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于2002年12月正式创刊,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学会主管,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天津市中西医结合皮肤病研究所主办的皮肤性病学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学术期刊,是全国唯一的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期刊。   我们的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和政策,宣传党的中医政策。发扬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的特色,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和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相结合的方针,促进国内外皮肤病学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学术交流,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体系架桥铺路。主要报道皮肤性病学在中医、中西医结合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治疗进展,同时报道现代医学在皮肤性病学科的新进展、新技术。主要面向高中级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医学以及西医学皮肤性病学科医师、科研、教学人员及基层皮肤科医师。本刊现开设:专家论坛、名医经验、论著、研究报告、性病、临床经验、皮肤外科、药物与临床、病例报告、学术探讨、综述,讲座等栏目。   本刊自创刊发行以来,得到了皮肤科领域广大医生的高度重视。虽刚刚创刊,但已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网”、中国科技信息所“万方数据网络系统”、“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及“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俄罗斯《文摘杂志》”等检索期刊或数据库收录。   为了能及时反映本学科学术水平的发展新动向,及时报道皮肤性病科重大科研成果及研究进展,代表学科发展前沿,使本刊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我刊以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及委员为基础,又广泛吸收本领域的院士、全国知名皮肤科专家及有关边缘学科专家、教授,组成具有一流水平、权威性的编委会。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刊登的内容均为本学科领域较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反映了本学科的重大科研成果(含阶段性成果)和科技进展。发表的论文中,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资助课题及省市科研基金等。内容上有创新,立论科学、正确、充分,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本杂志是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领域唯一的杂志,其特色是中西医结合研究诊疗皮肤病。中国医药学是个伟大的宝库,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研究和提高是我国皮肤性病医学领域的一件大事,本杂志可以说是为中西医结合研究、诊疗皮肤病的理论研究者和临床人员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从发行以来,其论著方面90%为中西医研究的成果,在临床经验栏内90%为中西医结合的治疗经验。其论文水平得到了国内专家的认可。本刊以中西医结合的思路作为研究皮肤病切入点,使这本杂志具有了鲜明的自身特色,而迅速跻身于同领域杂志行列。   正是因该杂志的高起点,使本杂志办出了高水平。为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让更多领域去认识和使用其成果,达到资源共享。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天津市中西医结合皮肤病研究所

出版部门: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2-0709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2-1380/R

邮发代号: 6-172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2002

出版地区 天津

出版地区 天津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首页>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天津市中西医结合皮肤病研究所
  • 国际刊号:1672-0709
  • 国内刊号:12-1380/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CA 化学文摘(美), 维普收录(中)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3年第5期文章
  • 白癜风皮损组织中黑素细胞谱系特异性标记基因检测

    目的针尖皮肤切削术结合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检测白癜风皮损组织中黑素细胞谱系特异性标记基因的表达,旨在预测治疗后白癜风皮损出现毛囊复色的可能性.方法选取6例就诊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皮肤科静止期白癜风患者和4例健康志愿者,用针尖皮肤切削术对受试者白斑的中心、近边缘和周边“正常皮肤”处活检,抽提组织总RNA,用RT-PCR技术测定标本中多巴色素异构酶(Dct),酪氨酸酶(Tyr)和管家......

    作者:徐万纹;史赢;王雄;范智峰;雷铁池 刊期: 2013- 05

  • 儿童带状疱疹1例

    1临床资料患儿男,10个月,于2011年12月31日,以左腰、腿、足部起簇积性丘疱疹3d就诊.3d前,无明显诱因,患儿哭闹,左腿触痛,无发热,左大腿后部起小块红斑,后出现水疱,逐渐增多,左腰、足部陆续起红斑、水疱,呈带状分布,见图1.曾在市儿童医院就诊,诊断为带状疱疹,给予阿昔洛韦软膏外涂,匹多莫德口服液内服治疗,为求中医治疗来诊.......

    作者:卢益萍 刊期: 2013- 05

  • 银屑病样表现的二期梅毒疹1例

    1临床资料患者,女,17岁.因躯干、外阴部发疹1个月余,于2012年12月14日至我院门诊就诊.患者起疹前与一吸毒男子有数次无防护性交,并有口交,后发现外阴部起疹,后蔓延至乳房,腋窝,皮疹逐渐增大,1周前头皮开始出现红斑,脱屑,自觉症状加重遂至我院门诊就诊.......

