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于2002年12月正式创刊,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学会主管,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天津市中西医结合皮肤病研究所主办的皮肤性病学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学术期刊,是全国唯一的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期刊。   我们的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和政策,宣传党的中医政策。发扬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的特色,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和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相结合的方针,促进国内外皮肤病学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学术交流,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体系架桥铺路。主要报道皮肤性病学在中医、中西医结合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治疗进展,同时报道现代医学在皮肤性病学科的新进展、新技术。主要面向高中级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医学以及西医学皮肤性病学科医师、科研、教学人员及基层皮肤科医师。本刊现开设:专家论坛、名医经验、论著、研究报告、性病、临床经验、皮肤外科、药物与临床、病例报告、学术探讨、综述,讲座等栏目。   本刊自创刊发行以来,得到了皮肤科领域广大医生的高度重视。虽刚刚创刊,但已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网”、中国科技信息所“万方数据网络系统”、“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及“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俄罗斯《文摘杂志》”等检索期刊或数据库收录。   为了能及时反映本学科学术水平的发展新动向,及时报道皮肤性病科重大科研成果及研究进展,代表学科发展前沿,使本刊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我刊以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及委员为基础,又广泛吸收本领域的院士、全国知名皮肤科专家及有关边缘学科专家、教授,组成具有一流水平、权威性的编委会。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刊登的内容均为本学科领域较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反映了本学科的重大科研成果(含阶段性成果)和科技进展。发表的论文中,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资助课题及省市科研基金等。内容上有创新,立论科学、正确、充分,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本杂志是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领域唯一的杂志,其特色是中西医结合研究诊疗皮肤病。中国医药学是个伟大的宝库,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研究和提高是我国皮肤性病医学领域的一件大事,本杂志可以说是为中西医结合研究、诊疗皮肤病的理论研究者和临床人员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从发行以来,其论著方面90%为中西医研究的成果,在临床经验栏内90%为中西医结合的治疗经验。其论文水平得到了国内专家的认可。本刊以中西医结合的思路作为研究皮肤病切入点,使这本杂志具有了鲜明的自身特色,而迅速跻身于同领域杂志行列。   正是因该杂志的高起点,使本杂志办出了高水平。为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让更多领域去认识和使用其成果,达到资源共享。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天津市中西医结合皮肤病研究所

出版部门: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2-0709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2-1380/R

邮发代号: 6-172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2002

出版地区 天津

出版地区 天津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首页>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天津市中西医结合皮肤病研究所
  • 国际刊号:1672-0709
  • 国内刊号:12-1380/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CA 化学文摘(美), 维普收录(中)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4年第1期文章
  • 血燥证理论在皮肤科中的应用

    血燥泛指人体中津液、血液之干燥、枯涩.血燥证是气血津液辨证《新血证论》中与血热、血虚、血瘀证等同一范畴独立的证.其具有津液、血液功能之紊乱,亦有津液、血液物质基础之改变.其病因以“邪”、“虚”、“瘀”为主.邪有“风”、“热”、“毒”三者,虚有“阴虚”、“血虚”致病.血燥证的辨证论治有其特定的理法方药.血燥证的诊断指征主要根据临床皮肤黏膜、毛发爪甲之燥,以及五脏六腑之燥,实验室有皮肤屏障功能及血液物......

    作者:秦万章 刊期: 2014- 01

  • 皮肤图像技术的种类及应用前景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光学技术、精密制造技术与医学技术紧密结合,使皮肤科的诊断技术和治疗技术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尤其是皮肤图像新技术的层出不穷,使皮肤科医生逐渐摆脱了单纯依靠经验性的肉眼判断和病理活检诊断技术相结合的单一皮肤病诊断模式,为皮肤科医生诊断疾病提供了科学的利器.众多皮肤测试仪、皮肤镜、皮肤CT、皮肤超声等皮肤图像新技术是医生肉眼观察的延伸和放大.其共同的特点就是无创性,这对于多发性皮损......

    作者:邹先彪;张理涛;温海 刊期: 2014- 01

  • 色素性皮损的皮肤镜诊断方法

    作为一种无创性诊断方法,皮肤镜在色素性皮损的诊断方面有明显的优势.其中针对黑素瘤的诊断已建立起系统性的诊断方法,本文将对一些常用的诊断方法进行简要介绍.......

    作者:宋月星;邹先彪 刊期: 2014- 01

  • 数字病理切片简介及其在皮肤科的运用

    基于以玻璃切片和显微镜为代表的传统病理学技术已经发展了150多年.近几十年,图像的数字化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病理学数字化也应运而生.早应用于病理的是使用模拟式或数字式摄像头进行图像采集、存储和传输,即各种病理图文系统,目前仍在病理的医疗、教学、科研各方面工作中运用广泛.摄像头图像采集作为数字化病理的初步尝试相对传统切片具有显著的优点:可以显示病理切片中的典型病变特点,占用较少的存储空间便于存......

    作者:陈柳青 刊期: 2014- 01

  • 现代皮肤医学诊治新模式——远程皮肤病会诊

    远程医疗是一种现代医学、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相结合,开展远距离的医疗服务模式,皮肤医学非常适合采用远程诊疗.本文介绍了远程皮肤医疗会诊的概念、方法及其在皮肤镜学、皮肤病理学、移动式皮肤会诊中的应用.......

    作者:张金娜;邹先彪 刊期: 2014- 01

  • 获得性色痣和皮肤黑素瘤的皮肤镜学特征及鉴别诊断

    作为皮肤病学一个快速发展的分支,皮肤镜学有助于识别许多皮肤病肉眼看不到的特征.在诊断鉴别皮肤色痣和黑素瘤方面尤为重要.本文重点综述了获得性色痣和皮肤黑素瘤的皮肤镜学特征及其鉴别诊断.获得性色痣通常表现为对称分布和规则的网状、球状/鹅卵石状、星爆状、匀质状结构,及逗号或者点状血管.皮肤黑色素瘤则以不对称分布和不规则的网状、点/球状、条纹、色素沉着、退行性和蓝-白面纱样结构,及点状、线状、螺旋状、多形......

    作者:Basude Madhur Eshwar Rao;许丹丹;胡莹;李小红;董慧婷 刊期: 2014-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