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于2002年12月正式创刊,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学会主管,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天津市中西医结合皮肤病研究所主办的皮肤性病学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学术期刊,是全国唯一的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期刊。   我们的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和政策,宣传党的中医政策。发扬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的特色,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和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相结合的方针,促进国内外皮肤病学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学术交流,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体系架桥铺路。主要报道皮肤性病学在中医、中西医结合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治疗进展,同时报道现代医学在皮肤性病学科的新进展、新技术。主要面向高中级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医学以及西医学皮肤性病学科医师、科研、教学人员及基层皮肤科医师。本刊现开设:专家论坛、名医经验、论著、研究报告、性病、临床经验、皮肤外科、药物与临床、病例报告、学术探讨、综述,讲座等栏目。   本刊自创刊发行以来,得到了皮肤科领域广大医生的高度重视。虽刚刚创刊,但已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网”、中国科技信息所“万方数据网络系统”、“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及“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俄罗斯《文摘杂志》”等检索期刊或数据库收录。   为了能及时反映本学科学术水平的发展新动向,及时报道皮肤性病科重大科研成果及研究进展,代表学科发展前沿,使本刊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我刊以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及委员为基础,又广泛吸收本领域的院士、全国知名皮肤科专家及有关边缘学科专家、教授,组成具有一流水平、权威性的编委会。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刊登的内容均为本学科领域较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反映了本学科的重大科研成果(含阶段性成果)和科技进展。发表的论文中,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资助课题及省市科研基金等。内容上有创新,立论科学、正确、充分,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本杂志是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领域唯一的杂志,其特色是中西医结合研究诊疗皮肤病。中国医药学是个伟大的宝库,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研究和提高是我国皮肤性病医学领域的一件大事,本杂志可以说是为中西医结合研究、诊疗皮肤病的理论研究者和临床人员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从发行以来,其论著方面90%为中西医研究的成果,在临床经验栏内90%为中西医结合的治疗经验。其论文水平得到了国内专家的认可。本刊以中西医结合的思路作为研究皮肤病切入点,使这本杂志具有了鲜明的自身特色,而迅速跻身于同领域杂志行列。   正是因该杂志的高起点,使本杂志办出了高水平。为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让更多领域去认识和使用其成果,达到资源共享。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天津市中西医结合皮肤病研究所

出版部门: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2-0709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2-1380/R

邮发代号: 6-172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2002

出版地区 天津

出版地区 天津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首页>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天津市中西医结合皮肤病研究所
  • 国际刊号:1672-0709
  • 国内刊号:12-1380/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CA 化学文摘(美), 维普收录(中)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4年第4期文章
  • Chemerin在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意义

    目的探讨Chemerin在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ELISA)检测30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血清Chemerin的浓度.另取30例正常人血清作为对照组.结果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血清中Chemerin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Chemerin的水平与寻常性银屑病的分期有关,其中进......

    作者:罗权;林玲;赵恬;高歆婧;刘玉梅;周欣;李薇;张锡宝 刊期: 2014- 04

  • 绿茶多酚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UVA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目的观察茶多酚(EGCG)对长波紫外线(UVA)引起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以强度为10J/cm2的UVA照射原代培养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并在照光前后加入浓度为50mg/L的EGCG干预处理,照光后24h收集细胞,以比色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丙二醛(MDA)含量变化;实时定量PCR(Real-timeP......

    作者:杨子良;骆丹;林秉奖;宋琳毅;王淼淼;闵玮 刊期: 2014- 04

  • 体液免疫因素在痤疮瘢痕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目的通过检测中度以上痤疮患者血清中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水平,探讨痤疮瘢痕患者形成的免疫学方面机制.方法采集中度以上痤疮瘢痕患者(瘢痕组)的血清,用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受试者血清IgE、IgG、IgM和补体C3、C4水平,并以中度以上痤疮无瘢痕(无瘢痕组)、Ⅰ级(轻度)痤疮以及正常人作为对照组.分析痤疮瘢痕组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补体与瘢痕形成的相关性.结果瘢痕组血清IgG、IgE、IgM和C3水平高于......

