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于2002年12月正式创刊,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学会主管,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天津市中西医结合皮肤病研究所主办的皮肤性病学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学术期刊,是全国唯一的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期刊。 我们的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和政策,宣传党的中医政策。发扬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的特色,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和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相结合的方针,促进国内外皮肤病学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学术交流,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体系架桥铺路。主要报道皮肤性病学在中医、中西医结合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治疗进展,同时报道现代医学在皮肤性病学科的新进展、新技术。主要面向高中级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医学以及西医学皮肤性病学科医师、科研、教学人员及基层皮肤科医师。本刊现开设:专家论坛、名医经验、论著、研究报告、性病、临床经验、皮肤外科、药物与临床、病例报告、学术探讨、综述,讲座等栏目。 本刊自创刊发行以来,得到了皮肤科领域广大医生的高度重视。虽刚刚创刊,但已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网”、中国科技信息所“万方数据网络系统”、“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及“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俄罗斯《文摘杂志》”等检索期刊或数据库收录。 为了能及时反映本学科学术水平的发展新动向,及时报道皮肤性病科重大科研成果及研究进展,代表学科发展前沿,使本刊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我刊以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及委员为基础,又广泛吸收本领域的院士、全国知名皮肤科专家及有关边缘学科专家、教授,组成具有一流水平、权威性的编委会。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刊登的内容均为本学科领域较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反映了本学科的重大科研成果(含阶段性成果)和科技进展。发表的论文中,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资助课题及省市科研基金等。内容上有创新,立论科学、正确、充分,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本杂志是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领域唯一的杂志,其特色是中西医结合研究诊疗皮肤病。中国医药学是个伟大的宝库,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研究和提高是我国皮肤性病医学领域的一件大事,本杂志可以说是为中西医结合研究、诊疗皮肤病的理论研究者和临床人员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从发行以来,其论著方面90%为中西医研究的成果,在临床经验栏内90%为中西医结合的治疗经验。其论文水平得到了国内专家的认可。本刊以中西医结合的思路作为研究皮肤病切入点,使这本杂志具有了鲜明的自身特色,而迅速跻身于同领域杂志行列。 正是因该杂志的高起点,使本杂志办出了高水平。为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让更多领域去认识和使用其成果,达到资源共享。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天津市中西医结合皮肤病研究所
出版部门: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2-0709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2-1380/R
邮发代号: 6-172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2002
出版地区 天津
出版地区 天津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 杂志名称: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天津市中西医结合皮肤病研究所
- 国际刊号:1672-0709
- 国内刊号:12-1380/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中药内服联合非那雄胺治疗男性雄激素性秃发临床观察及依从性分析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联合1mg非那雄胺治疗男性雄激素性秃发(AGA)的疗效.方法青年男性AGA患者共70例,随机分为2组,分别予口服1mg非那雄胺联合中药、单纯口服中药治疗,观察2组治疗3、6个月时头皮局部症状(油腻、瘙痒、头屑)、毛发生长改善情况.结果中药内服联合1mg非那雄胺治疗湿热青年男性型脱发28例(剔除脱落7例),止脱率为89.3%,有效率为82.2%;对照组收录27例(剔除脱落8例),止脱......
作者:姬程;陶茂灿 刊期: 2017- 05
-
郁金银屑片对Balb/c裸鼠银屑病模型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郁金银屑片对Balb/c裸鼠银屑病模型皮损组织中角质细胞生长因子(Keratinocytegrowthfactor,KGF)和双调蛋白(Amphiregulin,AREG)及两者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6只Balb/c裸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和郁金银屑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另2组裸鼠均用10%普萘洛尔涂于背部皮肤,2次/d,连续1周的方法造银屑病模型.成模后郁金银屑组按0.25g/kg......
作者:陈少秀;余静;冯萍;秦本露;杜晓 刊期: 2017- 05
-
近5年中医治疗湿疹的研究进展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具有多形性皮损和渗出倾向的一种皮肤炎症反应,本病病因复杂,病情易反复,转为慢性后迁延不愈.其西医病因较为复杂,中医病因多与风、湿、热等外邪,兼及脏腑功能失调等内因相关.本文从中医治疗湿疹的辨证思路出发,分别从中医内、外治法,以及其他治法的角度,对近5年中医治疗湿疹的研究进展加以论述总结.......
作者:王雅莉;李彤彤;赵艳霞 刊期: 2017- 05
-
食物过敏的致敏途径及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由IgE抗体引起的食物过敏反应性皮肤病较为常见.探讨食物过敏的致敏途径及发生机制对临床有着重要意义.食物致敏的途径除消化道之外,还有经鼻腔黏膜的途径,如花粉-食物过敏反应综合征(Pollen-foodallergysyndrome)等.此外食物抗原也可以经皮肤致敏,如橡胶-水果综合征(Latex-fruitsyndrome)等.当患者皮肤屏障功能损害时,食物抗原也可以经皮肤吸收,引发过敏反应.食物......
