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于2002年12月正式创刊,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学会主管,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天津市中西医结合皮肤病研究所主办的皮肤性病学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学术期刊,是全国唯一的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期刊。 我们的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和政策,宣传党的中医政策。发扬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的特色,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和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相结合的方针,促进国内外皮肤病学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学术交流,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体系架桥铺路。主要报道皮肤性病学在中医、中西医结合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治疗进展,同时报道现代医学在皮肤性病学科的新进展、新技术。主要面向高中级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医学以及西医学皮肤性病学科医师、科研、教学人员及基层皮肤科医师。本刊现开设:专家论坛、名医经验、论著、研究报告、性病、临床经验、皮肤外科、药物与临床、病例报告、学术探讨、综述,讲座等栏目。 本刊自创刊发行以来,得到了皮肤科领域广大医生的高度重视。虽刚刚创刊,但已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网”、中国科技信息所“万方数据网络系统”、“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及“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俄罗斯《文摘杂志》”等检索期刊或数据库收录。 为了能及时反映本学科学术水平的发展新动向,及时报道皮肤性病科重大科研成果及研究进展,代表学科发展前沿,使本刊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我刊以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及委员为基础,又广泛吸收本领域的院士、全国知名皮肤科专家及有关边缘学科专家、教授,组成具有一流水平、权威性的编委会。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刊登的内容均为本学科领域较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反映了本学科的重大科研成果(含阶段性成果)和科技进展。发表的论文中,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资助课题及省市科研基金等。内容上有创新,立论科学、正确、充分,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本杂志是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领域唯一的杂志,其特色是中西医结合研究诊疗皮肤病。中国医药学是个伟大的宝库,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研究和提高是我国皮肤性病医学领域的一件大事,本杂志可以说是为中西医结合研究、诊疗皮肤病的理论研究者和临床人员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从发行以来,其论著方面90%为中西医研究的成果,在临床经验栏内90%为中西医结合的治疗经验。其论文水平得到了国内专家的认可。本刊以中西医结合的思路作为研究皮肤病切入点,使这本杂志具有了鲜明的自身特色,而迅速跻身于同领域杂志行列。 正是因该杂志的高起点,使本杂志办出了高水平。为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让更多领域去认识和使用其成果,达到资源共享。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天津市中西医结合皮肤病研究所
出版部门: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2-0709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2-1380/R
邮发代号: 6-172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2002
出版地区 天津
出版地区 天津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 杂志名称: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天津市中西医结合皮肤病研究所
- 国际刊号:1672-0709
- 国内刊号:12-1380/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电针围刺治疗斑块型银屑病疗效观察
目的通过皮损的临床症状改变及检测表皮厚度、乳头密度、血管直径的变化,观察电针围刺对银屑病局限性斑块型皮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分为空白对照组和电针围刺治疗组,通过临床疗效及CLSM(皮肤CT)检测局部皮损治疗前后表皮厚度、乳头密度、血管直径的变化,探讨治疗斑块型银屑病的机制.结果临床观察电针围刺治疗第1、2疗程后,较治疗前硬厚斑块分解、皮损颜色变淡、鳞屑变薄;CLSM检测局部皮损,电针围刺组治疗第1、2......
作者:张秀君;王红梅;刘栋 刊期: 2014- 03
-
开玄解毒法干预斑块型银屑病皮损部位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8、P物质含量的动态变化
目的观察“开玄解毒法”治疗斑块型银屑病过程中,皮损部位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8(IL-8)、P物质(SP)含量的动态变化情况,进而探讨该方法治疗斑块型银屑病的作用机制.方法对12例斑块型银屑病患者采用“开玄解毒法”(口服“开玄解毒方”结合刺络放血疗法)连续治疗3周,以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PASI)评分进行疗效评价;每次刺络放血疗法后(共5次)采集患者治疗过程中皮损部位释放出......
作者:王晓旭;方素萍;杨茂誉;宋坪 刊期: 2014- 03
-
姜黄素对紫外线诱导损伤的HaCaT细胞的保护作用
目的比较姜黄素对UVA、UVB急性损伤的HaCaT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株HaCaT细胞,UVA、UVB照射建立HaCaT细胞急性光损伤模型.姜黄素与HaCaT细胞共培养24h后,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确定无毒性姜黄素浓度.通过MTT法、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添加姜黄素前后,UVA、UVB照射引起的HaCaT细胞损伤情况及胞内活性氧(React......
作者:邓蕙妍;高爱莉;张倩雯;万苗坚;朱慧兰 刊期: 2014- 03
-
成人色素性荨麻疹1例
色素性荨麻疹(Urticariapigmentosa,UP)属于皮肤肥大细胞增生症的一种,病因不明,其发病率为1∶8000~1∶1000之间,男女发病率相当.大多数患者为儿童,成人发病不常见.本文报道1例典型的成人色素性荨麻疹.......
作者:谢艳秋;冯文利 刊期: 2014- 03
-
银屑病合并双侧带状疱疹1例
1临床资料患者女,52岁,2个月前躯干、四肢起红斑,鳞屑,于2012年9月5日来我院就诊,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寻常性银屑病,口服院内制剂消银颗粒,外用醋酸曲安奈德尿素软膏治疗,用药1个月,病情基本控制,无新发皮疹.1周前出现右侧胸背部疼痛,继而出现簇集性水疱,自予阿昔洛韦口服.3d前发现左侧腰腹部、臀部亦出现红斑、水疱,伴有疼痛,来诊.患者既往体健,否认糖尿病、肝炎、结核、肿瘤、艾滋病等病史.......