    作者:王慧;吴艳敏;王琪;陈绍仁;蒋瑞雪 刊期: 2014- 04

  • 婴儿不典型疥疮1例

    1临床资料患儿女,6个月,因面、颈部红斑、丘疹、斑块2d,于2013年10月20日就诊.患儿2d前被家人发现面、颈部红斑、丘疹、斑块,自行外用湿疹药膏(不能提供具体药名)无效.患儿无发热、咳嗽、腹泻等症状,夜间无哭闹,睡眠无影响.其近亲属父母及外祖母无皮疹、瘙痒,追忆婴儿发疹前曾被远亲搂抱数次.体格检查: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检查:面部散在甲盖大小红斑,以颈部皱褶部位为主可见大面积红斑、卫星状丘......

    作者:夏萍;曹永艳;段逸群 刊期: 2014- 04

  • 面颈部暴发性痤疮1例

    1临床资料患者男,16岁.面颈部起丘疹、脓疱、结节、囊肿1个月,疼痛伴发热2周,于2012年12月9日来诊,以“暴发性痤疮”收入院治疗.患者1个月前无诱因面颈部突然出现丘疹、脓疱,当时未诊治,皮疹逐渐加重形成囊肿、肿胀,部分表面坏死结血痂.2周前面部肌肉及下颌关节疼痛剧烈,张口受限,伴周身乏力,食欲不振,发热,自测体温38~38.5℃,在当地静脉滴注“阿奇霉素”及“头孢类”抗生素1周(具体不详),......

    作者:白明辉;刘悦;李铁男 刊期: 2014- 04

  • 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掌跖脓疱病性关节炎1例

    掌跖脓疱病性关节炎是一种少见的皮肤病变相关的关节疾病,单纯西药治疗本病不良反应较大,且易复发.中药治疗本病具有独特优势,长期应用疗效稳定,安全性高.利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掌跖脓疱病伴胸肩部疼痛患者1例取得良好疗效.......

    作者:李光杰;李威威;刘卫兵 刊期: 2014- 04

  • 窄波中波紫外线联合凉血消风汤治疗血热型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NB-UVB(窄波中波紫外线)联合凉血消风汤治疗血热型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及血清学变化.方法将100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与对照组(40例),治疗组给予窄波UVB联合凉血消风汤治疗,对照组给予窄波UVB照射治疗,2组治疗8周后进行疗效判定.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血清中干扰素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2(IL-2)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

    作者:张敬杰;张文学;夏辛;赵刚;王彩霞;彭新凤;卢桂玲 刊期: 2014- 04

  • 藿黄浸剂对角化过度型足癣的临床疗效观察及体外抗真菌研究

    目的观察中药藿黄浸剂治疗足癣的临床疗效及其体外抗真菌效果.方法临床研究中144例患者被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藿黄浸剂(88例)浸泡,对照组(56例)采用2%硝酸咪康唑乳膏外搽治疗足癣,治疗1个月及停药1个月后观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实验室研究采用琼脂稀释法(CLSI)对13种常见致病真菌进行藿黄浸剂药物敏感性测定.结果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9.77%,对照组为73.21%(P<0.05),无不良......

    作者:张璐璐;沈永年;王晓红;刘岩;郭琴;刘维达;闵仲生 刊期: 2014- 04

  • 皮肤屏障修复乳治疗激素依赖性皮炎疗效观察

    目的了解雅莎尔皮肤屏障修复乳对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皮肤屏障功能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方法58例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随机分成2组,分别采用雅莎尔皮肤屏障修复乳和丁苯羟酸软膏外用,比较治疗前及治疗28d后患者皮肤屏障功能(表皮含水量、油脂含量、经表皮水分丢失量)及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结果雅莎尔皮肤屏障修复乳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皮肤屏障功能明显改善(P<0.05);临床症状体征改善优于丁苯羟酸软膏组,差异......

    作者:卢晓龙 刊期: 2014- 04

  • 斑秃的皮肤镜表现及对治疗的反应

    目的探讨斑秃患者皮肤镜征象表现及其在不同治疗方法治疗后消失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初诊或复发后初诊斑秃患者的初始皮肤镜征象以及在不同治疗方法治疗后消失的顺序,并分析其原因.结果斑秃发病男女比例相近,平均发病年龄为26.5岁,平均病程为32.6个月,临床类型以斑片型多见;斑秃患者皮肤镜征象出现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黄点(87.5%)、黑点(82.5%)、断发(77.5%)、短毳毛(76.25%)、感叹......

    作者:曹慧;杨雨清;李水凤;戚世玲;张小婷;杨建;章星琪 刊期: 2014- 04