作者:王东明;左媛媛;何翔;张慧敏 刊期: 2017- 05
-
Rab蛋白在黑素小体合成及转运中的作用
Rab蛋白家族是小G蛋白超家族中大的亚家族,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真核生物中,是囊泡运输重要的调节因子,具有调节囊泡的靶向运输、囊泡的拴系、与靶膜泊位与融合、囊泡的芽生等作用.皮肤的颜色与黑素小体的合成和转运密切相关.哺乳动物的Rab蛋白大约有60种,其中的Rab32/38和Rab9a在黑素小体的合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Rab27a、Rab21、Rab17及Rab36在黑素小体的转运过程......
作者:王敏;宋秀祖 刊期: 2017- 05
-
恶性雀斑样痣临床研究进展
恶性雀斑样痣是一种较为少见的恶性黑色瘤,在美国,恶性雀斑样痣占全部皮肤恶性黑素瘤的4%,其患病率与年龄的增长呈正相关.常发生于年龄较大者,几乎均见于暴露部位,尤以面部常见,少数也可发生于手背等肢端部位,极少数也可发生于非暴露部位.组织活检是其佳确诊方法.目前指南建议:手术切除仍是其首选治疗.本文就目前对恶性雀斑样痣的新临床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刘引引 刊期: 2017- 05
-
色素血管性斑痣性错构瘤病1例
1临床资料患儿女,3个月26天,因右侧头面部大片鲜红色斑,躯干、双下肢大片蓝色斑、鲜红色斑3个月余,于2016年12月25日来我院皮肤科就诊.家长诉患儿出生时发现右侧头面部分布大片鲜红色斑疹,背部、骶尾部、双下肢大片青灰色斑片和鲜红色斑疹,哭闹时红色斑疹颜色加深、明显,安静及熟睡时斑疹颜色变浅,无明显自觉症状,皮损无糜烂、渗出,巩膜颜色无改变,之前未予诊治.病程中皮损颜色、范围无明显改变.患儿一般......
作者:邓琪;王昌媛;李春霞;熊娟娟;王艳菊;张吕亚;毕健平 刊期: 2017- 05
-
多发鲍温病1例
报告腹部多发鲍温病1例.患者女,38岁.腹部褐色皮疹7年,加重伴多发1年.皮肤科情况:左右腹部及左腹股沟处各见3.5cm×3cm、1.8cm×1.5cm、0.6cm×0.5cm大小类圆形红褐色略隆起斑丘疹,界清,边缘轻微隆起,中央污黄色厚痂或血痂.组织病理符合鲍温病.确诊后手术扩大切除.......
作者:龙梅;李东霞 刊期: 2017- 05
-
大疱性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
报道大疱性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例1例.患者女,27岁.面部红斑伴发热、关节疼痛、口腔溃疡反复发作3个月余,加重1个月,实验室检查符合SLE诊断.治疗第10天患者面部、背部红斑上持续新发水疱,背部水疱取病理示:表皮下水疱形成,疱内及真皮浅层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浸润.直接免疫荧光示基底膜带IgG及IgM线状荧光沉积.治疗以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为主,治疗有效.......
作者:梁俊梅;张宇;许俨;王磊;张峻岭 刊期: 2017- 05
-
再生障碍性贫血行异基因干细胞移植后白癜风1例
1临床资料患儿男,13岁,因“面部、躯干、四肢皮肤白斑4年余”入院.患儿6年前先后在上海仁济医院及儿童医学中心确诊为“极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于2011年5月30日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行异基因(10个点)造血干细胞移植术,术后常规予“环孢素、泼尼松片”等免疫抑制治疗2年.移植后约半年,患儿腹部出现白斑,当时未予特殊处理,后白斑逐渐变大增多.......
作者:陈荣;许爱娥 刊期: 2017- 05
动态资讯
- 1 自制中药倒膜联合火针治疗面部扁平疣60例疗效观察
- 2 中药冻疮洗剂治疗冻疮320例临床观察
- 3 自拟消导汤联合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治疗轻、中度寻常痤疮60例
- 4 光子嫩肤仪治疗局部多毛、雀斑的疗效观察
- 5 女阴硬化性萎缩性苔藓与相关癌基因的研究进展
- 6 老年皮肤瘙痒症患者血清特异性IgE的检测分析
- 7 黄褐斑的治疗进展
- 8 白癜风的外科治疗
- 9 果酸联合点阵式Er∶YAG激光治疗面部毛孔粗大的临床疗效观察
- 10 针刺耳穴治疗老年皮肤瘙痒症疗效观察
- 11 天津地区296例过敏性疾病皮肤点刺试验结果分析
- 12 中医美白祛斑、散结除疤外用古方溯源(三)——明清时期选方用药特点
- 13 微创活检术在尖锐湿疣诊断中的应用
- 14 内服祛疣汤、外用0.1%维A酸霜治疗扁平疣疗效观察
- 15 祛毒胶囊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缓解期的疗效评价
- 16 沉默miR-23a对中波紫外线诱导成纤维细胞自噬的作用研究
- 17 中药对黑素细胞生物学活性影响的研究进展
- 18 CD80和CD86分子参与带状疱疹发生的意义探讨
- 19 面部不明原因皮炎接触过敏原分析
- 20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并发皮肤损害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