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于2002年12月正式创刊,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学会主管,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天津市中西医结合皮肤病研究所主办的皮肤性病学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学术期刊,是全国唯一的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期刊。   我们的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和政策,宣传党的中医政策。发扬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的特色,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和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相结合的方针,促进国内外皮肤病学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学术交流,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体系架桥铺路。主要报道皮肤性病学在中医、中西医结合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治疗进展,同时报道现代医学在皮肤性病学科的新进展、新技术。主要面向高中级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医学以及西医学皮肤性病学科医师、科研、教学人员及基层皮肤科医师。本刊现开设:专家论坛、名医经验、论著、研究报告、性病、临床经验、皮肤外科、药物与临床、病例报告、学术探讨、综述,讲座等栏目。   本刊自创刊发行以来,得到了皮肤科领域广大医生的高度重视。虽刚刚创刊,但已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网”、中国科技信息所“万方数据网络系统”、“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及“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俄罗斯《文摘杂志》”等检索期刊或数据库收录。   为了能及时反映本学科学术水平的发展新动向,及时报道皮肤性病科重大科研成果及研究进展,代表学科发展前沿,使本刊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我刊以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及委员为基础,又广泛吸收本领域的院士、全国知名皮肤科专家及有关边缘学科专家、教授,组成具有一流水平、权威性的编委会。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刊登的内容均为本学科领域较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反映了本学科的重大科研成果(含阶段性成果)和科技进展。发表的论文中,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资助课题及省市科研基金等。内容上有创新,立论科学、正确、充分,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本杂志是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领域唯一的杂志,其特色是中西医结合研究诊疗皮肤病。中国医药学是个伟大的宝库,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研究和提高是我国皮肤性病医学领域的一件大事,本杂志可以说是为中西医结合研究、诊疗皮肤病的理论研究者和临床人员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从发行以来,其论著方面90%为中西医研究的成果,在临床经验栏内90%为中西医结合的治疗经验。其论文水平得到了国内专家的认可。本刊以中西医结合的思路作为研究皮肤病切入点,使这本杂志具有了鲜明的自身特色,而迅速跻身于同领域杂志行列。   正是因该杂志的高起点,使本杂志办出了高水平。为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让更多领域去认识和使用其成果,达到资源共享。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天津市中西医结合皮肤病研究所

出版部门: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2-0709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2-1380/R

邮发代号: 6-172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2002

出版地区 天津

出版地区 天津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首页>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天津市中西医结合皮肤病研究所
  • 国际刊号:1672-0709
  • 国内刊号:12-1380/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CA 化学文摘(美), 维普收录(中)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7年第3期文章
  • 深圳地区500例过敏性皮肤病斑贴试验结果分析

    目的分析深圳地区过敏性皮肤病患者常见的接触性过敏原.方法对来自我科门诊的500例过敏性皮肤病患者进行瑞敏欧洲标准系列斑贴试验,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500例患者中,斑贴试验总阳性率为49.80%,阳性率列前5位的过敏原依次为硫酸镍(21.20%)、卡松CG(14.40%)、氯化钴(7.40%)、重铬酸钾(5.80%)、甲醛(4.80%),男女斑贴试验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病种间斑贴试验总阳......

    作者:郑结成;徐宁;张杰;周静;于波;窦侠 刊期: 2017- 03

  • 大翅蓟属植物提取物对皮肤屏障功能损伤的修复作用探讨

    目的观察大翅蓟属植物提取物对皮肤屏障相关蛋白的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屏障修复作用.方法通过使用胶带黏贴的方法,对离体培养的皮肤造成皮肤屏障功能损伤模型,每隔2d涂抹大翅蓟属植物提取物,7d后评估损伤皮肤的淋巴上皮Kazal型相关抑制因子(Lympho-epithelialKazaltyperelatedinhibitor,LEKTI),兜甲蛋白(Loricrin,LOR),内披蛋白(Involucri......

    作者:陈俊杰;唐翠;严明强;沈玲华 刊期: 2017- 03

  • 黑色素瘤转移相关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目的通过对与黑色素瘤转移相关的基因芯片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为探索黑色素瘤转移的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公共基因数据库(GEO)中下载与黑色素瘤转移相关的基因芯片数据,经数据预处理后,分别通过BRB-ArrayTools软件、DAVID在线分析软件、STRING在线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进行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功能注释、通路分析、蛋白互作网络分析并计算网络及各个节点的拓扑特性.结果BRB......

