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于2002年12月正式创刊,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学会主管,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天津市中西医结合皮肤病研究所主办的皮肤性病学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学术期刊,是全国唯一的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期刊。 我们的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和政策,宣传党的中医政策。发扬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的特色,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和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相结合的方针,促进国内外皮肤病学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学术交流,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体系架桥铺路。主要报道皮肤性病学在中医、中西医结合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治疗进展,同时报道现代医学在皮肤性病学科的新进展、新技术。主要面向高中级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医学以及西医学皮肤性病学科医师、科研、教学人员及基层皮肤科医师。本刊现开设:专家论坛、名医经验、论著、研究报告、性病、临床经验、皮肤外科、药物与临床、病例报告、学术探讨、综述,讲座等栏目。 本刊自创刊发行以来,得到了皮肤科领域广大医生的高度重视。虽刚刚创刊,但已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网”、中国科技信息所“万方数据网络系统”、“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及“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俄罗斯《文摘杂志》”等检索期刊或数据库收录。 为了能及时反映本学科学术水平的发展新动向,及时报道皮肤性病科重大科研成果及研究进展,代表学科发展前沿,使本刊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我刊以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及委员为基础,又广泛吸收本领域的院士、全国知名皮肤科专家及有关边缘学科专家、教授,组成具有一流水平、权威性的编委会。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刊登的内容均为本学科领域较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反映了本学科的重大科研成果(含阶段性成果)和科技进展。发表的论文中,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资助课题及省市科研基金等。内容上有创新,立论科学、正确、充分,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本杂志是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领域唯一的杂志,其特色是中西医结合研究诊疗皮肤病。中国医药学是个伟大的宝库,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研究和提高是我国皮肤性病医学领域的一件大事,本杂志可以说是为中西医结合研究、诊疗皮肤病的理论研究者和临床人员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从发行以来,其论著方面90%为中西医研究的成果,在临床经验栏内90%为中西医结合的治疗经验。其论文水平得到了国内专家的认可。本刊以中西医结合的思路作为研究皮肤病切入点,使这本杂志具有了鲜明的自身特色,而迅速跻身于同领域杂志行列。 正是因该杂志的高起点,使本杂志办出了高水平。为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让更多领域去认识和使用其成果,达到资源共享。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天津市中西医结合皮肤病研究所
出版部门: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2-0709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2-1380/R
邮发代号: 6-172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2002
出版地区 天津
出版地区 天津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 杂志名称: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天津市中西医结合皮肤病研究所
- 国际刊号:1672-0709
- 国内刊号:12-1380/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中西药结合治疗黄褐斑疗效观察
黄褐斑是一种常见病,临床上治疗方法虽多,但效果均不理想,2003年9月-2004年2月我们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260例黄褐斑,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海志 刊期: 2006- 04
-
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抗组胺药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
2004年2月-2005年10月,笔者采用免疫调节剂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抗组胺药H1、H2受体拮抗剂左西替利嗪、雷尼替丁治疗慢性荨麻疹180例,疗效显著.并与单用卡介菌多糖核酸及单用盐酸左西替利嗪、雷尼替丁作对照,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建华;乔少华;耿文军;付吉星 刊期: 2006- 04
-
中西药结合治疗寻常性银屑病96例临床观察
我科于2005年1月-2006年6月采用中西药结合疗法治疗寻常性银屑病50例,取得了较好效果,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宝尔础鲁;斯钦特古斯 刊期: 2006- 04
-
中药汤剂内服配合0.1%异维A酸外用治疗扁平疣疗效观察
扁平疣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所引起的表皮良性赘生物性损容性皮肤病.目前治疗方法很多,但疗效都不甚理想.2002年3月-2006年6月,笔者采用自拟中药汤剂口服配合0.1%异维A酸外涂治疗扁平疣96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芳;殷红;王燕华 刊期: 2006- 04
-
穴位埋线联合盐酸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30例
笔者于2003年5月-2006年5月期间采用口服抗组胺药加穴位埋线法治疗慢性荨麻疹30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吴海斌;孟江;魏旭;杨义成;石家宴 刊期: 2006- 04
-
刺络拔罐联合盐酸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观察
慢生荨麻疹是皮肤科常见病、多发病.2003年10月-2005年10月,我们对来我院就诊的慢性荨麻疹患者采用刺络拔罐联合盐酸西替利嗪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吕克己;郑鹭;刘忠艳 刊期: 2006- 04
-
隐翅虫皮炎致外阴糜烂20例误诊分析
隐翅虫皮炎好发于夏秋季节,且侵害部位广泛、损害严重,特别是外阴部位被侵犯后,引起肿胀、疼痛、渗出、糜烂,常被误诊为接触性皮炎,或药疹、梅毒、生殖器疱疹,延误了治疗的佳时机,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痛苦,我们对20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误诊原因进行了总结及分析,以期提高临床医师的注意.......
