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于2002年12月正式创刊,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学会主管,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天津市中西医结合皮肤病研究所主办的皮肤性病学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学术期刊,是全国唯一的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期刊。 我们的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和政策,宣传党的中医政策。发扬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的特色,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和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相结合的方针,促进国内外皮肤病学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学术交流,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体系架桥铺路。主要报道皮肤性病学在中医、中西医结合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治疗进展,同时报道现代医学在皮肤性病学科的新进展、新技术。主要面向高中级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医学以及西医学皮肤性病学科医师、科研、教学人员及基层皮肤科医师。本刊现开设:专家论坛、名医经验、论著、研究报告、性病、临床经验、皮肤外科、药物与临床、病例报告、学术探讨、综述,讲座等栏目。 本刊自创刊发行以来,得到了皮肤科领域广大医生的高度重视。虽刚刚创刊,但已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网”、中国科技信息所“万方数据网络系统”、“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及“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俄罗斯《文摘杂志》”等检索期刊或数据库收录。 为了能及时反映本学科学术水平的发展新动向,及时报道皮肤性病科重大科研成果及研究进展,代表学科发展前沿,使本刊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我刊以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及委员为基础,又广泛吸收本领域的院士、全国知名皮肤科专家及有关边缘学科专家、教授,组成具有一流水平、权威性的编委会。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刊登的内容均为本学科领域较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反映了本学科的重大科研成果(含阶段性成果)和科技进展。发表的论文中,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资助课题及省市科研基金等。内容上有创新,立论科学、正确、充分,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本杂志是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领域唯一的杂志,其特色是中西医结合研究诊疗皮肤病。中国医药学是个伟大的宝库,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研究和提高是我国皮肤性病医学领域的一件大事,本杂志可以说是为中西医结合研究、诊疗皮肤病的理论研究者和临床人员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从发行以来,其论著方面90%为中西医研究的成果,在临床经验栏内90%为中西医结合的治疗经验。其论文水平得到了国内专家的认可。本刊以中西医结合的思路作为研究皮肤病切入点,使这本杂志具有了鲜明的自身特色,而迅速跻身于同领域杂志行列。 正是因该杂志的高起点,使本杂志办出了高水平。为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让更多领域去认识和使用其成果,达到资源共享。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天津市中西医结合皮肤病研究所
出版部门: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2-0709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2-1380/R
邮发代号: 6-172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2002
出版地区 天津
出版地区 天津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 杂志名称: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天津市中西医结合皮肤病研究所
- 国际刊号:1672-0709
- 国内刊号:12-1380/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钙调磷酸酶抑制剂他克莫司、吡美莫司在特应性皮炎外的皮肤科应用
大量研究表明,长期、大面积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皮肤病可能产生许多不良反应.外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TCIS)是皮肤科相对较新的一类药物,由于其疗效好、安全性高,可长期使用,已经被提出作为一种长期外用的糖皮质激素的替代治疗方案,在皮肤科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杨赛琳;许爱娥 刊期: 2018- 01
-
曲尼司特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曲尼司特是一种色氨酸代谢产物,初作为一种抗过敏药预防和治疗各种变态反应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特应性皮炎、过敏性结膜炎.近期研究表明,其可应用于更广泛的疾病,如纤维增生性疾病、癌症、心血管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眼部疾病、糖尿病和肾脏疾病.其不良反应极少,患者耐受性良好.本文就曲尼司特适用症及可能的作用机制做一综述.......
作者:孙敏;侯麦花 刊期: 2018- 01
-
孢子丝菌病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新进展
孢子丝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是土壤、木材及植物的腐生菌.皮肤外伤后接触到被孢子丝菌污染的物质是该病传播的主要途径.孢子丝菌病是由孢子丝菌感染皮肤、皮下组织、黏膜和局部淋巴系统所引起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偶可播散全身,引起多系统性损害.本病可以散发,也可呈职业性或地方性小范围流行.现代医学具体的治疗方案需根据患者的个体化差异调整,祖国医学虽无孢子丝菌病中医相应病名,但主要归因于劳作不甚,皮肤破伤,湿毒之......
作者:刘栋;王绍瑜;张宇 刊期: 2018- 01
-
肠-脑-皮肤轴与特应性皮炎
特应性皮炎作为世界范围内常见的皮肤病,病因不明,临床上具有慢性、复发性等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发现慢性皮肤病和心理疾病共病率逐年上升,且跨学科研究表明肠道、肠道微生物异常以及心理疾病与皮肤疾病之间存在着关联性的通信轴,例如既往已经证实的肠-脑轴、脑-皮肤轴.因此肠道功能的完整性和肠道茵群的平衡状态可能在皮肤炎症和情绪行为中起到中介作用,即存在肠-脑-皮肤轴.本文探讨了肠道茵群和心理因素......
作者:王晓萌;张玉环;张理涛 刊期: 2018- 01
-
以骨损害为首发表现的SAPHO综合征1例及文献复习
报告1例以骨损害为首发表现的SAPHO综合征.患者男,33岁,右胸锁关节、骶髂关节间断疼痛1年伴双手掌水疱脓疱8个月.体检:右侧胸锁关节肥大,轻压痛.双手掌部、双足跖部及侧缘弥漫性红斑基础上散在分布针尖至粟粒大小水疱、脓疱,部分干涸结痂脱屑.诊断为SAPHO综合征.结合病例及相关文献对该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进行了分析总结.......