    作者:晏莹;胡吉升;段逸群 刊期: 2013- 05

  • 上海地区男性性病患者口腔性行为现状分析

    目的了解性病患者中口腔性行为的人群分布情况和特征.方法调查男性性病患者的性行为方式、社会人口学特征和患病情况.结果共490位男性性病患者中,有口腔性行为史者63.06%,其中年龄≥33岁、常住上海和受教育程度<12年的已婚男士更容易发生口腔性行为.在有口腔性行为的患者中既往患淋病的比例是15.53%,显著高于无口腔性行为的患者.在口腔性行为和阴道性行为中,安全套使用率分别是1.94%和41.10%......

    作者:柴喆;杨连娟;龚伟明;戴鹤骏 刊期: 2013- 05

  • 1229例甲真菌病致病菌分离培养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近5年来我科就诊患者甲真菌病病原菌的构成分布情况.方法对2006年5月-2010年12月来我科门诊就诊的有典型临床表现且真菌镜检阳性的患者进行了致病菌的分离培养.结果1229例中,591例培养阳性,阳性率48.09%.其中皮肤癣菌311株(52.62%),以红色毛癣菌为主,占50.08%,须癣毛癣菌与紫色毛癣菌合计占2.54%;酵母菌188株(31.81%),克柔念珠菌为主,占16.92%......

    作者:刘春玲;刘方;张迪;姜志辉;姜宝强;何焱玲 刊期: 2013- 05

  • 黄褐斑中医分型与性激素水平相关性及中药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女性黄褐斑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清性激素水平的相关性以及中药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前测定2组患者的血清性激素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肝郁气滞组(实证):口服丹芩消遥煎加减,肝肾不足组(虚证):口服六味地黄汤加减.2组疗程均为4周,共3个疗程,并以问卷形式调查黄褐斑的诱因,用SAS、SDS评价患者的临床症状.结果1.实证组雌二醇(E2)显著高于正常组;虚证组E2低于正常组;2组睾酮(T)均显著低于正......

    作者:秦静;白姗姗;边风华;潘祥龙 刊期: 2013- 05

  • 自拟中药熏蒸方治疗血虚风燥型湿疹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自拟中药熏蒸方治疗血虚风燥型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血虚风燥型湿疹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熏蒸组、联合用药组(咪唑斯汀片+糠酸莫米松组),疗程4周.观察2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积分的变化.结果中药熏蒸组愈显率94.29%,联合用药组愈显率77.14%,中药熏蒸组愈显率优于联合用药组(P<0.05).结论中药熏蒸治疗血虚风燥型湿疹疗效确切.......

    作者:茅伟安;曹蒂莲;茅婧怡;张健;王莉;瞿奕 刊期: 2013- 05

  • 掌跖脓疱病治疗进展

    对掌跖脓疱病的治疗现状进行综述.免疫抑制剂、维A酸类、糖皮质激素、抗生素、免疫调节剂为当前临床常用药物,复方甘草酸苷、白芍总苷等亦较常用.光疗法具有一定优势.合理的联合、交替和序贯治疗有利于疗效大化,不良反应小化.......

    作者:谢艳秋 刊期: 2013- 05

  • 荨麻疹皮疹辨证与中医四诊辨证关系临床研究概况

    本文就近年来中医学对荨麻疹的辨证分型进行了综述,并对各种类型皮疹可能昭示的中医辨证类型进行了分析.发现祖国医学中有关皮疹辨证和四诊辨证临床研究的文献不多,且各医家对该病的辨证分型有一定差异,均属经验医学范畴,没有相关符合性的客观证据及量化指标.因此,在疾病皮疹类型、症状评分、动态观察的基础上,配合客观化的中医四诊仪,可能使中医辨证分型诊断更加确切,有利于临床科学地辨证施治.......

    作者:张志龙;张理涛 刊期: 2013- 05

  • Th22细胞与皮肤免疫的研究进展

    Th22细胞是一种新发现的辅助性T细胞亚群,其表型为CCR6+CCR4+CCR10+,关键转录因子是芳香烃受体(arylhydrocarbonreceptor,AHR),主要分泌的细胞因子为IL-22.Th22细胞主要参与皮肤的自稳调节和病理状态.在正常情况下,与其他的细胞亚群互相调控,使机体处于平衡状态.综述近年Th22细胞在皮肤免疫以及皮肤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栋 刊期: 2013-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