素复杂,某些致病因素不可概括在六淫之中,因此另立毒邪发病学说,从毒论治银屑病,并将毒邪分为内毒与外毒,擅长用解毒、攻毒的治疗法则,对银屑病的治疗可取得更好的疗效.......
作者:叶峻宏;刘巧 刊期: 2012- 06
-
中医美白祛斑、散结除疤外用古方溯源(二)——宋金元时期选方用药特点
目的宋金元时期,中医古籍文献中记载了大量具有美白祛斑、散结除疤功效的外用方药.宋代此类方药以祛风利水、芳香通络为法,金元时期则侧重于理气活血、以白养白.本文根据中医药学的理论基础和辨证用药组方规律,结合不同时期中医学思想及著作特点,对此类外用方药进行挖掘、整理及分析,旨在指导临床遣方用药.......
作者:范瑛;宋坪;王天怡 刊期: 2012- 06
-
荨麻疹性血管炎
荨麻疹性血管炎(urticarialvasculitis,UV)又称血管炎性荨麻疹,是一种皮损似荨麻疹但组织病理上呈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改变的临床病理症候群,以单个皮损持续超过24h,消退后留下出血点或色素沉着斑为特征.严重者伴关节痛、低补体血症,甚至多系统受累[1].1分类按血清补体水平分为正常补体血症性UV(normocomplementemicUV,NUV)和低补体血症性UV(hypocomp......
作者:吴宁俊;田雅兰;王官清 刊期: 2012- 06
动态资讯
- 1 257例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分析
- 2 上皮样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
- 3 福州地区高危女性性传播疾病感染情况分析
- 4 寻常性银屑病外周血腺病毒的相关检测
- 5 卡介菌多糖核酸穴位注射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
- 6 强脉冲光在皮肤科的应用
- 7 益气活血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27例
- 8 甲下外生骨疣1例
- 9 中药汤剂内服配合0.1%异维A酸外用治疗扁平疣疗效观察
- 10 蕨菜致植物光皮炎1例
- 11 以头面部红斑为主要表现的二期梅毒1例
- 12 扶正解毒汤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临床观察
- 13 慢性湿疹皮损处P物质、血管活性肠肽的检测
- 14 活血生肌综合疗法防治面部肿瘤术后瘢痕92例
- 15 消银汤对血热型银屑病患者疗效及外周血T-bet/GATA3平衡的影响
- 16 面部敏感性皮肤的相关性因素分析
- 17 中药冻疮洗剂治疗冻疮320例临床观察
- 18 慢性荨麻疹中医辨证要点及治疗体会
- 19 绿茶多酚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UVA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 20 转移因子口服液联合5%咪喹莫特治疗扁平疣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