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于2002年12月正式创刊,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学会主管,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天津市中西医结合皮肤病研究所主办的皮肤性病学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学术期刊,是全国唯一的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期刊。   我们的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和政策,宣传党的中医政策。发扬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的特色,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和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相结合的方针,促进国内外皮肤病学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学术交流,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体系架桥铺路。主要报道皮肤性病学在中医、中西医结合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治疗进展,同时报道现代医学在皮肤性病学科的新进展、新技术。主要面向高中级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医学以及西医学皮肤性病学科医师、科研、教学人员及基层皮肤科医师。本刊现开设:专家论坛、名医经验、论著、研究报告、性病、临床经验、皮肤外科、药物与临床、病例报告、学术探讨、综述,讲座等栏目。   本刊自创刊发行以来,得到了皮肤科领域广大医生的高度重视。虽刚刚创刊,但已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网”、中国科技信息所“万方数据网络系统”、“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及“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俄罗斯《文摘杂志》”等检索期刊或数据库收录。   为了能及时反映本学科学术水平的发展新动向,及时报道皮肤性病科重大科研成果及研究进展,代表学科发展前沿,使本刊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我刊以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及委员为基础,又广泛吸收本领域的院士、全国知名皮肤科专家及有关边缘学科专家、教授,组成具有一流水平、权威性的编委会。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刊登的内容均为本学科领域较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反映了本学科的重大科研成果(含阶段性成果)和科技进展。发表的论文中,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资助课题及省市科研基金等。内容上有创新,立论科学、正确、充分,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本杂志是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领域唯一的杂志,其特色是中西医结合研究诊疗皮肤病。中国医药学是个伟大的宝库,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研究和提高是我国皮肤性病医学领域的一件大事,本杂志可以说是为中西医结合研究、诊疗皮肤病的理论研究者和临床人员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从发行以来,其论著方面90%为中西医研究的成果,在临床经验栏内90%为中西医结合的治疗经验。其论文水平得到了国内专家的认可。本刊以中西医结合的思路作为研究皮肤病切入点,使这本杂志具有了鲜明的自身特色,而迅速跻身于同领域杂志行列。   正是因该杂志的高起点,使本杂志办出了高水平。为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让更多领域去认识和使用其成果,达到资源共享。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天津市中西医结合皮肤病研究所

出版部门: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2-0709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2-1380/R

邮发代号: 6-172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2002

出版地区 天津

出版地区 天津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首页>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天津市中西医结合皮肤病研究所
  • 国际刊号:1672-0709
  • 国内刊号:12-1380/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CA 化学文摘(美), 维普收录(中)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03年第1期文章
  • 链球菌抗原刺激的银屑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培养上清液对角质形成细胞的作用

    目的了解链球菌抗原刺激的银屑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培养上清液对角质形成细胞的作用以探讨链球菌感染后的银屑病的发病机制.方法3H-TdR掺入法检测PBMCs培养上清液对角质形成细胞DNA合成的影响;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和人类白细胞抗原DR分子(HLA-DR)表达.结果银屑病患者链球菌抗原刺激的PBMCs培养上清液对角质形成细胞的促增殖作用较对照组显著增强,并......

    作者:张理涛;李瑞玲;鄂丽红;陈学荣 刊期: 2003- 01

  • 中药抗炎1号注射液对急性湿疹患者自然杀伤细胞、白介素2和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的影响

    目的观察中药抗炎1号注射液治疗急性湿疹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对患者自然杀伤细胞(NK)、白介素2(IL-2)和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lL-2R)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抗炎1号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30例急性湿疹,在观察疗效同时对治疗前后患者外周血中NK细胞及IL-2、sIL-2R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治疗30例患者中,痊愈6例,显效16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达73.33%.同时比较患者治......

    作者:潘祥龙;边风华 刊期: 2003- 01

  • 青蒿琥酯对狼疮样小鼠肾脏白介素6和转化生长因子β的影响

    目的研究青蒿琥酯治疗狼疮样小鼠后肾脏白细胞介素6(IL-6)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表达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亲代BALB/c鼠淋巴细胞经静脉途径输入到(C57BL/6×BALB/c)F1小鼠体内,诱导成狼疮鼠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IL-6和TGF-β在肾脏组织中的表达.结果狼疮样小鼠肾脏IL-6过度表达,肾小球上皮细胞TGF-β染色程度积分低,肾小球系膜细胞的积分高.青蒿琥酯治疗后,......

    作者:朱卫星;顾军 刊期: 2003- 01

  • 胶带粘贴试验前后皮肤生物物理参数的变化

    目的了解6个皮肤生物物理参数在皮肤受到物理性刺激后变化情况.方法用3M胶带粘贴面部2次,臂部10次,在粘贴前及粘贴至2、5、10次时进行经表皮失水率(transepidernalwaterloss,TEWL)、皮肤电容量(capicitance,CAP)、红斑指数(erythema-index,EX)、黑素指数(melanin-index,MX)、L*、a*的检测.结果发现面部粘贴后TEWL、CA......

    作者:吴琰瑜;王学民;周玉田;谈益妹;程英;叶蔓莉;储蕙;林银芬;张清祥;陈德利 刊期: 2003- 01

  • 气球细胞黑素瘤一例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66岁,因全身皮疹伴痒痛8月余就诊.患者自1998年4月背部出现粟粒大红色丘疹伴痒,逐渐皮疹增大为黄豆、花生米大,色变黑,并发展至全身.......

    作者:孔庆云;张锦章;张惠芳;陈龙 刊期: 2003- 01

  • H1受体拮抗剂在儿童中使用的安全性

    H1受体拮抗剂(H1receptorantagonists,H1RAS)传统地按其药理作用不同分为:第一代H1RAS,如氯苯那敏、赛庚啶、羟嗪等;第二代H1RAS,如西替利嗪、氯雷他啶、咪唑斯汀、阿司咪唑等;第三代H1RAS,如非索非那丁、去甲基阿司咪唑、脱羧基氯雷他啶等.......

    作者:梁燕华;张学军;杨森 刊期: 2003- 01

  • 皮肤生理量化指标研究新进展

    对于中医、中西医结合工作者,充分利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科学方法来研究皮肤科中西医结合的医疗、保健和美容作用,量化治疗效应的问题尤其重要.......

    作者:张怀亮 刊期: 2003- 01

  • 分子生物学方法在真菌感染诊断中的应用

    真菌感染的诊断以往主要以形态学为依据,即通过培养或者直接镜检阳性为指标.近年来,随着免疫学、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检测手段不断被应用于真菌病诊断及菌种鉴定中,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更使得从分子水平上诊断真菌感染成为可能,并可使感染菌种的确立与快速诊断一步完成.......

    作者:李东明;李若瑜;王端礼;陈学荣;马圣清 刊期: 2003- 01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尖锐湿疣43例临床观察

    尖锐湿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一种常见性传播疾病.近年来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尖锐湿疣43例,疗效满意,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周聪和 刊期: 2003- 01

  • 萆黄合剂治疗男性非淋菌性尿道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黄合剂对解脲支原体(Uu)感染男性泌尿生殖道的非淋菌性尿道炎(NGU)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精液质量的影响.方法将58例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进行临床疗效、精液质量和抗精子抗体的观察和对比.结果萆黄合剂对Uu感染的NGU男性患者的临床疗效较好;能显著改善精液质量;能有效促使抗精子抗体(AsAb)转阴.结论革黄合剂是治疗Uu所致的NGU及其所致男性不育的有效药物.......

    作者:唐世清;欧阳恒;杨志波 刊期: 2003-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