    作者:吴星;袁定芬 刊期: 2017- 03

  • 香蓝驱毒颗粒治疗扁平疣临床疗效及对IL-10、IFN-γ的影响

    目的探讨中药香蓝驱毒颗粒对扁平疣患者白细胞介素(IL)-10、干扰素(IFN)-γ水平的影响.方法对照组60例扁平疣患者外用α-2b干扰素凝胶,治疗组60例扁平疣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口服香蓝驱毒颗粒,均用药6周.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治疗组及对照组扁平疣患者治疗前后及正常人群组血清IL-10及IFN-γ水平.结果治疗前扁平疣患者组IL-10水平高于正常人组(P<0.01),IF......

    作者:李金勇;周洪文;封常霞;刘志香;仪晓芹 刊期: 2017- 03

  • 不同病程尖锐湿疣患者HPV感染与T细胞亚群表达情况的关系

    目的探讨不同病程尖锐湿疣(CA)患者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与T细胞亚群表达情况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151例CA患者,根据病程长短分为A、B组,A组病程≤3个月,B组病程>3个月,A组97例,B组54例,另选同期体检健康的51例作为对照组.采集3组患者外周血,并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情况.取脱落疣体细胞,并使用核酸快速杂交分型法检测HPV-D......

    作者:李伟权;陈宏辉;周秀莲;胡婷 刊期: 2017- 03

  • 清热利湿饮对HaCaT细胞衰老的影响及其机制分析

    目的观察清热利湿饮对人角质形成细胞株HaCaT细胞衰老的影响,探讨其分子作用机制.方法使用SA-β-Gal(β-半乳糖苷酶)染色法检测清热利湿饮对细胞衰老的影响;BrdU检测细胞DNA合成,Westernblot和realtimePCR检测细胞衰老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清热利湿饮药物处理可明显促进HaCat细胞衰老;Westernblot结果示清热利湿可促进p21蛋白表达上调,抑制p2......

    作者:孙淑娜;李翔宇;魏海峰;李广远;辛静昕;纪云;张晓杰 刊期: 2017- 03

  • 三黄膏治疗下肢静脉曲张伴淤积性皮炎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三黄膏治疗下肢静脉曲张伴淤积性皮炎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5月-2015年12月在本院皮肤科门诊治疗的194例下肢静脉曲张伴淤积性皮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97例,对照组均采用糠酸莫米松软膏涂抹患处治疗,试验组采用自制三黄膏涂抹患处治疗,治疗4周后进行临床症状、生存质量、临床效果评价.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皮损面积、皮损严重程度、瘙瘁、色素沉着......

    作者:杨帆;秦涛;赵婵;孙晓辉;王华;王锁杏 刊期: 2017- 03

  • 点阵激光联合中药龙胆泻肝汤治疗白癜风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点阵激光联合中药龙胆泻肝汤治疗白癜风的临床疗效,为治疗白癜风提供一种安全快速的新疗法.方法白癜风患者64例完全随机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点阵激光联合中药龙胆泻肝汤疗法,对照组采用微火针联合中药龙胆泻肝汤疗法,1次/月,1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并记录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3个疗程结束后愈显率为83.3%,对照组39.3%.经卡方检验,2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作者:刘景卫;戴永江;王鹏;邢红宇;曾慧明 刊期: 2017- 03

  • 玉屏风口服液联合依巴斯汀片及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儿童慢性荨麻疹116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玉屏风口服液联合依巴斯汀片及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儿童慢性荨麻疹的近期、远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门诊治疗的232例慢性荨麻疹患儿随机分成2组,其中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为116例.对照组口服依巴斯汀及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服用玉屏风口服液,疗程均为6周.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疗效,在治疗结束3个月后和治疗结束6个月后分别观察2组治愈病例的复发率.结果治疗6周后治疗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

    作者:王胜春;王胜;李琳;李真真;宋俐 刊期: 2017- 03

  • 湿疹1号对脾虚型豚鼠急性湿疹模型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湿疹1号对血清噬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的作用并分析其对T细胞亚群CD4+、CD8+及其比值的影响,探讨该药治疗急性脾虚湿疹的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豚鼠随机分成5组,即空白对照组、脾虚急性湿疹空白对照组、脾虚急性湿疹中药治疗低、高剂量组,中药(黄柏胶囊)阳性对照组.采用DNCB涂抹及饮食不节、疲劳过度致脾虚证法建立豚鼠急性脾虚湿疹模型,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与流式细胞术进行血E......

    作者:王奂云;李忻红;田静;马贤德 刊期: 2017-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