作者:刘宏业;尹跃平;张国毅 刊期: 2018- 01
-
肉芽肿性唇炎1例
报告肉芽肿性唇炎1例.患者女,36岁.反复上唇弥漫性肿胀7个月.组织病理学检查示:表皮轻微角化过度伴角化不全,真皮内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及浆细胞呈片状浸润,可见上皮样细胞,可见扩张的淋巴管腔.诊断为肉芽肿性唇炎.......
作者:姜群群;唐洪玉 刊期: 2018- 01
-
泛发性疣状痣伴感染1例
患者男,15岁.颈部、躯干、四肢及阴囊部黑褐色疣状丘疹15余年.皮肤科情况:颈部、前胸、后背见不规则片状黑褐色皮疹,双侧腋下可见簇集乳头瘤样斑块,双侧胁肋部皮疹呈片状疣状增生,髋部及外阴部密集丘疹融合成片.双上肢伸侧、双下肢屈侧明显条索状线状疣状增生,表面粗糙,质地硬,双下肢屈侧有明显鳞屑及痂皮,可见大小不一的颗粒状隆起角化.组织病理检查:表皮角化不全,浅表结痂,角层下海绵状小脓疱,真皮浅层水肿,......
作者:骆庆;谢艳秋 刊期: 2018- 01
-
面部带状黑头粉刺样痣1例
黑头粉刺样痣又称毛囊角化痣、痤疮样痣,是一种先天性的毛囊皮脂腺发育异常[1].本病临床少见,现报告1例如下.1临床资料患儿男,9个月,因左侧面部黑色丘疹半年,于2017年1月就诊.半年前,患儿左侧面部出现数个黑色丘疹,无自觉症状,未予以诊治,丘疹逐渐扩大、增多.患儿系足月顺产,母乳喂养,按时添加辅食,家长否认其他系统性疾病病史,家族中无遗传病史及类似疾病患者.体检: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检查:左侧......
作者:彭科;张敏;江夏;刘小晓 刊期: 2018- 01
-
艾滋病相关型卡波西肉瘤1例
报告艾滋病相关型卡波西肉瘤(Kaposissarcoma,KS)1例.患者男,33岁,全身紫黑色结节、斑块5个月.皮肤科检查:面部、躯干、四肢可见大小不等的散在的紫黑色结节、斑块,斑块表面凹凸不平,双足斑块表面破溃,结痂.实验室检查:抗艾滋病病毒(HIV)抗体初筛及确证实验均为阳性,CD4+T淋巴细胞计数42个/μL.皮损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均符合KS肉瘤.诊断:艾滋病相关型KS.......
作者:张云霞;叶建州;欧阳晓勇;伍迪;赵丽娟 刊期: 2018- 01
-
外阴鳞状细胞癌1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外阴鳞状细胞癌的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及综合治疗方法.方法通过1例外阴鳞状细胞癌病例报告并文献复习.结果本例患者排除了其他部位肿瘤转移,并且病理结合淋巴结穿刺活接及免疫组化结果,本例可确诊为外阴鳞状细胞癌.治疗上经过多学科会诊,首选同步放化疗治疗方案.结论非暴露部位出现触痛或破溃性皮损时,应高度警惕鳞状细胞癌的可能.该病误诊率高,及时行组织病理检查有助于本病早期诊断及治疗.......
作者:刘杰;彭勇;赵肖庆 刊期: 2018- 01
动态资讯
- 1 雷公藤多苷对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患者趋化因子IP-10、Eotaxin mRNA表达的影响
- 2 肺俞穴埋线联合维胺酯内服治疗寻常痤疮
- 3 窄谱中波紫外线对银屑病皮损VEGF、bFGF表达及微血管密度水平的影响
- 4 循证护理在银屑病心理护理中的应用
- 5 白细胞介素1α对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水通道蛋白3表达的调节
- 6 光动力三阶段治疗女性肛周尖锐湿疣46例疗效分析
- 7 单侧线状汗孔角化症一例
- 8 包皮环切术预防阴茎尖锐湿疣复发疗效观察
- 9 皮肤细胞蛋白质组质谱分析方法的建立及肽质量指纹图谱的构建
- 10 寻常痤疮中医证素与陛激素的相关性研究
- 11 龙胆草对黑素小体转运的影响
- 12 夹脊穴配合刺络拔罐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32例
- 13 浅谈阴虚恋湿在皮肤病中的应用
- 14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治疗进展
- 15 夹脊穴治疗带状疱疹临床对照研究文献的Meta分析
- 16 1619例尖锐湿疣患者人乳头瘤病毒基因型检测及分析
- 17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前列腺炎患者解脲支原体和沙眼衣原体
- 18 女阴硬化性萎缩性苔藓与相关癌基因的研究进展
- 19 阿昔洛韦联合二十五味珊瑚丸治疗带状疱疹
- 20 苦参素联合甘草酸苷对湿疹患者辅助性T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