作者:林伟;孙晓杰;李铁男 刊期: 2014- 03
-
发疹型汗管瘤1例
1临床资料患者,男,27岁.因面部、躯干皮疹伴轻度瘙痒20年,于2013年8月26日来我院就诊.20年前,无明显诱因,患者眼睑、额部出现粟粒大小肤色丘疹,无明显自觉症状,偶有瘙痒,皮疹逐渐增多,约1年后躯干出现棕红色皮疹.自觉皮疹夏季明显,冬季略减轻.出汗时略瘙痒.近年来皮疹逐渐增多,躯干皮疹颜色加深.患者一般情况可,否认基础疾病史,否认乙肝、结核等传染病病史.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专科检查:额......
作者:苏飞;夏云 刊期: 2014- 03
-
小汗腺汗孔瘤恶变1例
恶性小汗腺汗孔瘤(Malignanteccrineporoma,MEP)又称小汗腺汗孔癌(Eccrineporocarcinoma),是较常见的恶性汗腺肿瘤,约占小汗腺癌的一半[1].我科近收治1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67岁.因右大腿伸侧黑色疣状肿物且逐渐增大10年,于2013年3月28日来我科就诊.患者10年前无明显诱因右大腿伸侧出现1个约黄豆大黑色肿物,于我院门诊行手术切除,病理检......
作者:沈博;李琛;柳曦光;李姗姗;付涛 刊期: 2014- 03
-
两种维生素E乳剂保湿性的比较
目的了解维生素E乳喷雾剂的保湿效果及患者的依从性,与对照乳液比较,评价其优劣.方法共观察40例受试者,采用自身对照试验,分别在基线、2周后、4周后检测靶部位皮肤的角质层含水量、经表皮失水率、pH值,受试者主观评价.结果全部受试者均完成了试验,未发生不良反应.2组之间靶部位的角质层含水量、经表皮失水率、pH值在0,2,4周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靶部位的角质层含水量在2周及4周后均......
作者:刘方;孙晓岩;张秀英;佟春光;彭世光 刊期: 2014- 03
-
复方苦参酊剂对家兔皮肤刺激性研究
目的考察复方苦参酊剂对家兔皮肤的刺激性.方法按照中药新药指导原则,在健康家兔脱毛后分别给予外用酊剂、70%乙醇,用药后测量家兔体质量,观察外观体征、行为活动、进食、排泄等一般情况,观察皮肤的刺激性反应,并计算积分.结果复方苦参酊剂对家兔正常皮肤及破损皮肤的平均刺激分值均为0分,即家兔多次涂用此药后,完整皮肤及破损皮肤的涂药部位均未见异常改变.结论中药外用酊剂对家兔皮肤无刺激性,是一种安全性较好的外......
作者:刘慧民;陈向齐;刘玉明;李珂娴;何颖;沈先荣 刊期: 2014- 03
-
六味地黄丸联合伐昔洛韦对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效果及T淋巴细胞调控研究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丸联合伐昔洛韦对复发性生殖器疱疹(GH)复发情况的影响及其免疫调节作用.方法将76例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8例,治疗组予六味地黄丸联合伐昔洛韦片治疗,对照组单用伐昔洛韦片治疗,2组连续用药6个月.治疗前、后分别检测患者的免疫功能,并比较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结束后,治疗组T淋巴细胞CD4+和CD4+/CD8+比值升高,CD8+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作者:黄贵义;付兰红;邬松涛;吴相华;林雪峰 刊期: 2014- 03
动态资讯
- 1 肉芽肿性唇炎1例
- 2 来氟米特对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狼疮样小鼠肾组织BMP-7、TGF-β1表达的影响
- 3 中药清热解毒、利湿祛疣法外治湿毒型尖锐湿疣临床观察
- 4 嗜酸粒细胞增多综合征12例临床分析
- 5 鲍温氏病皮损周围出现白癜风1例
- 6 健脾化湿颗粒治疗儿童遗传过敏性皮炎64例
- 7 红蓝光联合阿达帕林治疗轻中度痤疮临床疗效观察
- 8 中药白蚀丸口服联合西药外用治疗白癜风临床观察
- 9 窄谱中波紫外线对寻常性银屑病Th1/Th2平衡偏移的影响
- 10 不同剂量凉血活血复方对小鼠上皮细胞增殖、表皮细胞分化、血浆内皮素1及血清可溶性E-选择素的影响
- 11 利用基因芯片筛选与银屑病发病相关的GPCR家族基因
- 12 67例重症药疹的治疗分析
- 13 北医系统皮肤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轮转安排的问卷调查
- 14 银屑病患者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生率和相关临床指标分析
- 15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医辨证分型与白介素2、白介素10的关系研究
- 16 磷酸二酯酶4抑制剂Hemay005对角质形成细胞炎性因子产生的影响
- 17 黄芪注射液对银屑病外周血淋巴细胞白介素-2及其受体的影响
- 18 防御素的研究进展
- 19 三联疗法治疗早期带状疱疹预防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观察
- 20 祛瘀镇痛汤治疗重度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