作者:王东 刊期: 2006- 04
-
Q开关倍频Nd:YGA激光治疗炎症后色素沉着2例报告
扁平疣是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皮肤而导致的一种扁平丘疹损害,好发于面部等外露部位.口服及外用维甲酸类药物治疗顽固性的扁平疣,愈后色素沉着的发生率可达41%(14/34)[1].一般经过数周或数月色素沉着可渐消退,但如果黑素落入真皮上部,聚集在嗜黑素细胞外,则引起的色素沉着非常持久.我们应用Q开关倍频Nd:YGA激光治疗扁平疣愈后色素沉着2例,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陈俊帆;沈静;郑涵 刊期: 2006- 04
-
成人手足口病临床分析
手足口病(Hand-FoodandMouthDisease,HFMD)是一种主要发生于儿童的病毒性传染病,成人极少见.国内外关于成人手足口病的文献多为个案报道,现将作者多年来收集的12例发生于成人的手足口病作一总结分析.......
作者:康莉 刊期: 2006- 04
-
中药保留灌肠疗法在皮肤科中的应用
中药保留灌肠疗法是在张仲景的蜜煎导法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完善起来的中药外治法之一.近年来,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扩展,许多学者运用此法在临床各科对各种急、慢性疾病和疑难杂症进行治疗,都取得一定的疗效.近年来我院皮肤科采用中药保留灌肠疗法治疗各种皮肤病已取得明显疗效,现将有关资料作如下报道.......
作者:李领娥;赵建群;白艳秋 刊期: 2006- 04
动态资讯
- 1 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研究思考
- 2 神应4号冲剂联合2%米诺地尔搽剂治疗斑秃56例疗效观察
- 3 嗜酸性脓疱性毛囊炎1例
- 4 液氮冷冻治疗结节性痒疹临床观察
- 5 9种中药对马拉色菌分离株的抑菌实验研究
- 6 红皮病合并关节病性银屑病13例临床分析
- 7 火针联合阿维A胶囊治疗掌跖脓疱病临床疗效观察
- 8 交泰丸合栝楼牛蒡汤加减治疗青春期后痤疮48例
- 9 中药洗剂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手部慢性湿疹疗效观察
- 10 散风清热组方治疗头面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观察
- 11 斑秃中医外治法概述
- 12 582例接触性皮炎、湿疹及荨麻疹患者斑贴试验结果分析
- 13 皮肤科建立中因临床路径意义浅析
- 14 中药湿敷治疗面部湿疹皮炎80例疗效观察
- 15 四种中药抗马拉色菌的体外药敏实验
- 16 芹黄素对氧化应激诱导的HaCat细胞XBP1表达的影响
- 17 新近新生儿皮肤念珠菌病相关诱因分析
- 18 自拟中药熏蒸方治疗血虚风燥型湿疹的临床研究
- 19 夹脊穴配合刺络拔罐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32例
- 20 湿疹患者常见食入、吸入变应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